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玩和田玉無結構才是王道?

很多玉友在挑選自己心儀的和田玉時,非常看重一個要素,那就是追求肉眼甚至過燈“無結構”的料子,有時達到非“無結構”不買的地步。

捨本逐末——玩和田玉無結構才是王道?

那完全“無結構”的料子真的好麼?玩和田玉玩到極致就是看細度?其他指標真的不用在意麼?沒有結構的才是王道?

下面這個視頻,就帶你看看無結構到底是不是和田玉至高無上的標準:

商家過分標榜細度推銷手上的網紅料,如同多年前他們標榜白度推銷俄料一樣,洗腦文都是服務於商業利益的,更有自媒體大言不慚地說“拿到一塊料子大多數人都習慣打燈看看結構,所以細度是第一位的”,這種說法非常片面,和田玉數千年曆史,難道古人都有條件拿著手電看結構嗎?


《天工開物》裡記載著一件事,古人採玉是站在玉龍河沿岸的高崗上,看月光在河面上的反射,光彩最琳琅處那就一定是有玉。這種對於和田玉“光”的捕捉,其實正是和田玉最重要的指標:糯性。糯性反應在視覺上就是光感(關於光感,可關注我們買玉那些事系列,後續更帖,買玉那些事兒之【漫談光感】),是和田玉似透非透寶光內蘊的魅力,這比教條地迷信細度要重要很多。

追求細度不能偏執,更不能聽了個“無結構”的名聲就四處挑剔玉石細度,容不得絲毫結構的存在。

判斷細度優劣應該是建立在廣泛上手實物基礎上的,不被接受的有結構的料子,不一定松,也許細度已是上乘,而所謂“無結構”的料子,水透、發悶、走灰、料器、煮蠟、齁貴至少佔了一項。


捨本逐末——玩和田玉無結構才是王道?

而所謂的“無結構”,並不代表玉質一定好,相反很多微有結構的料子,才能達到各項指標的平衡。當然,結構越細膩,它是一件好事,但完全推開了糯性、油性、淨度,我們只追求完全無結構,實在不是玩玉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