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By 陈一泓/文 陈明星/图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3月17日,中远海运港口泉州码头开通“石湖—上海”直航航线。依托该码头石湖港区成熟的资源,中远海运集运旗下上海泛亚航运投入载重一万吨船舶两艘,沿途挂靠厦门、福清、乍浦、上海等港口。


“石湖—上海”集装箱航线打通了泉州码头至上海的直达运输通道,丰富了“华东-华南”区域的航线产品。该航线进口货源可通过泉州中转华南,辐射珠三角经济区;出口货源可通过上海辐射江浙地区、长江经济带,为泉州本土企业提供便捷的进出口通道、多样化的物流选择。


下一步,中远海运港口将与中远海运集运协同发力,以该航线为纽带,持续打造“泉州海上内贸新丝路”。


另讯

CSP泉州码头5、6号泊位项目近日全面复工!建成后,可接卸10万吨级巨轮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中远海运港口泉州码头5、6号泊位项目近日正式全面复工。该项目是中远海运和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这片海域将增加2个十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码头总岸线长度将增至2200米,港区生产、建设规模均翻番,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超300万TEU/年。项目原计划2020年8月完工。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为做好复工管控,项目采取升级版封闭式管理,建立人员筛查、出入登记、体温检测、消杀防护、食宿管理、场站封闭管理等防控预案,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尽最大努力按工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项目于2月15日部分复工,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工人返岗率98%,施工生产复工率100%。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CSP泉州码头在建的石湖港区5号和6号泊位工程,是在已建的4个泊位的基础上延伸扩建,它包括两个十万吨集装箱泊位及相应的后方堆场,泊位总长度850米,后方陆域纵深约600米,填海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码头结构型式为沉箱重力式结构,陆域形成采用回填海砂。主要配备的装卸机械包括8台集装箱装卸桥及20台轮胎式龙门吊等,设计吞吐能力120万TEU/年。该项目总造价约17.6亿元,是中远海运集团投资控股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主体工程已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工期三年。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作为福建省品质示范工程,CSP泉州码头5、6号泊位建设以打造部优工程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为基本要求。项目另一个特点是科技创新,重视信息、智能技术应用。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 项目在现场布设、管理行为、施工工艺等方面,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施工现场按办公生活区、拌合加工区和施工作业区“三区”分离布置并封闭管理。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集中加工、构件集中预制、集中居住“四集中”管理。设立“工人之家”,现场施工工人集中居住。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场地全部采用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混凝土拌合站拌合楼、砂石料仓、搅拌机料斗上方均搭建防雨棚。钢筋加工棚采用整体钢结构厂房型式,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分区堆放、标牌布置规范,车间内安装数控钢筋弯曲机,提高钢筋制作精度,钢筋加工智能化。
  • 项目管理可视化、信息化。引入《水下隐蔽工程三维成像技术》,让水下工程清晰可视,加强水下工程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采用全过程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采集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过程数据,运用传输、存储、统计、分析等手段达到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监控及质量追溯的目的;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
  • 开展微创新和科技攻关提高项目品质。在沉箱预制施工中,采用沉箱钢筋整体吊装,此项工艺较传统的现场绑扎工艺,可减少高空作业时间,在安全与工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混凝土智能养护新技术,提高养护效率,避免人工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为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提升打基础。(By李庆东/文 陈明星/图)
“石湖—上海”直航航线在CSP泉州码头开通



温馨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