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宋瓷緣


書籍是怎麼來的呢?書籍的由來經歷了結繩記事、甲骨文、簡、帛等階段。結繩記事文字還沒出現前,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了把部落的傳統習俗和重大事件進行記錄並傳播,發明了結繩記事的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出大小不同的結繩來記錄所發生的事和所做過的事。

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到了商朝晚期,王室為了記事而把文字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上,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殷商時期,人們為記事而把文字刻在竹簡或者木簡上,然後將其編串起來,就形成了“冊”;再到戰國時期,人們用帛作為書寫材料,在帛上寫字,“帛”就是絲織品,因此形成了帛書。西漢時期開始造紙,隋唐出現雕版印刷,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各式各樣的書籍應運而生。

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香港街頭時常出現各種文物,這就不得不說到戰國失傳“古籍”了。失傳“古籍”在街頭被發現後,一些愛國人士為了使文物完好無損的“走上回家路”,便想方設法練習內地文物專家,專家經鑑定後再以巨資回購,解讀後,內容被禁止公佈。

香港街頭都出現過哪些失傳的“古籍”呢?2008年7月,一位香港的中文學家在香港街頭髮現一批竹簡,並認出此簡是內地楚簡,隨即意識到他的重要性,就向內地的古文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告知了這件事,李學勤立刻動身前往香港鑑定竹簡,也認為這就是戰國時期失傳的“古籍”。但究竟是不是戰國時期的楚簡仍然存疑,直到北京大學加速器質普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對此竹簡進行鑑定,才最終確定這就是是戰國竹簡。

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專家想回購此批竹簡,但資金問題著實是一個難題,日本又窺覬這批竹簡許久,前有 後有追兵,專家們陷入了困境,這時清華大學畢業生趙偉國斥巨資購買竹簡,並將其送給母校,因此被稱為“清華簡”。專家們對清華簡的內容進行研究,但只瞭解到了一小部分,清華簡裡的大部分內容專家們認為具有不真實性,所以決定不把清華簡的內容對外公佈。

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除了清華簡之外香港還出現過其他古籍。1994年春,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光裕在香港街頭看到一批竹簡,並將此消息告知自己的好友馬承源,馬承源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專研,最終確定次竹簡就是戰國時期的楚竹書,隨即馬承源則花費了100多萬港幣將這批竹簡收購,但日本人也對這批竹簡虎視眈眈許久,所以為了使楚竹書全部迴歸中國,馬承源在朋友的幫助下將全部的竹簡購回並收藏。但因為楚竹書面臨著真偽之爭,所以專家們決定將楚竹書長期收藏而不向外公佈。

專家巨資回購失傳“古籍”,發現是戰國奇書,如今內容被禁止公佈

2006年,嶽麓書院的副院長陳松長到香港開會,得知了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香港古董商要售賣一批竹簡,隨即陳松長立刻去找這位古董商,並對竹簡進行鑑定後發現這批竹簡就是秦漢時期的竹簡。陳松長想買下這批竹簡,但商家卻開出了300多萬的天價,這給陳松長當頭一棒,陳松長想法設法籌錢,但卻不盡如人意,最後湖南嶽麓書院得知此事後出資購入這批竹簡併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