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湖帆《廬山瀑布圖》:飛瀑青黛光 沓障凌蒼蒼

吳湖帆,海上畫派的一代宗師。吳湖帆出生於蘇州書香世家,1924年,炮火燃燒到蘇州,吳湖帆帶著家人遷居上海,從此,在上海度過了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他和馮超然、吳待秋、吳子深並稱為海上“三吳一馮”。吳湖帆一生擅長山水畫,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靈秀享譽畫壇。

廬山作為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別稱匡廬,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於廬山的追求,無外乎尋道求仙。“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李白如是說。然而縱觀描繪廬山風景的傳世之作,以水墨居多,偶有賦彩者,卻難以描繪出清新淡雅而又壯闊的景象。

吳湖帆《廬山瀑布圖》:飛瀑青黛光 沓障凌蒼蒼

吳湖帆 廬山瀑布圖 西泠印社2019秋季15週年拍賣會

此《廬山瀑布圖》造型工謹,筆墨精妙,意境清新,營造出一種婉約的詞境,用筆設色嫻靜。1958年,吳湖帆去廬山寫生,並於當年為徐平羽創作出這幅《廬山瀑布圖》。

吳湖帆《廬山瀑布圖》:飛瀑青黛光 沓障凌蒼蒼

吳湖帆 廬山瀑布圖 局部

此幅作品為靜風堂舊藏,徐平羽上款並題簽條。徐平羽原名王為雄(一說王元健),江蘇高郵人。曾為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秘書長、南京博物院院長、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化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該畫為1958年所作,因徐平羽喜歡其前作《廬山東南五老峰》,所以吳於1958年畫給徐平羽的作品,在作品款識中亦有體現:戊戌之夏,平羽同志賞為可存,重圖大概,異同不免耳。因此無論在構圖,還是用墨甚至色彩上與原作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畫中近處激流湍石,遠景瀑布急流,周邊樹木交錯,如雨後春筍。用硃砂點出旁邊雜樹,極為醒目。整個畫面佈局疏密有致,使得格調清逸高雅。對於景物的描繪,注重明暗層次以及黑白、虛實對比。以布白表現雲霧、瀑布、著眼於虛,但是虛中帶實,前者縹緲,後者浩蕩,各異其趣。

水墨皴擦成山石,加以石青石綠,正如“古苔蒼石綠句欄”,色彩豐富而不失渾厚。一改人們往日對於廬山的印象“飛流直下三千尺”。

吳湖帆《廬山瀑布圖》:飛瀑青黛光 沓障凌蒼蒼

吳湖帆 廬山瀑布圖 局部

我們所謂的山水畫源於“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超脫情愫,是蘊含著平淡天真的自然、自由之境的藝術,是人們藉以慰藉人生、撫慰心靈的途徑。山水畫的產生,主要是中國的舊官僚階層、亦即文人士大夫階層厭倦世俗政治的紛擾,依託自然追求心靈自由、釋放出世思想的產物。因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不單是山水畫,即連表現文人乃至世俗趣味的花鳥畫,經科學、現實、人定勝天、今勝於昔的審美標準衡量、審視、似乎在一時間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青綠山水鼎盛於唐宋,以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王希孟等為傑出代表。特點為色彩濃麗,華貴燦爛。要想取得理想的藝術效果,除了需要造型技巧和筆墨線條的純熟外,還必須具備精湛的設色能力。青綠山水所用顏料皆出自珍貴的天然礦石、植物等製成,色澤歷經千年不變。

但因價格昂貴,故此畫法僅僅流行於皇宮貴族。在文人畫一統天下的時代,青綠山水幾乎變為了畫中絕技,直至明清逐漸失傳。20世紀30年代,以吳湖帆為代表的振興青綠山水所做的探索,功不可沒。對於中國現代山水畫色彩的探索創新中,吳湖帆作為傳統一派畫家,頗有功績。其山水先取法“四王”而後融合南宗畫法,並能改造古法為自己所用。他自己也在《梅景畫笈》中提到:“當今國粹陵替,異說紛陳,不有宣揚,孰垂圭臬?”表現出自己對於振興傳統青綠山水的責任。

吳湖帆《廬山瀑布圖》:飛瀑青黛光 沓障凌蒼蒼

吳湖帆 廬山瀑布圖 局部

該作品作於1958年,吳湖帆在這一年裡作品繁多,多為贈予他人之作。2月,為徐伯清作《溪山秋曉》;春分節,為徐伯清作《墨竹圖》;3月,為童月蓮作《春山如笑》;春日,作《廬山小景》《阜溪之邍》,為王青之作《江山勝覽》;暮春作《九江春色》;5月作《紅五月》《石林奇境》《柳塘翠禽》;初夏,擬浙東阜溪上游之意,作《浙東小景》,為方幼安作《大龍湫》;長夏,作《廬山東南五老峰》;夏日,作《泉石蒼松圖》;6月,為紀林嶽作《水佩風裳無數》扇面,《雨後春筍》;大暑,作《黃山翡翠池》;7月,作《東亭並蒂蓮》;8月1日,為商笙伯90榮壽作《九芝呈瑞》;仲秋,作《湘夢沾襟》;9月,作《南天門》;冬至,為顧抱真作《冬紅》。從這一年所作作品來看,與當年的大躍進並無多少關聯,卻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作出如此多的優秀作品,實為難得。

在重視文人畫的基礎之上,寫意逸筆,又不廢院體畫,細密工整。墨法簡練明潔,在繼承傳統基礎的同時,自己的風格在作品中的體現日漸豐滿。這樣的繪畫風格,既為行家所稱道,又被普通的書畫愛好者所喜愛,真正的做到了雅俗共賞。這得力於其在書畫創作中對於筆墨和形象的合理把握,正確的處理了“應物象形”與“骨法用筆”的關係。

此作作為吳湖帆得意之作,雖為徐平羽求作,與原作相似,但是仍然能夠看出其對廬山寫生的深刻印象。通過此作,我們仍然可以看得出老一輩書畫收藏家的心血,其中所蘊含的當時人們的生活以及他們的精神世界,應該是怎樣的性情。

文章來源:《收藏家》202001期《飛瀑青黛光 沓障凌蒼蒼——吳湖帆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