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这句话你认可吗?用真实实例说一下?

春䁔花开


养儿防老个人觉得是老一辈的封建思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但不一定所有家庭都能履行这样的传统!

  1. 我是农村出生的,我们村会有很多这种关于不赡养父母的这类问题,都是亲眼可见,或者在父母晚年没有尽到儿子应尽的义务,没有母慈子孝和谐温暖的一幕!这是我感觉非常悲哀一幕,但凡儿女能像父母对待我们幼时一半的耐心,那也不至于出现不赡养父母这些社会问题!
  2. 再来聊聊具体的哪些表现:老人有三个儿子,经济条件都是很普通的,父亲早些年已经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人生活,当时母亲的年龄很大了,老人不是固定在哪里生活,而是三个儿子家轮流住下去,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我喜欢每天都去串门,老人在的时候,小儿子家每天都吃的大白菜,白米饭,从来不买肉,连块豆腐都不舍得买,真的一点都不夸张的说,但凡老人第二天轮到其他兄弟家,小儿子一定会去买肉吃,买平时不买的东西吃!所以从这点小事上发现,养儿防老真的重要吗?
  3. 现在社会已经没有那么落后,孩子生下父母要对孩子负责,成年后尽父母的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儿女总归要独立的,以后会成立自己的小家,父母的积蓄要有所保留,晚年如果不想为儿女增加负担,那可以考虑养老院,现在的养老院都是很高级的,居住也都很舒适!并且养老场所都会不定期的举行很多老年活动,儿女空了可以过来看看父母!当然了,综上所述,不是晚年一定住养老院,只是有个后路可选!

听我


举个身边的例子吧

我朋友的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

爷爷早年做生意做的很好,给两个儿子衣食无忧的生活,各自娶了媳妇,分了家

后来生意衰败了,生活渐渐的不如从前

两个儿子不得不独立

再后来爷爷常年有哮喘病,伴随着皮肤癣

这就属于慢性病了,每年都要花一定的钱用在药上,那时我记得爷爷也就只能自己种点地,靠买点粮食生活,

地是爷爷强烈要求两个儿子各自分给他一点,他自己种

再后来,爷爷就开始不停的住院,基本上是一年两三次,心衰肺衰

有一次他二儿子以为爷爷快不行了

就开始把爷爷的积蓄翻了出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卡里就只有一千块钱

这些年老大挣了钱会给爷爷一些,过年过节会多给一些,

也是偷偷的给,免得和她媳妇吵架

老二就是基本上过年的时候才给,有时候不给,就送些鸡鸭鱼肉啥的

至于她姑娘每次回娘家都大包小包的,病了甚至还会接到自己家照顾

再后来,爷爷走了,

还是在自己姑娘家去世的

那是过年的时候,二十八爷爷觉得身体不舒服,姑爷就把他接到闺女家附近的医院输液去了,输了几天渐好

初二准备回家,早上姑娘去他的房间准备给老爷子收拾东西,看着老爷子坐在床上快不行了

后来听这姑娘说老爷子前天还说回去给老二要钱过年

最后,爷爷走了,奶奶也有很多病,

奶奶就送进了养老院,开始她的老年生活了

奶奶看似傻呼呼的,其实他啥都明白,

只是无奈

养儿防老要看你养了什么样的孩子

不过我觉得还是给自己储备足够的养老金比较好,无论什么样的孩子他都终将有自己的生活,久病床前无孝子。

你不能要求孩子对你像你对孩子一样





悦小琪


养儿防老,人人皆知。但是,生活很现实。有儿子未必能防老。何况我外奶外爷还有两个有本事的儿子呢?

我外奶外爷有三个孩子。我的妈妈排行最小,上面有两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和二舅。

大舅十六岁就参军了。现在已九十多岁在干休所养老。二舅年轻时就是化工公司的经理。现在也八十五岁退休养老了。两个人都是老党员,是我外奶外爷的骄傲。唯有我的妈妈,今年八十岁了。在农村过着普通的生活。

曾记得,我两个舅舅都很少回家。那时生产队分有地,家里的地除了我外奶外爷两口人,还有二舅家三个孩子的地。五囗人地就靠六十多岁外爷一人干。外爷每次从地里回来一进大门就大声冲屋里的外奶喊:"下饭了,饿死了。快点"。外爷每天凌晨四点就下地干活了。干不动才回家。真是披星戴月一点也不夸张。我妈很是心疼外爷。但是,外爷不觉得苦,他疼爱他的孙子,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安心工作。他认为他的付出是应该的。

后来,我外奶病了瘫痪在床一年多。大舅回来一次,看看走了。二舅没回来。蒸馍、洗衣全是我妈一人干。我家距离外奶家八里路。基本上隔两天我妈就要去一趟。我妈不会骑自行车,就靠双腿走。我妈来回奔波,辛辛苦苦伺侯我外奶一年多。直到我外奶去逝。

按理说,我两个舅舅该回来看我外奶最后一面。但是都说自己工作忙没有回来。我妈给我外奶准备了寿衣,大表哥花钱置备了棺材,然后请客埋葬了我外奶。

养儿防老,我外奶对两个舅舅的爱牵肠挂肚。总是时常念叨着。逢年过节,外奶会在饭桌上摆上两个舅舅的碗筷。她说万一两个舅舅回来一进门就可以坐下吃饭。但是,外奶的希望永远是失望。我为外奶感到心痛。

外奶走了,剩下外爷一个人。更需要有人关照。毕竟外爷已七十多岁了。

外爷的身体这时侯被查出得了糖尿病。日渐消瘦。我妈看在眼里,她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告诉我两个舅舅,都说回不来。不得已告诉我大表哥,大表哥也上班,他请了假借了一辆车带外爷去县城看了医生。隔一段时间需要去检查一下。都是大表哥陪着我外爷。

我妈还是照旧负责我外爷的起居生活。为了方便照顾,我妈劝我外爷来我家。我外爷思想观念就是养儿防老。那个年代在农村,去闺女家会被别人笑话的。我外爷坚守自己的观念,坚持在自己的家,我妈无可奈何,只能两边兼顾。风雨无阻地来回去伺候我外爷将近两年。

我外爷走了。我妈才发电报给我两个舅舅。两个舅舅回来了。谁也不说怎么去安葬老人。好像跟自己无关一样。

大表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知该说自己的爸还是说自己的伯。我妈是出嫁的人,无权去说两个哥哥。

迫于无奈,大表哥为了一辈子疼他的爷爷能安心上路。大表哥开始张锣着一切。钱不够大表哥去借。他让我外爷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地走完最后一程。

我外奶外爷一辈子引以为傲的两个儿子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养儿防老也是我外爷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这个观念如今已陈旧了,女儿只要孝顺,一样能防老;儿子不孝顺,本事再大,一样不能防老。


关笑笑


我父母生了我和我哥,我是女儿,一直以来,我在家都特别受宠,爸妈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叔叔姑姑们的思想不一样,可能是因为爸妈早早就离开了农村,并且读了书吧。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现在我和哥哥都结婚生了孩子,哥哥生了两个,都是我妈一手带大,任劳任怨,父母都认为帮我哥带娃是理所当然的,到我生了娃,因为婆家太小了,出了月子之后我就搬到娘家住,带娃我基本都是亲力亲为,住在娘家只想妈妈搭把手,让我每天有时间工作半小时,不用自己做饭,刚开始都还好,妈妈对我也好,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我哥就看不下去我在家住,他心里觉得父母不应该帮我带娃,应该我公婆帮我带,但是他每天都上班,根本不知道每天我都是自己带娃,只是偶尔搭把手帮我抱一会,后来没办法,我和老公搬出去租房子住了,老公负责赚钱,我负责家里的一切还要用网络远程工作,那段时间很累很累,坚持了几个月,我觉得不能这样,只能辞了工作,专心做了全职妈妈。宝宝越来越大了,一两岁的时候,偶尔朋友喊我出去吃饭聚一聚,我都是娃不离身的,有一次,是之前单位同事聚餐,说好久没见我了,就一起吃饭唱歌,那一次我把孩子放在我妈那帮忙照顾,吃过中饭唱了会歌,四五个小时回来之后,我看到家人的脸色都不好,跟我一起回家还有两个闺蜜,让我晚上一起吃饭,我哥就直接对宝宝说,“赶紧跟你妈妈去”,我爸妈在一旁也不做声,我就带着宝宝出去吃晚饭了,闺蜜都说,我自从有了娃,出来吃饭都带着,就这么一次让你家人帮忙带一下午,家里人就给脸色。为此,我也难受了很久,后来我去哪都带着,偶尔实在带不了的时候也还是麻烦爸妈带一下,我办完事就迅速回去接娃,一般都是两小时之内,之所以难过,是因为侄女们小的时候,我带的特别多,说的不客气,我比哥嫂带的都多,还一个人带出去旅游,每个周末只要我在家就带出去玩,我那时是把侄女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每年衣服都是我买,好吃的好玩的也是我买,除此之外还给我妈一次性买断了养老保险,家里做房子我也掏出了八万也是我全部积蓄,因为我读了书,哥哥没读书,我赚钱比较多,我觉得多付出一些是应该的,但是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被这样对待,心里苦…虽然父母嘴上都说一视同仁,儿子女儿一样,他们确实对我也很好,但实际上的偏心眼儿也是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的,我妈所有密码都是我哥的生日,其实他们的偏心,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觉得儿子才是自己家的人,女儿嫁出去就不是一家人了,虽然表面还是一样,但内心对待儿子女儿还是有区别的。我能理解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尽自己的义务,只是看到这个问题,心里感触比较多,心里难受也是事实。


camillaroo


这句话在过去是对的,如今看看有姑娘养老的也不少,我妈有儿子,但是,却在我家,我觉得赡养父母不论男女,都有义务有责任,没有理由让儿媳妇姑爷子去伺候,作为儿子、女儿必须承担起来,我觉得我妈在我这里待的会很舒适,或者说我会比其他人做的好,所以我就接来了。老人瘫痪了十三年去年刚刚去世。



山野里吹来的风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养儿防老是对的,不能因为有个别的不孝子而以偏概全,否定大多数。
  • 我堂伯伯生了三个儿子,对小儿子最好,跟大儿子连架都打过,但是真正到老了,小儿子都不管,甚至于死在床上了,小儿子连回都没回,还是老大跟老二合伙办的后事。堂伯母死的时候,小儿子倒是回来了,但一分钱都沒出,还是两个哥哥出钱出力,跑前跑后张罗。

再说我自己吧,我也兄弟俩,父亲对我也有偏见。我两小孩都是自己带大的,而我弟两小孩是我父亲带大的,等到侄子侄女大了,弟媳妇说她的小孩子也不用老人管了,我们两家就平摊养老人家,一家管半年。虽然说不上什么孝顺,但基本的吃住是解决了。我们都在广东打工,老人也跟我们一起在广东,给他单独租了间房子住,吃就是跟我们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说不上孝顺,但是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他那一口。

现在的我也渐渐变老,不知道以后的我会怎么样。


万事如意福临门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老人眼里儿子是终身依靠,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老人们指望着儿子养送终。小时候拿儿子当宝,举到头顶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儿子做错了什么都可以原谅。我一个朋友,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非常聪明伶利,学习非常刻苦,上进心很强。她母亲重男轻女,认为女孩早晚要嫁人,养老指不上。读书学习更是没用,女孩上小学时因一边看书一边做饭,母亲看不惯就一把夺下书扔进灶火里。女孩在父亲的坚持下读完了高中,上大学时弟弟读高中,家里无力承担两个学生的费用,女孩就自己勤工俭学完成大学的学业。几年后弟弟结婚家里花钱娶的媳妇。女孩经过自己努力,在城市安家立业,生活条件比男孩好。女孩凭能力解决了父母的养老问题,还定时给父母生活费,父母住院陪护,住院费,饭费都是女孩承担,男孩和媳妇月薪五千分文不拿。父母认为女孩无论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女孩条件好就应该多付出。儿子不应该拿,从老人住院到出院,就打电话问一下,走走过场就行啦。这就是目前农村老人的真实想法。男孩自娶媳妇后,很少过问自己父母的生活,只想多孝顺老丈人,老丈母娘。通过这个实例,养儿防老可不太靠谱,儿子只要娶了媳妇就忘了娘。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养儿防老你认可吗?不要空洞理论,用实例说一说吧!!






春䁔花开


养儿防老这句话,看在什么年代说,如果是在五六十年代,很多老人是靠着儿女养老的那个时间段,我妈妈有病,基本上是我们几个子女轮流照顾,即使不照顾也需要掏抚养费,因为我妈妈有我们6个子女,当他有病的时候,我们大家分别出钱,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

出力最多的应该是我老弟和弟妹,他们两个基本都退休了,所以在家照顾我老妈,我们几个在外地的每个月定期给我妈妈付钱,这样让他们两口子在照顾我妈上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增加,现在再说养儿防老已经过时了,现在是两个独生子女,4个老人,你让谁不工作,让谁全力的去照顾你都有难度。

所以如果现在的老年人还认为养儿防老是必须的,那您就错了,我现在也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我和老伴我们俩的工作就是每天锻炼身体,把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棒棒的,给孩子减少负担。

而且我们也攒到了足够的钱,当我们有病的时候尽量雇保姆或者是到养老机构。


单桂敏艾灸


就拿我为例,今年64岁,我们姐弟三人都愿养老娘,因为我们无论是经济条件和个人条件都具备。我在养老娘的同时就为自己的养老规划好了!抱团养老是我的养老规划,组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帮助和照顾,快乐的度过余生,这应该是以后很多老人的必由之路!给我女儿先留下遗嘱(生命尽头,不进lcu ,不抢救,不插管,安静的去到另一个世界)因为我女儿还有公婆要养老。这不好吗?


三知五行


养儿防老这句话我不认可,也不抱任何希望,因为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宠爱,使得八零后至零零后这一辈人变得及其的不懂事儿,父母为她们的付出早已变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我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就拿我家女儿来说吧,我生病在床的时候都不会主动帮我打理一下家里的卫生,哪怕擦擦桌子,擦擦地呢!经过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认识到拥有爱心,懂得感恩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我来做的生活习惯。

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的无知发展到市场经济的知识大爆发,感觉曾经的生活经历只是在为孝顺父母和养家糊口而奔波劳碌,拼尽全力撑起上有老下有小这一片天,哪里还顾得上性格如何培养?什么儿童心理学呢?我在家里排行老八,六岁失去父亲,是伟大的母爱抚育我长大成人,哪一个同辈人不是伤痕累累,历尽沧桑呢?谁又顾得上我们这辈人的心理感受呢?

所有的思考和反思都是先从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资格谈起,有闲暇才会静下来有思考,我们没有来得及考证就做了母亲,其实母亲这个角色不仅仅承载着家庭的责任,而更多则是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养儿不但不会防老而且会产生无限的消耗,不过是满足传统意义上的传宗接代罢了。人生没有假如,如果有的话我也会选择不要孩子,甚至不结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