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有一种“白眼狼”是从小被父母“压抑”长大的。


他们的童年遭受最多的就是强势的安排与禁止,没有尊严的谴责与批评。


他们从小从父母口中听到最多的语言可能就是:


“你不可以这样做”


“你一定要这样做”


“你怎么这么差劲”


“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


没有表扬与认可,只有否定与打压,更甚者动则拳脚相加。


还有一种“白眼狼”则是由他们父母自己倾尽全力养育而成的。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他们已经有了所有的东西,仍所求无度,还要更多。


他们相信,自己和成人有同样的权利,但是还没有准备好接受长大该有的责任。


他们被高度保护与关爱,却仍然不快乐、焦虑、愤怒。


父母一个偏颇很可能就会养出“白眼狼”,想不养出白眼狼,这些事你必须得做到。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给予孩子尊重与认可,孩子犯错巧用方法批评、惩罚孩子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非常需要面子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需求。


古人有育子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总结的非常智慧,每个父母都应该牢记。


批评惩罚孩子的时机很重要,批评惩罚孩子的方式更重要。


学术界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批评影响的测试,他们对幼儿园67个孩子做了情景模拟实验,将小孩作为故事的主角,设置的情景都假设他们犯了错误,然后老师对他们的错误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以测试不同批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个人批评,比如“我对你很失望”


第二种情况:结果批评,比如“这样做事不对的,因为……”


第三种情况:过程批评,比如“你或许可以想出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做这件事情”


实验结果得出,对孩子说“我对你很失望”的结果是最糟糕的,而对孩子说“你或许可以想出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做这件事”不但让孩子更自信,感受更好,竟可以让孩子的坚持度提升两倍左右。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成为温和的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理想的,需要适度的温暖、爱,教会孩子界限的概念、设定界限,并督促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会培养出自信、快乐、灵活、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美国心理治疗师沃尔费什博士说。


之前看过蔡少芬的一个采访,她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深感赞同 :


“我个人是不赞成和孩子做朋友的。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赞同她、可以安抚她,但不能‘亲近’到做朋友。因为,必须让孩子懂得尊卑、长幼之分,这样将来她才会懂得去尊重老人、尊重老师、尊重上司。”


你可以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设身处地的分析问题,但必须让孩子知道,作为父母的权威性。


教养孩童的历程中,同时需要父母的温暖与控制,而不是只有平和和成全。舒适相处的家庭模式”并不是指放纵孩子无底线,这个度要把握


在养育孩子在优先级上,父母要学会“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 。


在给孩子定规矩,也要向孩子解释理由,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就算孩子撒泼打滚,也要坚定,有原则。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坚定而不坚硬


他们只要求孩子做到该做的,把承诺的事情执行到底,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他们会坚定的说不。


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如何“承担后果”,如何负起责任。


履行自己对孩子的所有的承诺,同时也要要求孩子遵守约定。如果孩子没有履行他的职责或有不正当行为时,将会面临应得的后果。


比方说:“比如没有按约定,关掉电视,开始做作业,那他就失去了每周三的动画片时间”;或者“如果你玩完的玩具不收拾,那么你就再也不会拥有新玩具”


让孩子感受到挫折,觉得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从小让孩子学会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不想养出“白眼狼”,这些事父母一定要做好!

疼爱不溺爱


让孩子知道父母实现他提出的每个愿望所要付出的代价,让孩子知道自己所得到的每件东西的价值,当然不是和孩子哭穷,只是让他从小就知道不是每件礼物都是唾手可得的,需要爸爸妈妈付出很多的努力。


孩子想要新玩具新礼物,就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百亿身价霍启刚的儿子女儿也是需要帮助家里洗车才能获得零用钱的。


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不要理会他的哭闹,温和而坚定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