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8月25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浙江省美術家協會、西泠書畫院、正泰公益基金、浙江長三角傳媒聯合承辦的“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原黨組書記胡德平,文化部原副部長王文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馮遠,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中國美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裡,中國美協理事、中央黨校教授陳中浙,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浙江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書記田宇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國畫家吳山明,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國畫家張立辰,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李延生,國家畫院著名畫家姜寶林,著名畫家丁傑等嘉賓出席開幕式。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吳為山介紹道,陸秀競的山水畫藝術遠溯石濤、石谿,先後汲取黃賓虹、顧坤伯、陸儼少等山水畫家之所長,並師法造化。值得稱道的是他不囿於成法,不泥古,以傳統豐厚的底蘊和素養,以文化包容的胸懷和宏闊的視野領會、對話西方20世紀視覺藝術革命的形式與意味。在抽象與構成中找到與中國畫章法相契融的表現語境,以自己的努力為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新作出貢獻。很高興為陸秀競先生這位在中國畫創作、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三方面均有建樹的藝術家舉辦畫展。相信先生千巖競秀的畫境一定會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與思考。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徐裡致辭說,陸秀競繼承和發揚了浙派山水酣暢淋漓、清雅俊逸的風格特點,並在遍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國的基礎上,創造出設色豐富、氣勢遼闊,深具歷史感和人文性的中國風格和時代精神。從近現代美術發展的大格局來看,陸秀競的藝術人生無不體現出現代中國社會變遷以及現代中國藝術發展的宏觀趨勢,從具體的創作實踐來看,他的創作又體現出鮮明的個人特徵和創新思考。從藝50餘年,陸秀競不但創造了個人耀眼的藝術成果,同時還曾任職多個藝術機構,擔任領導職務,組織藝術活動,出版畫集教材,並富有成效,為中國美術和浙江美術的繁榮發展奉獻了心血,貢獻了成果。

田宇原則認為,陸秀競在從藝五十餘載的春夏秋冬中,越峰登嶺、踵事增華,一如既往地磨礪筆墨,寄情山川而不事張揚,在繼承中國畫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繪畫藝術的營養,廣納中華文化發展的時代精神,從而形成了他山水畫創作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和鮮明風格。他的作品筆墨厚重,格調高雅,氣勢磅礴。其山水畫源於自然,又不停留在自然的具象上,筆墨精到,渾厚華滋。他的花鳥畫受藝術大家黃賓虹的影響,畫風輕捷,用色唯美,自在而優美。為浙江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陸秀競,曾任西泠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浙江省美協理事,杭州市美協副主席,浙江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等職。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42年出生於浙江紹興,196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得現代中國畫大師顧坤伯、陸儼少親授。主攻山水,兼善花鳥,陸秀競的作品多少透露出西畫形、結構的造型元素,但呈現的整體面貌則屬於傳統國畫純正的寫意體系,以表現意境見長。這也是陸秀競這一代在浙江美術學院接受國畫教育的學子們藝術創作的共同特點。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在5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陸秀競汲取諸家之長,尋找融會之道,潛心創作。他的筆墨蒼潤渾樸、稚拙靈動,於平淡中顯現天然之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本次展覽展出陸秀競中國畫作品100餘件,通過五個部分呈現了畫家橫跨半個世紀的藝術歷程:

“鄉關何處”,梳理與江南水鄉有關的早期山水作品,強調畫家的藝術起點和個人成長的地域特徵、文化情景;

“去塞求通”,以地理上的旅行和藝術上的跨越為主旨,展出與西北有關、色彩濃重的山水作品;

“畛域無限”,提練了畫家跨國旅行的經歷和對中西藝術融合的探索,展示畫家旅居國外,尤其是北美的藝術作品;

“湖山勝覽”,表現畫家的山水作品對南方傳統,尤其是對浙派山水的繼承和發揚;

“閒情偶寄”,以花鳥、人物、書法等作品為主,反映大型山水作品之外,畫家在生活中的情趣。

五大部分以創作年代為序,結合專題研究,生動而深入地勾勒出陸秀競的藝術人生、創作歷程和文化追求,使得觀眾在全面欣賞老藝術成就的同時感受到老畫家在藝術道路上的孜孜以求。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浙派山水畫家童中燾認為,陸秀競的作品大概可分兩類,一是傳統出新,新在用筆和形象;另一類主要發自西北之行,是黃賓虹“九墨”的綜合,或可稱為潑墨山水。

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也是本次畫展學術研討會的學術主持。而他在看來,陸秀競的繪畫創作之所以在畫界和觀眾中引起關注,受到廣泛讚譽,正是在於他不僅有堅實的造型和技藝功力,更有豐厚的藝術修養。“陸秀競的畫給我第一個印象是樸實無華而富有情趣和氣韻。” 邵大箴如此評價。

開幕現場,吳為山向陸秀競先生頒發了捐贈證書,以感謝其向中國美術館慷慨捐贈作品。

“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3層13-17號展廳,展出至9月2日(週一閉館)。

(結束)

陸秀競先生個人簡介

陸秀競,字崢,號千巖,又號一碧樓主,1942年生於浙江紹興,196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得顧坤伯、陸儼少親授,以及潘天壽、吳茀之、陸維釗等藝術大家的薰陶。曾任西泠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法人代表,浙江省美協理事,杭州市美協副主席,浙江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5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陸秀競汲取諸家之長,孜孜尋找融會之徑。他筆墨蒼潤渾樸,稚拙且靈動,於平淡中顯現天然之趣,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除較早參與國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曾先後於英國、美國舉辦個展。代表作有《東海漁村》《金谷聖寺》《長城》《黃土高坡》《雪域聖寺》等。作品曾被中南海紫光閣、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美國中國藝術博物館、美國洛杉磯鮑爾博物館和各類書畫院收藏。

氤氳沉鬱,意象萬千

——陸秀競山水畫縱論

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

在中華文化史上有兩座山,一座是自然的山,一座是藝術的山。藝術的山是中國曆代畫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審美,以自己的情感和創造而繪就的飽含人格精神的山。這座“山”有著不同時代的美學觀和文脈,有著不同的形式創造。它是由歷代藝術家的無數探索和實踐構建的,因此翻開這座“山”的歷史可以看到其形成的軌跡,也可以看到在這座山的形成過程中聳起的一座座高峰。今天我們通過對畫家和畫派的研究可以感受到其氣象萬千,並從自然山向藝術山轉化過程中,感受到一代代藝術家的匠心獨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藝術思想與西方現代藝術、當代藝術觀念頻頻碰撞,相互取長補短,包容互進,使中國傳統藝術程式與外來藝術形式不斷交融與借鑑而異彩豐呈。

本文探討的是陸秀競先生的藝術,要全面觀照陸先生的藝術,首先需從浙江地域文化說開去。

浙江自古乃山水靈秀、文化燦爛、經濟繁榮、人才輩出之地,杭州更得山水形勝、文化積澱之助。近現代以來,西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相對寬鬆的學術氛圍,吸引了許多文化藝術大師、墨客騷人來此地定居、客居、遊歷以及講學、訪學、交遊,使杭州的藝術傳統培固與開拓進取創新在國內均居於前列。

1948年,黃賓虹先生舉家從北京遷往杭州,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開始其人生最後8年的南方定居生活,杭州成為其文化精神昇華之所在。教學之餘,他常在杭州棲霞嶺、孤山、玉泉、靈隱、天竺等處寫生、作畫。黃賓虹先生晚年在杭州的講學與交遊,倡導“渾厚華滋”的審美精神,深入研究中國畫的“水法”“墨法”,而且佈道傳播,開枝散葉,對於浙江山水畫樣態與圖式的建構、拓展發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在潘天壽先生的主持之下,煥發新機。風起雲湧的外部環境,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孕育了潘先生鐵骨錚錚而又溫厚敦實的品格,也造就了他格局宏大,氣象深穆、雅儒雄闊的藝術。他力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氣象與筆墨精神的深度理解,堅持“中西繪畫拉開距離”,主張“強其骨”的藝術創作思想,開拓著對於“一味霸悍”的不懈追求,在現代中國畫教學與創作中影響甚為深遠。

為優化山水畫教學,潘天壽先生慧眼識才,力排萬難,邀請當時困厄於上海的陸儼少先生來浙江美術學院任教。自1962年,陸儼少每個學期來浙江美術學院教兩個月課,歷時3年。1979年,浙江美術學院招收山水畫研究生,又請陸儼少出山。1984年,陸儼少任浙江畫院院長。就這樣,杭州成為陸儼少充分施展才華之地。他主張深入傳統,南北兼容,推陳創新,風格各異,面貌自新,這種藝術教育思想為20世紀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傑出的創作與研究人才。20世紀60年代,陸秀競與曾宓、姜寶林、俞建華等同窗在杭州求學時,即得到陸儼少先生的大量教誨,深受霖雨潤澤,終生獲益無窮。

陸秀競生於浙江紹興,長於杭州,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正是在杭州,廣泛的文化匯聚,精英的思想碰撞,對於浙江山水畫正脈的傳承與拓展產生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文化資源的優厚,無處不在的大師遺風,皆對陸秀競先生等浙江畫家產生深刻而悠遠的影響。陸秀競的山水畫藝術遠溯石濤、石谿,先後汲取黃賓虹、顧坤伯、陸儼少等山水畫家之所長,並師法造化,足跡遍及中國的江南水鄉,名山大川,雪域高原,亞洲的其他國家,以及美洲、歐洲等。他的運用手法善於根據描繪對象而多有變化,不拘一格,頗具創新。對於南方山水的描繪,他得心應手,喜以近於黃賓虹式的筆墨展現雁蕩山、江南水鄉。其自如流暢之筆法,蒼鬱拙樸之墨法,造就筆底煙霞,紙上雲煙,使畫中水墨酣暢、淋漓氤氳之氣象呼之欲出。在其作品中,鬱郁蒼蒼,霧氣茫茫,水與墨色,相生相伴,呈現出典型的江南文人山水意象。

上世紀90年代,陸秀競先生的中國大西北之行開啟了藝術之旅的新篇章。蒼莽大地、雪域高原的寥闊深沉、豪氣渾然之美,使其審美視角擺脫了早期格局,以一種近於宏觀、抽象的意象化方式,以心感應,呈現那片神奇的土地與遺蹟,他擅以渾然之筆墨表現西部高原的佛域淨土,將雄葬的峰崗與神異的佛塔、佛殿、佛幢、佛畫與拜佛者、行旅者以及犛牛、駱駝、蒼鷹等具有標誌性的事物糅為一體,予以綜合性呈現,得沉鬱之氣。

其代表作《金谷聖寺》堪稱多年審美不斷觸動而成的佳作,將高原情懷、雪域印象、佛寺莊嚴與聖山氣象藉助於潑墨、積墨、漬墨之法加以凸顯,得渾厚蒼茫之變。構圖上另闢蹊境,以兩山夾一谷的形式置陳佈勢,中部之佛寺、佛塔依山而建,差參錯落,具雄偉之姿。建築局部略施金粉,更添莊嚴之象。雲巒予以大塊面潑染,遠山之間的潑墨尤為肆意,與近景、中景厚實的山體與建築構成鮮明對比。在他的其他西部題材作品中,還擅長將佛教壁畫中的圖式與山水、建築聯繫起來加以表現,畫面往往呈現出奇異神幻之境,宛若諸佛菩薩、天人降臨雪域聖山,再現佛法莊嚴之象。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雲:“欲奪其造化,則莫神於好,莫精於勤,莫大於飽遊飫看,歷歷羅列於胸中,而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畫。”正是因為對於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以及中外審美客體的自由選擇與主動採納,陸秀競先生心具展現不同山川之美的內在衝動,飽遊飫看,胸懷丘壑,筆底呈現蓬勃之氣。並有機化用黃賓虹的積墨、宿墨之法,以豐富大潑墨之後的畫面肌理。此種以潑墨為先,再輔以積墨的方法,使畫面既具氣勢,又有蘊藉之感,充實而豐富。加以水意盎然,氤氳沉鬱,超乎現實,出發新的藝境不斷生成。

更值得稱道的是他不囿於成法,不泥古,以傳統豐厚的底蘊和素養,以文化包容的胸懷和宏闊的視野領會、對話西方20世紀視覺藝術革命的形式與意味。在抽象與構成中找到與中國畫章法相契融的表現語境,以自己的努力為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新作出貢獻。

數十載山水之路的耕耘,勤奮踐行陸儼少先生“推陳創新”的探索精神,這是陸秀競先生在山水畫探索之路上的重要貢獻,使其淡泊從容的人生具有一抹瑰麗的亮色。在學術上,早在1999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就出版了陸秀競撰寫的《山水畫基礎》這部教學用書。他從基礎入手,將數十年領悟的山水之道化為可以令人茅塞頓開的文字表述,對山水畫史作全面而概括的梳理對技、法、道三者進行理解和領悟,並毫無保留地傳給莘莩學子與廣大愛好者,殊為可敬。

除了山水,逸興之餘,陸秀競先生也喜作花卉、書法,花卉作品自在存天機,書法作品爛漫顯意味,二者每每成品,濃厚的書寫精神躍然紙上,相映成趣,意態紛呈。這些也值得廣大讀者觀覽與品讀。一座中國藝術的山,其高大、雄渾,其鬱鬱蔥蔥、四時燦爛,需要無數藝術家不懈的努力。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美術的最高殿堂,有責任為新時代建立高原、樹立高峰,有情懷為所有辛勤耕耘、踏實進取、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搭建平臺。

很高興為陸秀競先生這位在中國畫創作、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三方面均有建樹的藝術家舉辦畫展。相信先生千峰競秀的畫境一定會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