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簡介


作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涼山州受自然、社會、歷史等因素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教育事業發展滯後,民族地區群眾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彝(藏)族群眾習慣使用彝(藏)語交流,全州學前兒童中,聽不懂、不會說普通話的現象極為普遍,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大部分學前兒童不會普通話。學前教育落後是涼山脫貧攻堅“短板中的短板”。


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簡介

昭覺縣尼地鄉幼教點。


為著力解決民族地區農村孩子“語言關”問題,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15年10月,涼山州創新實施以“學會普通話,養成好習慣、懂得感恩情”為培養目標的“一村一幼”計劃,截止2019年底,全州共開辦村級幼教點3069個,設立教學班4036個,招收幼兒12.85萬人,選聘輔導員7975人。為切實發揮國家通用語言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大教育脫貧攻堅力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涼山州啟動以“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為目標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工作。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的重要舉措,是對“一村一幼”計劃的進一步規範、提高和拓展,同時也承擔著為國家在民族地區推廣“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探索路徑的試點任務,對涼山的脫貧攻堅、轉型跨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按照“先行試點、總結優化、全面推廣”的實施步驟,試點工作率先在全州17縣市2724個村級幼教點實施,惠及11.28萬學前兒童。2019年7月起,“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在全州幼兒園(幼教點)全面實施,覆蓋全州17縣市3895個幼兒園(幼教點),惠及26.96萬學前兒童。10月,行動項目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2019年6月,行動現場推進會在涼山州圓滿召開,國扶辦、教育部對行動取得的積極進展給予了高度肯定。行動開展以來,涼山州圍繞“1246”工作思路,堅持目標和問題兩個導向,完善溝通、督查、評估、考核四項機制,狠抓設施配備、師資培訓、宣傳動員、工作管理、督查考核、效果比對等六項重點,全力確保行動有力有效推進。全州特別是貧困縣的學前兒童學說普通話效果明顯,全州試點學前兒童首次普測合格率73.5%,當年將進入小學的學前兒童二次測評合格率99.2%;學普兒童進入小學後發展良好,12月,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委託第三方對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學普兒童抽測合格率為99.03%,有效解決了民族地區學前兒童從母語向國家通用語言過渡問題,促進了幼小有機銜接;兩家技術單位給予強大支持和學普信息平臺的應用更加規範了幼兒園(點)管理和教育教學;多形式的培訓有力促進了幼兒教師(輔導員)能力提升;學前學普行動還通過“小手拉大手”,推動了移風易俗;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支持的學前學普行動受到各方歡迎。

(涼山彝州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