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出萬億美元財政刺激 或直接“撒錢” 股市買賬嗎


美國將出萬億美元財政刺激 或直接“撒錢” 股市買賬嗎

週二,美國政府宣佈即將推出高達1萬億美元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美聯儲同時推出升級版救市措施,在幾大利好消息支撐下,美股週二全線反彈,三大股指均出現上漲。
除了美國之外,還有多國推出了財政刺激政策,這是否是挽救經濟的良方?是否蘊含新的風險?
特朗普政府將推1萬億財政刺激計劃 或將直接向美國人送支票
在美聯儲接連出手之後,白宮也開始行動。在週二的新聞發佈會上,特朗普政府表示,為應對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經濟影響,特朗普政府正在與國會合作,制定一項重大的經濟刺激計劃,總額可能在85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之間,並有可能直接向美國民眾發放支票。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這項刺激計劃的內容包括:對小企業的資助;為受影響嚴重的行業提供貸款擔保,例如航空、酒店等;以及給美國工人的經濟刺激方案。
姆努欽在發佈會上表示,給美國工人的刺激方案並不是通過Payroll Tax Holiday(工資稅減免期)的方式,而是立即直接向美國工人送支票,預計將在兩週內實行,“美國人現在需要現金。”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直接付款的資金額可能達到2500億美元。


據路透社報道,姆努欽還對共和黨參議員警告,如果國會不通過刺激計劃,美國的失業率可能會達到20%。這一警告與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的情況類似,當時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敦促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購買不良抵押貸款資產的計劃,並警告國會不採取行動可能會摧毀已經疲軟的經濟,導致失業率飆升。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該計劃。
投資者對特朗普政府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將拯救美國經濟抱有希望,美國股市週二從1987年以來的最大跌幅中反彈。當天,美股三大股指出現久違的翻紅,道指漲5.20%,納指漲6.23%,標普500指數漲6.00%。
不過,美股股指期貨繼續在下跌。北京時間週三下午,美股三大股指期貨全部觸發下跌交易限制,納指期貨跌4.5%,道指期貨跌4%,標普500指數期貨跌3.7%。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記者表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相比,本次疫情屬於短期衝擊,影響與破壞程度較低。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布什與奧巴馬政府共推出2.2萬億美元金融援助計劃,約1萬億用於各類信貸支持;本輪特朗普政府計劃推出的1萬億美元財政支出,主要用於實體經濟方面,基本與2008年時相當。因此,1萬億美元理論上足夠,但政策是否能有效對沖疫情拖累,避免經濟陷入衰退,最終仍取決於本輪新冠疫情影響時間長度與破壞程度,也就是特朗普政府防疫效率。如果疫情越早受控,經濟損失就越少,財政政策對沖效果越好。

美國因COVID-19死亡人數已經突破100人。特朗普應對疫情的態度正在發生轉向,此前其傾向於淡化疫情威脅,但目前開始採取緊急行動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這一轉變被認為也是市場信心的支撐因素之一。
美聯儲連出三招 金融危機後首度重啟商業票據融資機制
美聯儲上週日推出降息至接近零利率、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的一系列措施後,市場並不買賬,週一(3月16日)美股再度觸發熔斷,收盤三大股指均跌超11%。
美聯儲週二推出升級救市措施,接連宣佈三項舉措,包括重啟商業票據融資機制(CPFF),建立一級交易商信貸安排(PDCF),以及為銀行提供額外的靈活性。
其中,商業票據融資機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首次重啟這一工具。CPFF將通過特殊目的機構(SPV)向美國商業票據發行人提供流動性支持,SPV將直接從符合條件的公司購買評級為A1/P1的無擔保和資產支持的商業票據。美國財政部將向美聯儲提供100億美元的信貸保護。
美聯儲表示,由於企業和家庭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商業票據市場近來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CPFF安排消除了發行人無法通過到期商業票據展期來償付投資者的風險,從而可鼓勵投資者再次參與商業票據市場。隨著美國著力應對疫情的爆發,商業票據市場的改善將增強企業維持就業和投資的能力。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美聯儲降息後市場反應並不積極,股市繼續下跌,企業信用息差繼續走闊,顯示市場流動性仍趨於緊張。商業票據購買是可直接作用於信用息差的現成工具,也是2008年美聯儲已經使用過的工具,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宣佈破產後,美國市場出現緊張情緒加劇,美元流動性緊張,公司債信用息差上升的局面,即使高等級(AA級)商業票據,利率也顯著攀升。美聯儲當年10月宣佈推出商業票據購買(CPFF)工具後,Libor-OIS息差隨之下降;在購買開始實施後,非金融企業商業票據息差也逐步下行。
在引入CPFF後,美聯儲亦宣佈將建立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PDCF),自2020年3月20日起,PDCF將提供期限不超過90天的隔夜和定期融資,將至少持續6個月,並可能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被延長。根據這一安排向一級交易商提供的信貸可由多種投資級債務證券作抵押,包括商業票據和市政債券,以及多種股票證券。
另外,美聯儲還鼓勵銀行利用資本和流動性緩衝為家庭和企業提供貸款。
多國啟動財政刺激政策 支撐實體經濟
在各國央行紛紛推出降息、量寬等措施之後,已經有相當多國家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
澳大利亞政府3月12日公佈了176億澳元(約113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新西蘭財政部3月17日宣佈121億新西蘭元(約73億美元)的一攬子刺激計劃。這些刺激計劃均包含工資補貼、企業支持以及對弱勢群體的支持等。

3月17日,英國政府宣佈,將為企業提供3300億英鎊的貸款擔保,並進一步提供200億英鎊的減稅、補助及其他措施,以幫助受疫情影響面臨倒逼危險的企業。
週二,法國財政部宣佈一項450億歐元的經濟援助方案,承諾採取一系列可能的措施幫助企業應對危機,包括在必要時將企業國有化。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週一曾表示,政府將為企業提供價值3000億歐元的貸款擔保。
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是否有效?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表示,當前最主要的仍是各國政府展現控制疾情蔓延的堅定決心,並果斷出臺有效的隔離、檢測及治療措施。未來如果新發病例出現穩定下降態勢,資本市場的波動幅度也將隨之緩和。在此期間,強力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也不可或缺。這些政策一方面將對實體經濟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也將在一段時間內緩和資本市場的波動幅度。
目前也有針對這些寬鬆政策是否將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的擔憂。王青表示,這主要取決於這些政策的退出時間。如果按照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政策退出節奏,將很可能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如果主要經濟體能夠“化危為機”,頂住政治及社會壓力,大力推行開放市場鼓勵競爭,增加就業市場彈性,務實調整社會保障政策等結構化改革措施,重振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就能為適時退出危機背景下的超寬鬆政策、避免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創造條件。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目前大規模寬鬆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資產價格過度下跌,以及緩解資產價格下跌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因為這些最終會影響到實體經濟,不進行寬鬆的話,可能加劇經濟金融危機。“目前資產價格還在下跌中,還談不上會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柳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