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震穀子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疫情蔓延,美股暴跌,經濟危機會來嗎?


美聯儲以及其他國家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全球衰退實際上已經來了。


沒有人知道,這場新冠疫情,到底會不會從一起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演變成一次經濟危機。


因此,為了做好最壞的打算,世界各國央行和財政部都開始出手救經濟。


先看美國。


兩週內,美股三度熔斷,市場恐慌到了極點。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3月12日,美股今年第二次熔斷,美聯儲向金融體系注入1.5萬億美元流動性,創下歷史紀錄。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3月15日,美聯儲直接將利率區間降至零,並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


結果,3月16日,美股第三次熔斷。而且當天跌幅12.5%,距離二次熔斷的13%關口就差一點點。


美聯儲想到了美股的熔斷機制,但估計真沒想到實際會跌得這麼慘。於是,3月17日,美聯儲罕見重啟了08金融危機的救市措施。


緊接著,美國財政部醞釀一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其中5000億美元是直接發到民眾手裡的支票。美聯儲則時隔十二年重啟商業票據購買,給市場直接注入流動性。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正在研究給每人發放至少1.2萬日圓的現金,促進景氣復甦。


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政府則紛紛利用提供貸款擔保的方式,來支撐商業活動和保護家庭收入。


意大利、韓國、馬來西亞、香港和新加坡則因為更早一步受到了疫情的衝擊,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推出了財政刺激計劃。


降息、發錢、貸款擔保……這些動作以往都是在危機發生的時候才出現。現在倒好,就幾個星期的時間,全來了。


在最新的預測中,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認為世界經濟今年僅增長0.9%,高盛則認為經濟疲軟增長1.25%。標普全球在報告中指出增長區間在1%到1.5%之間。


全球衰退已經不可避免。各國必須抓緊時間,合作抗疫,同時嚴防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海外疫情還沒有多少的好消息,所以為了救經濟,各國除了寬鬆,還是寬鬆。貨幣政策在放鬆,多國央行降息,財政政策在放鬆,不少國家準備直接發錢。


無論是重啟當年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還是一如既往的大寬鬆,都在暗示,現在的形勢真的不樂觀。


去年大國摩擦,美聯儲四度降息。結果現在,海外疫情還沒有到峰值,美聯儲不僅直接梭哈,祭出零利率刺激,還開始買國債,推新的量化寬鬆。甚至還沒過幾天,當年應對金融危機的老招數都拿出來了。


買商業票據跟降息和量化寬鬆一樣,都是提供流動性的方式。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商業票據市場是一系列企業進行短期融資的來源,但隨著疫情擴散,工廠停工,企業現金流危急,早已透支了流動性。


所以,美聯儲直接給這些需要短期融資的企業發錢,幫助它們度過難關。


從利率管控到量化寬鬆,再到直接發錢。美國這幾天祭出的種種大招,完美契合了貨幣政策的演變。根據達利歐的劃分,貨幣政策有三種進階形態:利率調控(MP1)、量化寬鬆(MP2)和“直升機撒錢”(MP3)。


疫情蔓延,美國零利率,已經用完了階段一的政策空間,量化寬鬆實際上也已經開始了。直到現在,美聯儲要發錢,財政部也要發錢,特朗普還強調是要寄支票給每個人。這已經是非常極端的政策了。


在金融危機之後,雖然全球都在寬鬆,但都不是明目張膽地在放水,基建、房地產、社會福利……總有一大堆各種各樣的理由。可是到了現在,短短几天,美國、日本、歐洲……越來越多的經濟體甚至開始在研究怎麼樣“直升機撒錢”。


這是十分詭異的現象。背後透露出三個信號。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第一,流動性危機。各國變著法子給市場注入流動性,是因為流動性不足。那在金融市場一片哀嚎的這幾個星期,市場裡的流動性去哪了呢?


最開始,都湧進避險資產。所以我們看到國債收益率一跌再跌,無論哪個期限的收益率都在跌。


但現在,連收益率也開始上升了,黃金和白銀的價格也跌了,說明錢在撤離市場,企業、機構、個人投資者都在大規模減倉。企業離場,很可能是疫情導致經濟停滯,從而現金流斷裂,最後被迫減少流動性。更嚴重的是,這些現金流斷裂的美國企業,不少還頂著債務槓桿。如果不救市,任由這些企業債務違約,發生擠兌,就有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


第二,通縮危機。

所有資產都在跌,除了流動性問題,也說明投資者對前景的信心非常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全球通縮不是不可能的。


目前,各國仍然在大寬鬆,市場的恐慌更是逼著央行繼續降息,這種不斷向下的螺旋效應,最終的底部是無法預測的。經濟疲軟、利率下行,資產價格又因為喪失需求支撐而下跌。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靈。


這就是最可怕的結果,全球陷入通縮。


第三,完美的危機。需求不足只是這次經濟危機的一個側寫。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發現,以往的經濟危機,有源自需求短缺的,有供應鏈斷裂導致的,也有單純就是金融市場崩潰引發的。但這一次的疫情衝擊,扼殺了需求,影響了供應鏈,還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暴跌。


需求、供應鏈和金融市場,我們可以發現,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是一次完美的經濟風暴。


二十國集團(G20)正在籌備未來幾天的緊急會議,商量應對新冠疫情的共同策略。雖然很難,但G20可能會努力達成一致的財政刺激計劃。


更大的寬鬆潮流還在後頭。


停不了的寬鬆,多國“直升機撒錢”,全球衰退真的來了


然而,疫情本身又很特殊。病毒跟金融市場原本是沒有任何聯繫的,所以如果海外疫情得不到有效切實的控制,任何刺激導致的反彈都是徒勞的。


相對而言,中國疫情受到控制,中國的利率空間也還很大。就像我之前分析的,從中國最近的動作看來,央行是不太可能跟進大力度的降息的,更多的期待來自財政發力。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如果中國想要跟各國同步,跟08年金融危機後那樣達到相同的刺激效果的話,四萬億是遠遠不夠的。這裡面既有通貨膨脹的因素,也有國家發展導致基建空間變小的問題,還有就是這些刺激所帶來的拉動效果也大不如前。


其實,疫情只是擊倒世界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疫情發生前,全球需求低迷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政策制定者與其考慮哪種刺激能夠拯救這一次疫情帶來的危機,不如努力扶持各方力量解決疫情,同時醞釀和創造新的需求,從根本上推動世界經濟的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