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藥不對症“強心劑”難救市

3月18日,冰島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降低50個基點至1.75%。這是美東時間3月15日美聯儲宣佈緊急降息100個基點至0後,宣佈降息的第17個國家。其中,美國等多個國家已在一週內兩次使用降息這一“殺手鐧”。

然而,被看作“強心劑”的貨幣政策並未能真正安撫市場情緒。與“降息潮”同步發生的還有“熔斷潮”。為何同樣是通過“降息+QE”組合為市場提供鉅額流動性,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奏效了,而這一次卻如此窘迫呢?

事實上,過去幾年,美聯儲一直對負利率政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且過去幾年一直試圖遠離“零下限”。而3月15日不僅緊急降息,還拋出一項規模達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緊隨美聯儲,釋放流動性幾乎成為各國央行的統一動作。據南方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1個多月來,已有超過20個國家央行及貨幣當局的降息幅度超60個基點。而僅在過去3天,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宣佈跟進,包括通過降息或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穩定。

然而,美聯儲及全球各國央行“恐慌式響應”,並不能真正安撫市場。3月18日,美股再次觸發熔斷機制。

為何“降息+QE”組合此次未能奏效?招商銀行研究所所長劉東亮表示,新冠病毒對美國經濟的衝擊路徑與次貸危機不同,主要在於實體經濟而非金融部門。因此,美聯儲所需面對的挑戰也不相同。目前美國實體經濟所受衝擊已經在交通、旅遊、酒店、餐飲等行業開始顯現。

貨幣寬鬆不是疫苗。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認為,在當前疫情擴散階段,群聚型活動消失,居民居家隔離,企業停工停產,即使採取貨幣寬鬆和積極財政政策,也改變不了實體總需求,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幾乎可以忽略。貨幣寬鬆不會真正地扭轉跌勢。

多名研究機構負責人表示,當前金融市場上空還瀰漫著一種擔憂:美聯儲的“政策底”已經出現,但“經濟底”還遠沒有到來,若新冠肺炎疫情繼續發酵,美聯儲還能拿什麼來救市呢?中金公司海外團隊認為,市場以暴跌回應美聯儲再度降息,這反映了市場隱含的兩大擔憂:一是市場擔憂美聯儲是否還有“後手”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壓力和風險;二是美聯儲如此急切作出政策響應,是否意味著貨幣當局注意到更大風險。

李奇霖表示,當前對市場來說,真正的利好是防疫能夠取得積極進展,僅僅是貨幣政策步調一致無法扭轉當前的市場危局。

南方日報記者 陳穎 唐子湉 張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