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帶頭大哥”一線衝鋒做表率

一條腰帶、一個充電寶、一支消炎唇膏,武漢市礄口區城管執法局副局長郭養和帶著他的“三件法寶”帶領局裡的環衛職工奮戰防疫一線。搶建方艙醫院、街頭巷尾消殺、醫院隔離點保潔、廢棄口罩處理,都離不開他的身影。

“還有不到3年我就要退休了,趁還沒退,要多做點事……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還有什麼條件可講。有的同志說我年齡大,鍾南山院士年齡要比我大得多,他都衝在‘疫線’,我更應衝鋒在前……”

郭養和所在的礄口區,光不同模式的方艙醫院和隔離點(康復驛站)就建了14個。在援建市、區兩級10餘座“方艙醫院”過程中,由於以前在部隊服役時落下了腰傷,他總捆綁著一條醫用腰帶,強撐著調度指揮。

從人員調配、現場佈陣分工,到現場清理、設施搭建、消殺除渣,每個環節統籌得當,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每項援建任務。

在援建江漢大學“方艙”醫院過程中,他與環衛職工一同,連續三天堅守現場調度指揮,迅速推進校舍騰退並做好清理消殺。

“我早上6點20分出發,到集結點位7點。組織隊伍出發到江漢大學。在江漢大學大概是7點52分。一直幹到次日凌晨4時40時結束。返回到家中已經是凌晨6點了。”郭養和說,不是說他能幹多少事,主要是這項工作有連續性,工作連續性跟不上來,會影響進度。“這個時候我們是和病魔搶時間,要不惜一切代價儘快把方艙建好。搶時間、搶速度不能給病魔機會。”

同時,他還主動組織力量對現場化糞池及方艙外圍環境進行消殺,並且協調校方,為即將收治的患者配備一批書籍和收音機。當入住的患者看到床位上免費贈送的書籍和收音機,感動不已。

一塊充電寶助陣 指揮街巷消殺

在每一個工作的現場,郭養和總是揹著一個小包包,片刻不離身。“同事老說我身上帶個包,我包裡只裝兩樣東西,一個是我的對講機,現場指揮用的。第二個是充電寶,我的電話多,手機隨時需要充電。”郭養和笑呵呵的解釋。

到目前為止,礄口區建設的所有方艙醫院和隔離點,他全都參加了。每建一個新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打掃衛生;第二是組織消殺;第三就是將床位上所有的東西全部落實到位;第四是對點位產生的垃圾全部清理,要做到乾乾淨淨。這些工作全都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郭養和轄下的環衛需要負責轄區48個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以及隔離點周邊重點區域,一天要做兩次消殺。

醫廢口罩的收集清運、隔離點垃圾容器的配備、環衛車輛的調配、職工防護措施的落實等,他都需要統籌安排的科學合理。

“我們每日消殺面積達21萬平方米,所有廢棄口罩都要做到日產日清日銷。這都很不容易。”郭養和說。

一盒消炎唇膏呵護 精心調度日常保潔

“我容易上火,嘴巴上容易出問題,氣管也容易出問題。”郭養和拿出他的第三件“法寶”,一支消炎唇膏。

由於日夜連軸工作引發上火,郭養和的嘴唇開裂,每次摘下口罩,內側都能看到血跡。每當這時,他總會掏出隨身攜帶的消炎膏,塗抹一下乾裂的嘴唇,又戴上口罩投入工作。

兩個月來,在他的督辦調度下,礄口區環境衛生日常保潔、垃圾分類等各項考核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他有的時候腰疼的都直不起來了,彎著腰,在現場進行指揮。看到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受感動。每次裝卸物資、清理垃圾的時候,人手不夠,他都是親自帶頭去幹。雖然大家都很辛苦,但看到領導在前面帶著幹,有苦大家一起吃,任務就完成的非常出色。”郭養和的同事在接受採訪時說。 每次幹完活吃飯的時候,只要環衛工人沒有吃,他絕對不會動。

面對同事的評價,郭養和謙虛的說,“我只想著為武漢市民和病人多爭取一點時間。我們再快一點,大家就更早恢復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