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噴子的媒介素養真不行,先來了解下新聞的體制性失實好不好?

網上看新聞,少不了翻翻評論,結果發現在這次疫情裡,不管新聞咋變,噴子都能以不變應萬變,以火山噴發的流量和體量佔據毫無新意評論榜的榜首。

比如在方方的武漢日記裡,噴方方寫的東西片面,煽動負面情緒,對防疫大局無益,質問方方為什麼那麼多正能量的事情不寫,就寫這些負能量?

又比如在弘揚正能量的文章下面,噴哪哪哪還有啥啥事,你們怎麼不報?粉飾!洗地!

表面看,這兩種評論是不同人噴的,但這兩種人的思維方式卻是相同的:都是跑到賣熱乾麵的小店裡,叫人家上西湖醋魚,人家上不了西湖醋魚,就不準別人開熱乾麵小店了。

我這文不討好,要把兩種人都一起得罪了。但我還是想普及下新聞的體制性失實,大家多點媒介素養的常識後,沒準能省下點吵架的時間精力,共建和諧社會,順便把噴我的唾沫也省下來。

我不太喜歡“體制性失實”這個提法,因為“體制”這兩個字有風險,好像我要幹些不和諧的事情。其實“體制性失實”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聞教材裡的提法,人大的新聞學院是中國最好的新聞學院,權威大學學院的權威教材的權威提法,怎麼能改呢?我只能照用,對這個提法不滿意的,請找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提意見去。

這屆噴子的媒介素養真不行,先來了解下新聞的體制性失實好不好?


人大的教材裡說:“體制性失實是指因某種價值觀對新聞報道發生強烈作用時而造成的新聞失實。價值觀,或者說意識形態同新聞傳播活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一定的價值觀不僅關注著新聞傳播活動,而且要在對新聞傳播實施領導和導向的過程中使其為自己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聞傳播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政治環境中進行的,其真實性的實現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這屆噴子的媒介素養真不行,先來了解下新聞的體制性失實好不好?


以上是教材的原文。大致意思是你的價值觀導致你寫出來的東西有強烈的傾向性,比如你寫啥,不寫啥,怎麼寫,怎麼措辭等等,都受你的價值觀影響,如果你的價值觀發生的作用太強烈了,就會導致你寫的新聞失實。

教材裡舉了我國新聞界體制性失實的兩大例子,一個是“大躍進”時期,一個是“文化大革命”時期。

這屆噴子的媒介素養真不行,先來了解下新聞的體制性失實好不好?


這屆噴子的媒介素養真不行,先來了解下新聞的體制性失實好不好?


體制性失實並不等同於假新聞,假新聞是基本的新聞事實是假的,而失實新聞可能是假新聞,也有可能寫的新聞事實是真的,但是是片面的真實。

比如去年西方媒體對我們的新疆反恐紀錄片集體沉默,這就是他們價值觀的體現,他們要找他們想要的,能表達他們的價值觀的素材來報道,不能體現他們價值觀的東西他們不寫,不說,不看。

重溫一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向西方記者的提問:“你們可否坦率地告訴我為什麼沒有報道?你們不是一直秉持著客觀、全面、公正的報道原則嗎?你們對涉疆問題的謊言趨之若鶩,對真相卻避之不及,你們難道真的不願意靜下心來想一想嗎?”

所以,即使西方媒體裡寫的關於中國的一些事情是真實發生的,但你能從西方媒體裡看到事情的真相,看到一個全面的中國嗎?

反之同理。

新聞不失實不容易。因為所有的媒體都有價值觀,所有的寫作者也都有價值觀,(這裡不妨把價值觀換個詞——偏見。)他們的價值觀或偏見會影響到他們選擇看什麼東西,怎麼看這些東西,以及用什麼角度和詞語來描寫這些東西,他們傳達出去的就是他們眼中的世界,是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和偏見的世界。

如方方的武漢日記,她每天絮絮叨叨地寫下她看到和感知到的世界,她筆下的這個世界就是她的價值觀和偏見的投射。她的日記裡有她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有困惑、憤怒、恐慌,還有她的小道消息,還會傳播一些不太確定的傳言。——總之,這是一個有點地位會碼字的老太太的真實記錄。雖然她的絮叨有些體制性失實,但我卻覺得她的日記挺真實——她就是這樣活著的,帶著她的價值觀和偏見真實地活著,這是她的局部的真實。

她寫的是日記,不能用新聞的標準來要求她,也不能用中宣部的標準來要求她。

方方的日記就象探照燈,照亮了有限的一小塊地方,但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很多地方是這一束探照燈的光照不到的。方方的日記是探照燈,央視的新聞也是探照燈,外媒的新聞也是探照燈,各自照亮了或大或小的一塊或多塊地方,你想了解真實的世界,那就只能希望探照燈越來越多,多到能把每塊地方照亮。

你只盯著任何一盞探照燈,看到的都是片面的真實,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體制性失實。

你責問一盞探照燈為什麼只照這塊地方,不照別的地方,這是不合情理的;你要求探照燈不能只照一個地方,應該普照天下,這也不可能,探照燈不是太陽。天下到底怎麼樣,你要自己去探尋,要求一個媒體甚至一個報道來告訴你天下是怎麼回事,這是巨嬰才會有的要求。

如果你只想看一塊地方的情況,那你可以不去看別的探照燈。

但你只盯著一個地方看的時候,最好想想兩個問題:這盞探照燈的價值觀或偏見也是你的嗎?你的價值觀和偏見能讓你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嗎?

可能有些人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想問,比如:難道我們就把什麼地方都照給人看?我們還要不要倡導正能量了?

對第一個問題,我覺得過慮了,有些地方太陽都照不到,何況探照燈。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當然要倡導正能量,共度時艱尤其需要鼓舞人心的力量,而且,那麼多一線工作人員在前方拼死拼活,這裡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和人物,當然應該寫出這些感人肺腑的人和事,這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都應該弘揚,應該大力宣傳。

我希望看到更多真實動人的正能量故事。如果這場疫情中,火了的就是財新和方方,那真是有點悲哀;如果正能量故事中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出生不到一個月的雙胞胎會問媽媽幹嘛去了;如果正能量故事的最大傳播平臺是中小學生的網絡德育課堂,那我會有點悲痛:那麼多記者,就沒人能做出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嗎?

各位記者,把你們的探照燈點亮,再點亮,亮到讓大家無法忽略你們的光芒,亮到讓大家為你們喝彩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