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战新产业集聚发展 让“新动能”尽快“挑大梁”

产业升级突破、经济提质增效,既蕴含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存量变革中,也蕴含于战新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量崛起中。瞄准“产业升级突破年”既定目标任务,我市将通过采取培育壮大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增强创新能力等实招“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让“新动能”尽快“挑大梁”,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

根据“产业升级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今年我市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三个省级以上战新基地总产值超500亿元;绿色食品、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汽车、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均超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让“新动能”尽快“挑大梁”,既要加快“跑起来”,更要加速“聚起来”。我市将以三个省级以上战新基地为平台,聚焦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链式发展;同时,着力加大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大引强力度,不断完善上下游配套体系,提升战新产业整体竞争力;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我市将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深入谋划一批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同时认真落实“四督四保”要求,推动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持续推进格局。

新兴产业勃发,需要“创新之力”加持。我市将聚力创新驱动,厚植“创新土壤”,力争全年新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组建院士工作站2家。此外,今年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战新基地建设和战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围绕目标完成、招商引资、创新能力、配套政策、工作机制等方面开展战新产业发展和战新基地建设成效的评估。

最新数据显示,针对疫情影响,我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通过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助力战新企业复工复产,今年前两个月,省考核战新产值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新动能”稳定发力,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 刘挺 通讯员 梅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