公眾線上暢遊樂享氣象科普大餐——全國氣象部門創新方式紀念世界氣象日

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不同於以往邀請公眾參與現場開放日活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各地氣象部門以線上為主,打造“無接觸式”科普模式,“解鎖”瞭解氣象、認知天氣的全新途徑,公眾足不出戶便可在“雲端”樂享氣象科普大餐。

3月23日10時45分,隨著世界氣象日線上宣傳科普活動啟動儀式的舉行,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推向高潮。往年進入現場的海量人潮,如今轉化為線上澎湃的流量,人們的參與熱情絲毫不減。

科普“無接觸”形式更精彩

今年作為“主打歌”,“線上科普”內容更加豐富,推陳出新的形式讓人眼前一亮。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推出世界氣象日專題,在“看慕課”頻道播出“氣候與水”科普視頻,製作“學習強國”世界氣象日主題題庫,在“我要答題”模塊開展專項答題活動。中國氣象學會與廣州市氣象局跨區域合作,開展兼具競技性、挑戰性、趣味性的“風雲之戰”氣象知識有獎競答活動,吸引了各個年齡段公眾參與其中。在學習強國挑戰答題頻道,國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發起防災減災知識在線答題,增強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線上互動活動也多姿多彩。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抖音帶頭“玩轉”新媒體,截至23日17時,微博#2020 世界氣象日#話題閱讀量超過3000萬次,抖音#春天你好#話題活動播放量破3億次;3月6日以來,利用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全球實況小程序,公眾可通過微信授權登錄和簽到,查詢全球尺度的實時天氣和未來天氣預報;自3月20日起,參與微博話題#我記憶中的那場雨#,便能從數據中瞭解某場雨的降雨量……趣味十足的互動,讓彼此更加親近,也讓公眾獲得便利。

氣象科普與短視頻這一傳媒“寵兒”牽手,也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在湖北,為了讓公眾在這個特殊時期也能近距離“雲參觀”氣象部門,省氣象局特別製作了《主播帶你來看館》《湖北氣象保障人的堅守》等8個視頻,展示氣象新技術、新成果,講述氣象人的故事,揭密氣象背後有趣的知識。在重慶,市氣象局依託負屓、葉羽蓋、名媚、董羮、水引等5個IP形象,推出首部氣象科普系列動畫,藉助這5個形象介紹重慶氣候特點和氣象工作。這組圖文和動畫產品在上游新聞客戶端發佈後僅6個小時,瀏覽量就超過一萬次。

為了拉近公眾與氣象之間的距離,不少專家面對鏡頭當起網絡“主播”。在3月23日這天,“萌臺”中央氣象臺在網絡直播間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和成績單。“地面上的旋風是怎麼形成的”“雷打雪是怎麼回事”“怎麼把預報員經驗加入到智能網格預報中”“怎麼選擇天氣APP”……面對網友隨時拋出的各類問題,專家也一一給出答覆。直播時長2小時,吸引近17萬人參與。

在福建,從3月23日至27日,公眾可通過新福建、“知天氣”APP,福建氣象微博微信、氣象門戶網站及東南網等渠道參與線上評選,從氣象趨利避害、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等重點領域的12個候選項目中選出8個氣象為民服務事項。這種群眾“點單”式的氣象服務讓氣象工作更接地氣。

現場“搬線上” 質量“不打折”

社會公眾走進氣象局親身體驗氣象科技魅力,氣象專家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等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從現場搬到線上,也是熱度不減,讓不少網友大呼過癮。

走進氣象歷史的長廊,從古代氣象的精巧玄妙到現代化氣象的高新科技展示,穿過二十四節氣走廊,站到陽臺遠眺北極閣,坐在延安窯洞的炕上回憶氣象事業的艱辛歷程,中國氣象之最盡在掌握……登錄線上中國氣象科技展館,體驗展館720度的全方位不同的感受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

為了彌補公眾不能走進數字氣象臺、觀象臺、科普館、科普基地,近距離找尋氣象奧秘的遺憾,今年,各地氣象部門力爭讓體驗效果不打折,中國氣象科技展館、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等21家氣象科普教育基地360度全景齊上線,在中國氣象局網站、中國天氣網、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信息網、中國氣象科普網及手機端上充分展示,讓社會公眾足不出戶卻彷彿身臨其境。

如果展館可以“雲遊”,那氣象衛星是否也能在線參觀?當然可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搭建了氣象衛星網絡展廳,分設風雲衛星家族,氣象衛星視野下的天氣、氣候與水,氣象衛星視野下的“一帶一路”國際服務和風雲知識問答四個部分,公眾可通過訪問公眾號的方式獲取鏈接,達到虛擬參觀的效果。

不能面對面交流怎麼辦?線上也能傾注真情。3月23日上午9時,一堂題為《讀“天書”的人》的特殊網課正在湖南省網絡大課堂——“我是接班人”中進行。這堂課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教育廳主辦、省氣象局聯合出品的網課,圍繞天氣預報發展史、水循環過程、雲的分類、氣象人的24小時等內容展開,覆蓋全省中小學生群體。自播出僅8個小時,該網課累計觀看次數已達2022.4萬。

與湖南將氣象課堂送到孩子身邊異曲同工的是,黑龍江通過電視節目將農業氣象知識送到農民身邊。3月20日,黑龍江省氣象局聯合省廣播電視總檯農科專線共同打造“氣象日裡話氣象”專題節目,氣象專家做客直播間向廣大聽眾講述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指導春耕春播。直播期間熱線電話不斷,氣象專家與農民群眾相談甚歡。

從去年開始,國內多地博物館宣佈夜間開放,“夜遊博物館”成為新的娛樂風尚。3月21日19時,上海市氣象局通過“嗶哩嗶哩”在線平臺,由3位分別來自氣象、文旅和創意行業的嘉賓,帶領網友夜遊氣象博物館,與觀眾探討氣象博物館的歷史意義、科學地位、文化價值。而這場科學、歷史與藝術相結合的互動真人秀,也向公眾展示出不同行業從業者眼中的氣象博物館。

無疑,在保障公眾健康和體驗質量不打折的前提下開展科普互動,氣象部門憑“線上為主”的思路交出了新答卷。(張宏偉 任珂 楊勝藍 任俊 王敬濤 曾彥彥 陳獻朝 於淼 袁長煥 謝麗萍 徐晨 張偉民 孔祥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