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個月,合作伙伴竟在浪潮雲部署了120多款“抗疫”應用

過去近2個月的時間裡,浪潮雲聯合合作伙伴,部署上線了120多個戰“疫”產品。這些產品中的一些,支持了超過10萬家企業的復工進程;還有一些,則為超過5000萬用戶提供了掃碼登記、防疫物資訂購等服務。

不到2個月,合作伙伴竟在浪潮雲部署了120多款“抗疫”應用

浪潮雲董事長兼CEO肖雪在“2020浪潮雲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中發佈新生態戰略。


這是值得慶幸的一點——如此部署速度和規模並不是從來就有的,只因為雲計算發展到了這個能力階段,而浪潮雲則為此做了準備。

一些賦能合作伙伴的策略是這些準備中的關鍵一環。“在過往的將近兩個月,這些策略,(我們)一直在踐行。”浪潮雲董事長兼CEO肖雪說。

打造“新平臺”和“新支撐”是浪潮雲這一策略的核心。儘管成型時間不長,但它顯然已經開始在雲計算生態中發揮作用。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副局長景根元說,疫情期間,浪潮雲聯合重慶市大數據局用時3天,就完成了“渝康碼”主題庫的順利上線,至今已發放渝康碼1000多萬個。

新平臺是一個全棧新基礎設施連續體平臺,包括了浪潮雲的三項優勢核心:雲海ICP基礎平臺、雲海IOP技術中臺、雲湖IDP數據中臺,和雲河IMP業務中臺。

“大家之前大家會考慮雲是一個基礎設施、一箇中間的服務、一個SaaS,但是我們越來越發現,未來的雲業務將會是以IaaS、SaaS、PaaS提供的一個連續體服務,它將會代表未來的雲的形態。

肖雪把它稱為一個“更開放”的平臺,集合了基礎平臺化了的IaaS、PaaS、DaaS和SaaS,生態夥伴和用戶可以在其上獲取和提供“連續”的服務。

“新支撐”就是在“平臺+”戰略背景下產生的。這個被浪潮雲稱為“3個1”的支撐體系,包括了一個實驗室(適配實驗室)、一個平臺(開發者支撐平臺)、一箇中心(方案支持中心)。

要吸引開發者進入自己的生態圈,這樣的配置在今天顯然必不可少。合作伙伴要實現創新、快速開發、交付、迭代,以及推廣應用,都有賴於此。

同時這也是業務分工的一部分。浪潮雲提出新生態戰略“平臺+”同舟共渡的同時,也進一步釐清了業務邊界。

一方面,它在合作細則中明確定義了雙方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分工;另一方面,它通過建立生態保障制度,來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協作與配合。

肖雪在3月17日參加“2020浪潮雲生態合作伙伴大會”在線直播中強調說,“核心打樣可能由我們來做,但是這個打樣不是以應用為核心,而是以能力和工具為核心的”。

他表示,浪潮雲將通過吸納合作夥伴的服務、工具和產品,從IaaS、PaaS、DaaS三個層面統一浪潮雲底座;並在浪潮雲全棧業務發展過程中,通過搭建基礎雲平臺,開放雲資源,幫助合作伙伴實現業務應用創新。

不到2個月,合作伙伴竟在浪潮雲部署了120多款“抗疫”應用

新升級的“同舟計劃”承載了這個“吸納”合作伙伴的目標。

在近1個月前,浪潮雲聯合生態夥伴和開發者發佈了“同舟計劃”以支持企業復工;在1個月後的17日,浪潮為同舟計劃的升級版開出了10億元的支票。

在新版計劃中,生態夥伴將在“夥伴激勵、市場活動、人員賦能三個方面”共享這10億元的生態培育基金。

浪潮雲的數據顯示,2019年其生態夥伴的規模約4000+,浪潮雲認證工程師5000+,他們共同為10萬+客戶提供服務,並由此獲得了200%的收入增長。

新計劃的目標是將把這個生態夥伴規模向前推進到6500+,並發展核心服務夥伴100家,再培養5000名浪潮雲認證工程師,並助力500傢伙伴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這10億元生態培育基金將有5億元用於夥伴激勵,2億元用於市場活動,剩下的3億元則投入人員賦能方面。

這一巨資投入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浪潮雲新估值突破了100億元。

不到2個月,合作伙伴竟在浪潮雲部署了120多款“抗疫”應用

浪潮雲在17日正式宣佈:Pre-IPO的C輪融資完成,估值突破100億元。在此前的2019年7月,浪潮雲完成了B輪融資,晉級獨角獸企業;再3個月後,浪潮雲又啟動C輪融資,並在5個月後實現了估值從70億元到100億元的跨越。

在政務雲市場和工業互聯網平臺中所獲成績,顯然有效支撐起了資本市場之於浪潮雲的判斷。

目前,基於在全國佈局的7+69個雲數據中心,浪潮雲正為全國25個省、220個地市、20000+政府部門,以及100萬+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已經連續五年位居中國政務雲市場佔有率第一位,同時位居中國數字政府大數據市場第二位;而浪潮雲In-Cloud工業互聯網平臺,則是國家重點支持的10家跨行業、跨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

市場的前景向好,更是在為浪潮雲的IPO鋪路。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Evan Zeng認為,雲計算的發展已經超過十年,上雲仍是大勢所趨,雲將會逐步成為產業發展的底座,一切應用和服務都將圍繞雲展開,這同時也意味著將更加考驗廠商的技術和產品積累,以及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

考慮到市場增長的歷史性延續,以及新基建的推動,肖雪認為,“從整個雲計算的發展看,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在2020年來都會有不低於20%的增長。”

【IT創事記】聚焦於企業級科技生態、策略及商業知識。你可以在各主流媒體平臺看到IT創事記的同名文字專欄和【IT創事記·視頻】專欄。如果你有相應的內容希望分享,記得在公眾號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