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家族與漢宣帝間的權力爭奪,是否是引起西漢覆滅的原因?

玉鉉


一是漢武帝削藩,矯枉過正,把諸侯王變成了大地主,導致宗室衰弱,無法拱衛皇權,

二是漢朝的生命週期問題,人口在王莽時,達到6000萬,這個就是農耕王朝土地所承載的極限了,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不可調和,

三是地方豪強崛起,控制著地方的土地、人口、財賦,成為實際上的主人,王朝的控制力降低。

霍光和漢宣帝之間的權力鬥爭,對王朝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更不可能導致王朝的滅亡。


南朝居士


漢宣帝劉詢,一個命運多舛的皇帝。他因祖父造反而在監獄中度過童年,又因權臣霍光而成為皇帝。再後來的權利爭奪中,他又是否埋下了西漢覆滅的種子呢?讓無敵為大家分析分析!

漢宣帝劉詢

隱忍奪權

漢宣帝繼位之初,因為沒有自己的實力。於是他開始隱忍等待機會,奪回屬於自己的皇帝權利。

漢宣帝深知,自己還年輕而霍光已經老了,他的機會就在那一天。他隱忍這六年中,依舊如同以前一樣重用霍光家族的人。並且還加大了霍光的權利,給了他封地與食邑。後來即便是霍光殺了自己的許皇后,他還是強顏歡笑的娶了霍光的女兒做皇后,真的是忍辱負重。

權臣霍光

機會終於來了,漢宣帝六年霍光去世了。可是漢宣帝並沒有一步剷除霍光家族而是慢慢的奪取權利。漢宣帝先是重用自己看中的魏相,讓魏相以給事中的身份參與朝中的機密決策,後來又提拔魏相做了丞相。繼而任命邴吉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許廣漢以重任,逐漸把權力收歸己手。最後他解除霍光兩個女婿的東西宮守衛的權利,又對霍光的兒子明升暗降,奪了他的兵權。

面對漢宣帝的進攻,霍光家族選擇了造反。但是他們無兵無權,很自然的失敗了,皇后霍成君也被廢。漢宣帝終於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皇帝權利!

霍成君

埋下了西漢覆滅的種子

1.重用外戚

漢宣帝奪回權利之後,深感朝中沒有許多自己心腹大臣。於是他開始重用許皇后的家人,以及對自己有恩情的邴吉家人,西漢慢慢的隱約又有了外戚掌權的隱患。

史書記載:獄使者邴吉憐皇曾孫無所歸,載以付史恭。恭母貞君年老,見孫孤,甚哀之,自養視焉。長大成人後,“(張賀)為取暴室嗇夫許廣漢女,曾孫因依倚廣漢兄弟及祖母家史氏”。

2.錯立太子

漢宣帝奪回權利之後,立了自己患難妻子許皇后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他發現太子過於柔弱太看重忠孝仁義。這樣的人做大臣沒問題,但是做皇帝還遠遠不夠。他甚至說過,亂我漢家者,太子也!他也想過廢除太子,但是或許是對去世許皇后的愧疚,直到漢宣帝去世也沒有做出這樣的舉動。可是,這一切卻埋下了滅亡的種子,外戚王莽篡漢。

太子劉奭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漢宣帝的傳奇一生,也不乏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但是因為奪權而產生的憂患,讓他重用外戚,接班人的人選上也心存婦人之仁。最終這一切也讓他埋下了滅亡西漢的種子!


無敵通史


大家好!霍光家族與漢宣帝間的權力爭奪,是否是引起西漢覆滅的原因?我來淺談一二,史上權臣帝王爭奪有很多,但是和王朝的覆滅關係並不大,漢宣帝是中興之主,並且讓西漢實力達到了一個頂峰,個人認為西漢的覆滅和宣帝之子元帝劉奭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先來說說霍光: 霍光在昭帝在位期間摧燕王,僕上官,昭帝去世後,旬月之間廢立兩帝,權勢之盛可謂震古爍今。因此宣帝初登大寶,就被霍光的嚴威震懾得手足無措。 霍光雖然權傾天下,但此時人生已進入暮年,而宣帝卻年富春秋,日後要想保持其家族的榮華富貴,多少還要靠宣帝的支持;並且他自剷除上官桀等反霍集團以來的所作所為,已為時論所不容。
如宣帝一即位,侍御史嚴延年就上章彈劾霍光“擅廢立,無人臣禮,不道”這讓霍光頗為忌憚;同時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宣帝與霍光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因此霍光雖然仍大權獨攬,但在形式上,霍光仍讓宣帝主持朝政,並對他的意見給予一定的尊重。

霍光雖掌控著人事變更之權,但在具體施政方面,也給予了宣帝一定的權力。如龔遂的任用就是如此。 宣帝則經常主動維護霍光的利益。如本始元年春,以擁戴之功,封賞霍光等二十五位重臣。 本始二年五月,詔令群臣議武帝廟樂,動議當是出自宣帝。


再來看看宣帝:

宣帝在尊寵霍光同時,為了擺脫霍氏集團對他的控制,還以極其隱晦的手段來發展自己核心的勢力。 首先,施恩宗室貴族。 其次,針對霍光親黨掌控朝政的現實,宣帝試圖通過與霍光的親信的互動,從內部對其集團予以分化瓦解。 複次,宣帝還著力發展自己的外戚勢力。繼而,宣帝又試圖將他祖母的孃家史家、母親的孃家王家引入政壇。 最後,宣帝還任用宦官。又將在民間時結識的一些朋友引入政壇。


霍光集團的倒塌: 地節二年,霍光病重逝世,可惜了一世權臣就這樣倒下了,他的子侄們政治能力都很低下。霍光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在霍光秉政時就已經擔任重要職位,但他們看不清形勢,遇到事情只會抱怨,或者稱病不朝,實際上是沒有能力與宣帝相抗衡。霍光去世兩年後,霍家被人告發造反。霍禹被漢宣帝下令腰斬,霍雲、霍山等人自殺,牽連長安城中與霍光家族有關係的上千家。

漢元帝和西漢的衰敗: 史稱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 沒有威望的帝王註定是不能掌握權力的,並且十分信任宦官,於是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外戚石顯和宦官弘恭就掌握了朝廷的大權,朝政混亂不堪,西漢就已經進入外戚和宦官掌權的時代,由此走向衰落。


明月西西


霍光與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間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的關係

霍光的政治生涯中,歷經了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與漢宣帝四朝,而在漢昭帝時期,霍光鬥倒了上官桀家族與桑羊弘等對手,並逼使燕王劉旦自殺,穩固了自己執政的權利,也保障了漢昭帝的皇位。漢武帝臨終前,曾送給霍光一幅“周公背子圖”,要他效法周公輔政周成王,為幼主劉弗陵用心。

霍光為了鞏固家族地位,曾把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英,並將外孫女許配給漢昭帝當皇后。小皇帝與小皇后的感情基礎並不深厚。等到漢昭帝年紀稍長時,小皇后的父祖,被指造反殺害,小皇后因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沒有遭到牽連。霍光更是干預後宮,不許其他妃嬪接近皇帝,還設計一種叫做“窮絝”的特殊褲子,不讓皇帝與妃嬪輕易行房。

漢昭帝生活其實過的很苦悶,屬於他的皇帝權利,霍光並未歸還,還處處限制他的私領域生活。這位原本聰明機伶的皇帝,年紀輕輕僅有二十一歲,就突然暴斃死亡。

漢宣帝即位後,每次看見霍光,就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感覺,但宣帝早年流落民間,對於人情世故特別有體會,當霍光提出要還政於皇帝時,漢宣帝並未接受,還要求大臣凡事先稟告霍光再跟他說。漢宣帝知道,在沒有萬全的準備之下,決不可以輕易的處理霍光,否則霍光有可能會廢了他,就像他廢了劉賀一樣。

在政治上,漢宣帝採取讓步的策略,但在立皇后這件事上,宣帝深愛著平民時代結識的髮妻許平君,堅持要冊立許平君為皇后。霍光希望女兒霍成君當上皇后,並以許平君出身低微大作文章。但聰明的漢宣帝以一把舊劍作為比喻,暗示他對舊劍許平君有感情,無法接受新寶劍霍成君。朝臣一致同情舊劍,漢宣帝在婚姻上扳回一城,冊立許平君為後,她的兒子劉奭也被立為太子(漢元帝)。

漢宣帝謹慎的處理霍光,他不讓霍光輕易的看出他的想法,更是處處尊敬霍光,霍光從昭帝時期執政前後長達二十年,終於走到人生盡頭,臨終前要求封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侯,漢宣帝也都答應。霍光去世,上官太后與漢宣帝親臨祭拜,生榮死哀,但沒多久,霍光家族卻遭到覆滅的命運。




浮生若夢醒


霍光是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去病是個私生子,在建功立業後,把弟弟帶到長安照顧,可不到兩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可以說,霍光的發展主要靠個人的奮鬥。

三十年順臣,深得漢武帝賞識

霍去病去世後,霍光被任命為奉車都尉,出則備車馬陪在漢武帝身邊,入則在宮中為漢武帝侍衛,常伴左右,這一待就是三十年,競沒犯一點錯誤,深得漢武帝信任。漢武帝晚年,立8歲的劉弗陵為太子,但怕子弱母強,外戚干政,就把太子母親鉤弋夫人殺掉,讓霍光等四人輔佐少帝,霍光即成為託孤重臣。

十三年功臣,深得漢昭帝倚重

託孤大臣有四位,除霍光外,還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但金日磾死得早,上官桀和桑弘羊聯合打壓霍光,甚至想謀反,在漢昭帝幫助下,霍光粉碎了叛亂,從此大權獨攬。霍光的政策比較懷柔,他採用休養生息,發展農業生產,實行大赦,緩和社會矛盾,恢復和親,緩和民族矛盾,使得西漢從漢武帝時窮兵黷武造成的經濟消耗慢慢回到了正常的軌道,經濟發展,社會矛盾民族矛盾減少,霍光無愧漢武帝託孤的大功臣。

漢昭帝劉弗陵

六年權臣,效伊尹,廢立皇帝

可是多病的漢昭帝在20歲就掛了,霍光不得不謀立新帝,這回他選中了李夫人的孫子劉賀,(李夫人就是那個一笑傾城、二笑傾國的皇后),可是劉賀在位僅二十七天,幹了二千多違法亂紀之事,霍光果斷祭告宗廟,廢了劉賀。

霍光又選中了劉病己,他爺爺劉據是衛子夫的兒子,但是劉據這一支因"造反"已無幾人了,出於好控制吧,霍光選中了他,但劉病己(又叫劉詢)卻怕得不輕,怕像劉賀一樣被廢,霍光趾高氣揚,霍氏家族成了大漢最有名旺的一族,劉詢一念擁立之功,再就是懼怕霍家,又一想自己年輕,終會有出頭之日,對霍家一直隱忍,前68年,霍光去世,帶走了一切的榮耀。

漢宣帝劉詢

家族造反,成為逆臣,誅族

霍光死後,妻子霍顯企圖謀害太子劉奭,劉奭是前皇后許平君所生,後被霍顯害死,她的女兒霍成君成了皇后,殺死太子是為了鞏固其女兒地位,結果被發現,連謀害前皇后的事也被扒出,霍家遂造反,這觸怒漢宣帝,最終霍家被誅族。

霍光後,宣帝親政,他大刀闊斧改革,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緩和同匈奴的矛盾,出現了中興的局面,所以霍氏叛亂並未導致大漢衰落,大漢衰落是在漢元帝劉奭時期,這和皇帝本人性格有關:漢元帝性格柔弱,但多才多藝,歷史、音樂、儒學精通,但是崇信宦官,最終使西漢走了下坡路。

古人說的真對: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劉奭


金烏木木


首先說一下霍光家族和劉詢之間的關係:17歲的劉詢因為霍光的扶持意外的當上了皇帝,霍光家族在朝野上一手遮天,劉詢自然異常小心。

皇后的爭奪:霍光是希望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做皇后。而劉詢則是真心喜歡許平君,她曾陪劉詢度過最黑暗的時期。可霍光的老婆不死心,買通御醫毒死了許平君。霍光死後家族更加肆無忌憚,最後謀反被滅。

西漢衰亡根本原因在於漢元帝劉奭過度推行儒學,動搖漢王朝中央集權的國本,才導致了後來的土地兼併加劇、國力衰落的窘境。外戚王氏的權利超過了開國的呂后和後來的竇太后,出來了一個厲害人物王莽,最後王莽篡了權,西漢覆滅!




鐵馬冰河山海關


  • 不是的。

宣帝登基後,霍光繼續執掌朝政。宣帝知道霍光及其家族勢力不好惹,因而沒有接受霍光還政。所有的政務處理還是以霍光為主。霍光死後,霍氏家族的權勢依然強盛。但霍光夫人毒殺宣席許皇后有事被揭發,宣帝削霍家的權力,讓霍顯與霍氏一族很不甘心。霍家人謀劃廢宣帝自立家人,最後失敗。霍家人不是自殺就是被殺,遭到毀滅性打擊。

  • 宣帝將權力收歸後,勵粗圖治,選賢任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並重視吏治。使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四夷臣服。史稱孝宣之治。
  • 而西漢滅亡是後續帝王過度推崇儒家,動搖漢王朝中央集權的國本,才導致了後來的土地兼併加劇,國力衰落的窘境。加速了整個帝國的崩潰。實時朝政己盡入外戚之手,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

小孔看歷史


這個問題很沒有邏輯。西漢覆滅的直接原因是王莽篡漢,另立新朝,王莽的起家是因為王氏外戚專權。外戚勢力強大的根本原因在於制度,而不是某個皇帝。

外戚興起的根源:

1、皇權鬥爭。皇子在從皇子-太子-皇帝這一過程中,勢必要藉助一定的勢力,而最有助力的勢力就是母族的勢力,這股外戚勢力在幫助皇子登基之後,就成為擁立功臣,皇帝也必須要酬功。所以外戚也逐漸進入上層權力階層。呂后的諸呂勢力,衛子夫的衛青、霍去病以及霍光,劉驁的王家勢力,都是這麼逐步進入朝堂。

2、政治平衡。封建的帝王心術,核心在於平衡。西漢的兩大勢力,權臣和外戚,一方的興盛必然需要抬高另一方的勢力。所以朝堂之中,必須形成對峙的局面,外戚也就成為了皇帝的一個工具。

3、信任原因。古代帝王稱孤道寡,就在於皇權無親,但是血緣的天然紐帶,必然讓皇帝對皇親、外戚有親切感,但是皇親會有篡位的危險,而外戚的風險則較小,因為外戚的權力來自於皇帝。

以上這些就是外戚逐漸興起的深層次原因。

而漢宣帝劉洵,作為一箇中興的帝王,劉洵產出霍家,收回權力,使得皇權重新迴歸正統,這是英明之舉。收回權力之後,劉洵才大展作為,制力朝政,解決漢匈問題,使得國力逐漸上升,延續漢室江山。

唯一的詬病的地方,也是大部分人提到了,選了一個崇尚儒學的皇帝,因為劉洵和以前的皇帝都知道董仲舒之後的儒學本就是閹割版的,馴服臣下、百姓,唯獨不是帝王之學。漢家皇帝的手段是王霸雜之,不是純儒。所以漢宣帝之後的劉奭、劉驁、劉欣都缺乏霸道手段,大權旁落宦官、權臣、外戚手中,最後被覆滅了漢室江山。

所以漢室覆滅,與漢宣帝收權無關。


學海鉤沉


我認為不是

首先霍光被漢武帝選為漢昭帝的託孤大臣,輔佐漢昭帝,必然看出漢武帝的重用。加上後來漢昭帝駕崩,重新另立新帝。霍光在後來也是選擇漢宣帝劉病已的,霍光輔佐的這兩位帝王出現了“昭宣中興”的盛世局面。霍光常被人與伊尹相提並論,稱為“伊霍”。只是在後來霍光去世,霍光的家族蓄意謀反,才被滅族。在我看來,真正使西漢覆滅的不是霍光家族,而是漢宣帝立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劉奭,漢元帝劉奭尊崇儒學,曾經有大臣諫言要廢黜太子,另立新的太子,他們認為太子一昧尊崇儒學,不懂變通。但漢宣帝因顧及“故劍情深”的許平君才沒有廢太子,史書上說漢元帝劉奭“柔仁好儒”。漢元帝在位期間漢朝比較強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豪強地主兼併之風盛行,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再加上寵信宦官石顯,致使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讀書以明


霍光家族與漢宣帝的權力之爭是引發西漢覆滅原因之一,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漢武帝晚年製造的巫蠱之禍、近萬人慘死、太子公主皇后將門之子都沒逃過此劫,才是導致強盛一時的西漢王朝最終覆滅的直接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