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模仿史铁生的风格,写一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这个方法靠谱


如何模仿史铁生的风格,写一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这个方法靠谱

【名师上课】


温老师第二次给我们上写作课的时候,手里抱的竟然是一堆碑帖。

走上讲台,温老师开始讲课了,开场白是这样:"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不学写作了,学书法!"

什么?今天学书法了!这到底是唱哪一出啊?台下的十几位文学社社员面面相觑、都被搞蒙圈了。

"我手上有五本碑帖,它们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和《北魏张猛龙碑》"温老师扫了台下一眼,微笑地问:"现场有没有书法爱好者?你们喜欢哪一种字体?认为哪一本碑帖的成就最高?"

话一说完,温老师还把几本碑帖发到我们的手中,让我们传阅,以便更好地揣摩这些碑帖的书法艺术。

没多久,台下开始议论纷纷了。有人说,他喜欢欧体,因为欧体秀气;有人认为柳体才是精品中的精品,理由是它大气潇洒。

这时候,师姐戴连韵插话进来了。她说:"这几种碑帖我都临摹过,难度最大的是《北魏张猛龙碑》。我的书法老师曾经告诉我,学习书法必须从唐楷开始,之后,才是晋行、汉隶……但最终总得回归魏碑。如果魏碑临好了,就算是一名货真价实的书法家了。"

"为什么要临摹我手中的五本碑帖?临摹别的楷书碑帖就不行吗?另外,学习书法不用临帖,可以么?”温老师连续追问了师姐好几个问题。

师姐说:"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如果不临帖,光靠自己摸索,那不一定会成功。同时,临帖必须临名帖。像楷书,代表作品就有《多宝塔碑》、《玄秘塔碑》、《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等;像行书,成就最高的要属《兰亭集序》……"

"说得太好了!学习书法必须从临帖开始,并且要从临摹名帖开始。哦!对了,我们学习写作也是这样。必须向最厉害的作家学习,模仿他的风格。另外,我们学习写作也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学书法是从楷书到行书、隶书,再到魏碑,那么,学写作呢,就是从诗歌到散文、论文,再到小说。"温老师略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上一堂课,我们学习如何写诗歌,今天呢,我们学习如何写散文。现在,我把散文大家史铁生的代表作——《秋天的怀念》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反复阅读,认真揣摩。30分钟之后,我们再一起讨论。"

一边说着,温老师一边从抽屉里拿出已经印好的小册子发给我们。小册子里面,除了史铁生的个人简介,还有《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注:《秋天的怀念》全文如下: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如何模仿史铁生的风格,写一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这个方法靠谱


【课堂讨论】


半个小时过后,温老师开始提问了。

"这篇文章长吗?"

"没有!"

"这篇文章的辞藻华丽吗?"

"没有!"

"这篇文章感人吗?"

"非常感人,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学员们还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非常好!说明大家都用心阅读了。不过,能不能告诉我,文章中哪句话打动了你?具体理由又是什么!"

这一下,大家的意见马上不统一了。

师姐说,作者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瘫痪了,导致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呢,虽然已经得了很严重的肝病,还是包容他、鼓励他——"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后来,母亲去世了,妹妹推着作者去北海看菊花,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很像母亲那无比坚强的身影,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真正地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此时,作者已不是在看菊花,而是在怀念母亲,回忆母亲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并完成母亲的遗愿——"他和妹妹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我接着说,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包容的、不企求回报的。母亲的病已经到了垂危的地步,但她还是一直忍着,忍着自己晚期肝病的病痛,忍着儿子那暴怒无常的脾气。为了能让儿子得到一点点的快乐和安慰,她愿意为儿子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惜的是,她要推着残疾的儿子去北海看菊花盛开的心愿最终还是没来得及实现,昏迷前,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而作者的这句话,真正地拨响了读者心弦。

……

"不错!不错!大家的体会都很深刻!不过,请注意:我们不仅仅是一名读者,还是一名作者。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我们除了要懂得欣赏该文的精妙之处,还需领悟该文的写作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借鉴到名家的写作技巧、才能模仿到名家的写作风格,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抒情散文。"温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大家说说,这篇文章究竟使用了那些文学技巧?"

"对比手法,虽然母亲的肝病更加严重,但她仍然忍着病痛去安抚瘫痪的儿子。象征手法,菊花象征了无比坚强的母亲,还有……"师姐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

我接着说:"最主要的还是细节描写,比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在这篇抒情散文中,关于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才让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涕泪皆下。"

……

"还有吗?各位同学要注意哦:有几分理解,就有几分进步。思考得越深入,理解就越深刻,进步也就越明显。"

后来,同学们又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非常好!非常好!"温老师说:"其实,我们这堂课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借鉴史铁生老师的写作技巧,写出一篇亲情散文。而且,所写文章非常感人,让人读后马上流眼泪……"

"这个有点难哦!我们都没有类似的人生经历,怎么写?"有学员小声嘀咕。

"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故事吗?"有学员问:

"可以!可以!请记住:写作能力的提高,唯一的秘诀就是多看、多写、坚持写。"温老师这么回答:


如何模仿史铁生的风格,写一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这个方法靠谱


【学员习作】


下课后,虽然温老师已经布置了作业,要每位社员都写一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但由于要求过高,很多社员都放弃了。仅有七八位同学完成了作业,其中包括学姐和我。

其实,我也没有史铁生作家那样的人生经验,只是在那段时间里看到了一个新闻报道,是关于一位深漂大男孩的故事。于是,我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一些细节,并通过平实的文字将其叙述出来。


母亲的牵挂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家里还有两个妹妹。

母亲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从小就对我很严格,要我一定好好读书,别像她们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遗憾的是我读书以来成绩一直不好,很对不起母亲的期望。反而,两个妹妹的书却念得很棒。在报考高中时,我仅考上了县级的普通中学,而和我同一年参加中考的二妹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但由于母亲不能同时供养三个孩子读书,于是,二妹只好听从母亲的安排,牺牲自己,改填报考志愿,委身于一所有奖学金的师范学校。

九四年我没有考上大学,九五年我和跳级上来的三妹同时参加高考,考前,母亲下指令要求三妹报读师范学院。于是,以全市第四名还超出北大录取线十多分的三妹进了华中师范大学,而我仅搭上了大学末班车,成了一名本省一所普通学院的委培生。

四年的大学费用让母亲亲负债累累,但母亲亲很开心,她逢人都说他的儿子以后不会再像她那样生活了。

遗憾的是九七年以后,大学毕业生已不安排工作了,于是,我南下广东走上了漫长的打工之路。

在近七年的打工生涯当中,我没有在任何一家单位呆上半年的时间,不是不停的跳槽,就是不停的被炒,银行卡上的数字从来没有超过三千。

没钱往家里寄,母亲也说什么。她最关心的是我的婚姻问题,看着村子里和我同龄的人已经有几个孩子了,她也等待着抱孙子。在母亲的观念里,娶老婆生孩子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每次打电话回家时,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有对象了没有"。

刚开始时,我很随便地找借口就应付了,但时间长了,对这个问题就烦了,干脆很长很长时间都没往家里打电话了。

在今年二月份的一个夜里,一个长途电话把我叫醒了,二妹在电话那头说:"哥,快回来吧,妈妈看来快不行了。"

我一听,慌了,连夜往家里赶。

在医院的病房里看到母亲时,母亲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示意三妹扶她坐了起来,并用手指指了指胸口的地方。顺着她的方向,三妹从母亲的夹克里层口袋里摸出一个布包来。打开层层的布包后,里面是已经发霉了的钱,全部是旧版的十元,也有零钞,三妹一数,刚好1348元。

三妹说:"这钱是给我吗?"

母亲摇了摇头。

"是给二姐吗?"

母亲还是摇了摇头。

"是给大哥吗?"

母亲点了点头,并用很微弱的声音说:"他还没有结婚。"

我一听,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扑在母亲的身上大哭了起来。在这样的关头了,母亲关心的不是她自己,还是她那唯一儿子还没有结婚的问题。

母亲走后,我对着空空的房子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回想起来,这辈子我欠母亲的太多了。

为了我能够读昂贵的大学,母亲借钱供我读书,这债还是二妹和三妹帮母亲偿还了;刚找工作时,从母亲手里接过的一千元是二妹给母亲的伙食费,后来,母亲连续吃了两个多月的咸榨菜。

妈妈,你的儿子太不争气了,他不但没有让你过个好的晚年,甚至一次次地打击你的希望,临终前,你久久不肯闭上眼睛是不是还挂着你唯一的儿子还没有讨老婆的事?

妈妈,这回再也没有人来烦我了,黄泉路上,你也喝了孟婆汤,你的这桩心事也了结了。

妈妈,清明节过后,母亲节又来了,你的儿子很想好好地和你聊聊。你以前一直追问我是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找不到老婆,我还没有认真地和你谈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