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陸儼少談創作

導讀

清新雋永、古拙奇峭,兼具超凡脫俗的情趣和引人入勝的美感,散發高品位的文人氣息。

以水墨留出白痕,朦朧的雲霧,山徑和小溪;以濃墨積點成塊,用長線條勾雲繪山,山體厚重峻峭之感躍然紙上。

獨創的風貌,神奇的筆墨,靈變的意韻,無不散發著行雲流水般的意氣。令人望之脫俗了凡。

他是陸儼少。

獨創有“留白”和“墨塊”二大技法。影響深遠。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

“留白”,即以水墨留出白痕,用來表現雲霧、泉水、山徑和浪花。

“墨塊”,即留白要以墨色反襯,以濃墨積點成塊。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他還擅長用長線條描水勾雲和水紋,且勾雲是以較細的拖筆中鋒畫雲的陽面,以較淡而毛的環曲線條勾雲的陰面。另外,他畫石每每空勾無皴,只用一根起伏變化的線條表現山石結構,往往起筆墨跡厚重,直到墨色淡幹飛白,才蘸第二次。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陸儼少(1909-1993),上海市嘉定南翔人。1926年18歲時考入無錫專科學校。青年時飽覽大江南北風光,中年顛沛流離,壯年蒙受冤屈,晚年奮發藝事,70年代畫風大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在當代山水畫領域曜然樹一幟。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他於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歷代名家真跡。抗日戰爭期間,陸儼少流寓內地,1946年迴歸故鄉。在此之前,陸儼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返鄉途徑三峽的經歷,引發了他的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2004年陸儼少《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頁拍出6930萬元後,再沒公開露面,2016年,首度完整亮相中國美術館。

展出期間,觀者如雲。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講筆墨技法、講境界、講傳統、講創新,大處著眼,小處著筆,小中見大,深人淺出。

關於“留白”和“墨塊”,我們可以在他的著作《山水畫芻議》裡細細體會: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用筆為主

墨從筆出,下筆之際,筆鋒轉動,發生起倒、頓挫、粗細、徐疾等變化,其變化是利用墨來記錄下來,如果無墨,空筆轉動,不留痕跡,何以見用筆之妙,所以墨為筆服務的。至於墨的濃淡、乾溼,也是在筆頭上出效果。如溼墨(水份較多的墨)行筆要較快,用溼墨筆多提起,用幹筆筆多撳下,因勢利用,功夫還在筆頭上。所以一般說用筆用墨,好象兩者是並行的。實則以用筆為主,用墨為輔,有主次輕重之別。至於用水墨烘托雲氣等等,雖曰用墨,但非用墨主要之點。所以初學作畫,必須訓練用筆方法,要全身運氣把力量用到筆尖上,基本功夫打得紮實,用筆既好,用墨自來。所稱“墨分五彩”,筆不好,決無五彩之妙,關鍵還在用筆上。國畫傳統技法,用筆最重要,其次用墨。自從元人創為水墨畫,以用水墨為主,問以敷彩為輔,墨質輕,加上滲水的紙,其變化之多,為其他畫種所不及。但是用筆用墨,不是孤立的,首先為表現對象服務,忘記對象,玩弄技巧,也辜負了筆墨妙用。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用墨法

用墨之法,要想到潑、惜兩字。不幹不溼,濃淡適中,當然也是用墨之一法。然而通幅如此,那就平了。潑墨法是用極溼墨,即筆頭蘸上飽和之水墨,下筆要快,慢則下筆墨水滲開,不見點劃。等幹或將幹之後,再用濃墨破。即在較淡墨之上,加上較濃之筆,使這一塊淡墨之中,增加層次。也有乘淡墨未千之時,即用濃墨破,如是濃墨隨水滲開,可見韻致。或則筆頭蘸了淡墨之後,再在筆尖稍蘸一點濃墨,錯落點去,一氣呵成,即見濃淡墨痕,不必再破。但一幅之中,都用潑墨,也見其平。所以在適當的地方,間以惜墨法。就是幹墨或燥墨勾出物象,稍加皴擦即可。潑墨得法,淋漓爛漫,有骨有肉,不得其法,則物體不分,模糊臃腫,所以潑墨之中,還須見筆。如果通幅用的純是惜墨方法,筆頭水分極少,有人形容每筆全從口吮而出,幹筆淡墨,所謂“惜墨如金”,畫好之後,有氤氳明淨之感。但也可以在適當的地方,一處或幾處用上潑墨法,在幹筆淡墨之中,鑲上幾塊墨氣淋漓的潑墨,可以使通幅神氣更加飽滿。或者覺到在這一部分全用幹筆淡墨,精神不夠,可用濃溼墨順著幹筆的勢道,略略加上幾筆點或短劃,以提神貫氣。這也叫“破”,破者破其平,所以淡墨用濃墨破,幹墨用溼墨破,一個目的就是讓畫面不平有層次。因之潑墨惜墨可以穿插互用。古人所說“王洽潑墨,李成惜墨,兩家相合,乃成畫訣。”就是這個道理。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用墨光潤

用墨要光,光者潤也,亦即一片精光的意思。所謂“墨分五彩”,乃是一片墨色之中,濃淡乾溼、厚薄,層層映帶,既分明見層次,而又融洽打成一片。瑩然光潔,不膩不燥,乃見墨法。

墨潤非溼之謂,幹筆也要見潤。要於枯淡中見豐腴。墨由筆生,筆不偏枯,墨自豐腴。筆毛鋪開而不散,下筆平均著力,如是墨雖幹亦潤而不見燥。必須筆頭點布功夫,心中要有一種定力,不管筆頭上有墨無墨,我還是我行我素,不為所動。做到這點,是不容易的,必須經過不斷的鍛鍊,而後達到這個境界。每有初學的人,畫了一二筆,就要去蘸墨,弄到不幹不溼,那就平了。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杜甫詩意圖》

陸儼少山水精品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由濃入淡

元黃子久《寫山水訣》稱“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又稱“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這段話對惜墨如金的畫法是不錯的。但是一般人誤解作畫都要由淡入濃,那就錯了。惜墨如金僅僅是畫法中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是潑墨,那就不能由淡入濃,必須由濃入淡。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即如一般畫法,在局部必須露出生辣的幾筆,這幾筆也不能由淡入濃,而必須由濃入淡。因為先畫淡,後加濃,模糊了筆墨痕跡,也就不生辣,而這生辣的幾筆,卻是全畫的提精神處,沒有了,稜角一去,也就失去了精神。所以這濃濃的生辣幾筆上面,一點也不能再加淡墨。只有在它旁邊漸淡處,層層加深,既見生辣,又見渾厚。而上面所引黃公望說的“用墨最難”,我以為最難還是用筆,這濃濃的生辣幾筆,雖是用墨,但主要還是用筆,必須見筆跡,做到沉著痛快,用筆不好,效果全失。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墨 骨

作山水畫,墨骨最重要,墨骨好了,可設色,亦可不設色。如果筆筆見筆,有很優美的線條和點子,恰當地表現了物象,在這種情況下,宜施淡色,不讓它掩蓋墨筆。如果用了重色,如石青、石綠、硃砂、石黃之類遮蓋力很強的礦質顏料,把墨骨掩蓋了,就很可惜。所以當下筆之前,設色與否,要心中有數,如果用石青、石綠等重色,墨骨宜簡少,如是既不遮蓋墨筆的好處,又不因下面有層墨骨,而有損於顏色的鮮明。墨與色要起相輔的作用,做到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設色主調

設色要有個主調,或偏重熱色,或偏重冷色,在下筆畫墨稿之前,要預先有個底,然後哪些地方應該留白以備上色。逐層照顧,不致讓墨與色互相打架,引起“膩”、“髒”、“結”、“亂”等弊病。設色要單純,要偏重一個調子,不要紅一塊,綠一塊,沒有一個主調。但在單純之中要見豐富,有時在幾種熱色之中,加上少許冷色。冷色亦然,層層襯發,以達到既單純又豐富。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也有在一幅畫之中,分成幾個段落,大致分成二個段落,上段主調用冷色,下面一段可以考慮用熱色,但是主調雖然不同,也要得到統一。兩者之間,可用一些中間色作媒介。傳統用掩蓋性的礦質顏料,每多在設冷色之前,用熱色打底,如上石綠用赭石打底等等。再有在絹素或薄的紙上作畫,每用石青、石綠、鉛粉、硃砂、石黃等重色塗在反面,襯出正面的顏色,使其明淨。當今,錫管顏料多種多樣,儘可試用,以補救傳統用幾種原色不免單調的弊病。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但國畫終究以筆墨取勝,如果一味追求逼真,而欲和彩色照相相比並,則也失去了國畫的本質。而且目前用生紙,著筆有痕,又容易滲開,不易補救,恐怕不易討好。不過國畫設色,在傳統經驗上儘可發展,我們不妨嘗試,摸索出一條路來,打破陳規,自創新貌,是完全應該的。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青綠法

如畫青綠山水,必須預先作好準備,不是畫好墨骨,而且已經渲染水墨,成為一幅水墨山水,在此基礎上,再加石青石綠,成為一幅青綠山水的。這樣青綠上色,一定弄得很髒,不能明淨。但也不一定要象唐代大小李將軍那樣的大青綠法,空勾無皴,上了青綠再勾金。這種金碧山水富麗堂皇,我們並不摒棄,而且在此基礎上,可以改進發展。但除此之外,儘可利用國畫顏料石青石綠的特殊色彩,並結合宋元的皴擦,和淺絳的設色,取精用宏,既有傳統,又有新意。我的經驗,在畫墨骨時,必須有意留出一些空白之處,以備上石青石綠。未上之前,先用赭石或汁綠等作襯色,於此上面,通體上石綠,不宜一次上足,必須分幾次逐層罩上,然後再於全畫中間重點的凸出陽面上,加以石青,也不宜一次上足,須分幾次罩上,這樣才能取得清而厚的效果。畫青綠山水一定要做到清而厚,如果清而單薄,或厚而膩濁,都未達到理想的效果。設色大體完成,最後用墨或汁綠於石青石綠之處,加以皴擦或點苔點;或則在青綠之間,鑲嵌幾塊墨色山頭或石塊,或則只在山石上設青綠,而叢樹墨畫不設色,僅用赭石或墨青染樹幹;或則僅在一幅畫重點之處,設青綠,餘部純屬淺絳設色,或則大片叢樹,秋來丹翠爛然,其樹葉設以硃砂、胭脂、赭黃、石青、石綠等,而山石墨畫不設色,甚至留白也不用水墨渲染。總之法無定法,是在善變。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設色變化

我畫山水,一般設色常以淺淡為主,不讓顏色掩蓋墨筆線條,但這僅僅是設色的一種,我們也決不能排除重設色。古代畫用色簡單,只不過赭石、花青、藤黃、石青、石綠等幾種,而且多用原色,很少調合應用。主要靠墨骨的枯溼、濃淡、繁簡等變化,顏色僅是起到襯托和輔助的作用。所以設色雖是淺淡或簡單,而不覺其單調,仍是收到色調豐富的效果。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古法,古代沒有的顏料,現在有了;古人沒有的設色方法,儘可創新自運。大自然提供我們絢爛多麗的源泉,而西畫和彩色照片也都可以用作借鑑,在設色上,我們要創造出一代新風來。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加得上,放得下

設色不是蘸了顏色平塗上去,尤其在第一遍顏色幹了之後,必須重加點染,做到色彩豐富而有厚重感。但加第二遍顏色,不能平塗,也要見到筆跡。必須順著墨色的筆路,層層加上,中間石骨陰凹處,用短劃或點子加上,不可交錯乖亂,否則就要膩。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也不可依著墨筆路子一絲也不移動地加上,這樣就要結。畫山水不能一遍即了,必須一遍二遍地加,才能厚,才能使人有完工的感覺。但是“加得上”是一道關,初學每每加不上,第一遍畫好之後,再要加,就無從下手。或則一加就膩、就結,或則不敢加,看上去就不完工。何處應加,何處不應加,心中要有個數。大致實處重處要加,甚至有的地方要加得結實,一遍二遍地加,不讓它透一點風。有些地方少加,或者乾脆不加,即所謂“放得下”。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骯髒和乾淨

骯髒和乾淨是一對矛盾,骯髒了就不乾淨,乾淨了就不骯髒。但是山水畫既不能髒,也不能太乾淨。我們行話所謂“邋遢山水”就是說山水畫不能太乾淨。要松毛,要粗服亂頭,要蒼蒼茫茫,要剝剝落落。所以這種山水畫,雖日邋遢,但不是髒,看上去還是墨色生光,通體明淨,亂而不亂,有條不紊,這是一幅成功的山水畫所必備的優點。是有別於運筆紊亂,用墨無方,又膩又結,黑氣充塞,浮煙漲墨,點汙滿紙,這才是髒,是山水畫中的毛病。至於乾淨,從字面上講,這兩個字是好的。一件美術作品,如果不幹乾淨淨,滿眼骯髒.還有什麼可取呢?但在這裡的所謂乾淨,是有引號的。指一味細謹,放不開手,筆與筆之間各不相關,墨與墨之間亦無聯繫,用筆板結,用墨用色單調無味,乾巴巴生氣全無。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一幅畫從紙面上看去雖然千乾淨淨,一點也沒有齷齪,但它一切都是死板板,沒有生氣的,純見些春蚓秋蛇筆墨渣滓,更何來自如,一片精光。這也是山水畫中另一種毛病。我們時常看到有的人下筆就是髒,有的人下筆就是這種“乾淨”,一時很難更改,這也可能有關每個人的筆性。我看多讀書,多寫字,髒者求其收,“乾淨”者求其放,使筆墨精煉,飛動變化,洗刷惡濁,招來清靈,時時存想,習而久之,是可以更改克服的。

陸儼少談創作 | 留白、墨塊

陸儼少山水精品


推廣藝術新勢力 | 主攻學術·引領收藏·私人定製

嚴禁圖片運營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