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风,草船借箭,借荆州的诸葛亮,与战国张仪比智慧谁的手段高?

大马哈鱼12


我平常闲暇时爱读读《资治通鉴》,从《资治通鉴》的角度,我认为战国张仪的智慧手段高于诸葛亮,我从一下三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借荆州并非史实。

根据《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的记载,建安十三年,曹操轻易拿下荆州后,一路穷追刘备至樊口。随后,“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诸葛亮说事态紧急,请求向东吴孙权求救。随后与鲁肃同行抵达柴桑,与孙权对话,求得孙权同意结成孙刘联盟。事实上,对于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诸葛亮仅此一功,且还不能算是首功,易中天品三国时也曾经详细分析过,即便诸葛亮不去,鲁肃也会促成孙刘联盟。所以,在罗贯中先生笔下的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包括智激周瑜,都是艺术化。其中,草船借箭倒是发生过,但不是诸葛亮的事迹,而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后曹操攻打东吴时,孙权发生的一个意外,当时一面受箭过多,船将倾倒,孙权下令换一面,以求平衡。

再说借荆州之事,诸葛亮确实在隆中对时告诉刘备,若要三分天下,必须拿下荆州作为根据地。赤壁之战后,刘备已取得夏口、零陵和贵阳三郡,在《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中提到,建安十四年冬,“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建安十五年,“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资治通鉴》公正就在于,它用的不是“借”,而是“都督”。按照《资治通鉴》的行文风格,如果这建议出自诸葛亮,那它一定会有所体现,既然未提及,那“借”荆州之事,就难以考证了。

第二,诸葛亮的智慧手段集中在治国。

我们刚才讲过,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对于赤壁之战之后的蜀汉政权所发生的几个较大战役,如夺取益州、攻取汉中、夷陵惨败等,诸葛亮都没有参与,而是在后方主政,其作用更像是刘邦的萧何。

诸葛亮从先前的治理蜀郡,到后来的主持朝政,可谓鞠躬尽瘁、赏罚分明。其智慧才能有两个事例可以证明。

一个是初入蜀时,法正建议效法刘邦约法三章采用柔和政策,但诸葛亮予以驳回,认为今时不同往日,必须严明。

另一个是刘备托孤,给诸葛亮留下一个烂摊子,受夷陵惨败的影响,军队势力锐减,耗费巨大,国力大损,加之政治上荆州派、益州派等派系林立明争暗斗,西南以雍闿、孟获等人为代表,相继叛乱。但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资治通鉴》第七十卷,黄初四年)。

在军事才能方面,诸葛亮的智慧重点表现在后主刘禅时期,其中七擒孟获还是马谡给他的灵感。

但不管怎么说,光靠“隆中对”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诸葛亮的智慧。

第三,张仪一计可覆敌灭国。

张仪的头衔,是外交家、纵横家和谋略家,仅凭一个脑袋指挥一张嘴,便能在战国各国中出将入相、游刃有余。

这可以从几个事例予以证明。

在秦惠文君手下任相时,一面劝说秦惠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一面又劝说魏王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以示答谢。

为了秦国的利益,他潜伏到魏国去担任丞相,并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后又劝说魏国退出合纵盟约,向秦国称臣。

为了瓦解齐楚两国合纵联盟,张仪又去楚国游说,以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作为筹码,导致齐楚断盟,回秦后加装受伤,三个月不上朝,给楚国耍得团团转。

这样的事例很多,所以有人说他“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见其智慧和手段。

综上所述,论智慧和手段,自是张仪略胜一筹。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同时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小白读资治通鉴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从题目来看,肯定是诸葛亮更聪明更有手段。可以看看他们所针对的对象。

先看诸葛亮的“三借”。

借东风

借东风的对象是天。天刮不刮风,无法由人来决定。如果东风是借来的,那么诸葛亮可以说他的手段接近于神。

就算不是神也有西游记里车迟国的虎力大仙的水平,鹿力和羊力是不会求雨的哦。

也就是说就算不是神也是会一些法术的。是可以预测到未来的。

如果借东风,是诸葛亮算出来的,可以预测到某月某日某时某刻会刮东风,那么起码诸葛亮所涉猎的知识点要比张仪多得多。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对象是敌人,也就是稍有差池是会丢性命的,可诸葛亮却信心百倍,周瑜给他十天,他只要三天就够了,首先他必须肯定三天之内有大雾天气,这可比天气预报还准。

除了天文学之外,还有心理学。草船借箭行得通,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天降大雾和曹操一定不敢派兵迎击只会放箭,还得放十万加的箭,这是需要充分了解曹操的实力和心理的。

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可以看出,他算到这两件事是100%会发生的,要不然没借到十万支箭回来也肯定会被周瑜杀掉,这时候周瑜的危险系数是明显高于曹操的。而张仪对说服对手连横最多就是有信心,不可能有100%信心的。

借荆州

借荆州的对象是盟友,没有永久的敌人同样没有永久的朋友,就算是亲兄弟想借地盘也是不可能的,可诸葛亮却能说服孙权,将荆州七郡借给刘备,这可不光是地盘,连当地的百姓和税收都“借给”刘备了。这个我们可以想象到,难度有多大。

要找人家要地,要房子,要钱除了亲爹亲妈谁会给你?

可诸葛亮硬是借来了,没脑子行吗?如果张仪比诸葛亮厉害就不用连横了,直接借几个城来就好了嘛。

张仪连横

首先,张仪只是跟秦惠王说了连横的想法和作用,但没有立军令状,或者说张仪哪怕游说失败也是没有危险的,而且秦国当时是最强的,相当于三国时魏国的角色,张仪正是利用这一点连忽悠带恐吓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恐吓是占了很大成分的。

虽然最后诸葛亮的三借和张仪的连横都成功了,但诸葛亮凭的是100%的真本事,而张仪除了有本事外还依据秦国强大的原因。

总而言之,诸葛亮对于各领域知识的涉猎一定是比张仪要宽广很多的,没有超高的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要说智慧和手段一定是诸葛亮更厉害。


赛半仙


这就和关公战秦琼一个意思。。。怎么比较,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就时势。。。如果硬要比较,从国人认知来说,诸葛亮多智近妖也更出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而张仪纵横捭阖依靠的却是辩才,只能算文臣,比诸葛孔明这治国治军都一把好手还是差点,况且张仪不懂谋身后事而诸葛孔明却把身后事都谋划好了,真要比较还是孔明聪明点,毕竟晚出生三四百年,前人智慧精华都吸收了不少,相当于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闲趣话庐陵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诸葛亮的智慧远比张仪胜十倍,诸葛亮自跟随刘备以来很少吃败仗,精通天文地理,摆兵布阵,任何敌人的弱点诸葛亮都了如之掌,料事如神。是不可多的得天才,战国张仪虽也是大智之人,和诸葛亮比他还是差很多。



会奔跑的金丝鱼


首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的“借”,借东风、草船借箭、借荆州。最为神奇的是借东风,当时是冬日,以曹操的多疑性格是不会让大量的船连在一起的,因为作为一代奸雄(总觉得这词不符合历史)生性多疑不可能不会想到火攻,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冬季只有西北风,不会刮东风、东南风。这是一个常识或者说天文常识问题。

但是诸葛亮就借来了东风,这是之所以诸葛亮被称神的一笔。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知天文地理,算到了在哪个时间什么节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是冬至一阳生,冬至这天气温会出现转暖,温度的变化会引起风向变化,出现东南风。这是诸葛亮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顺势而为。无论诸葛亮出山帮助刘皇叔三分天下还是后来的草船借箭,借荆州都是顺势而为,顺应那个“天”。

张仪早年入鬼谷子的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用连横的外交策略,在秦国封相,并奉命出使六国,游说六国侍秦,以连横破苏秦合纵。首先是游说魏国侍秦不成的前提下暗中让秦攻魏国,魏国战败,这是直接的下马威。张仪出使楚国戏耍楚怀王,利用楚怀王贪图六百里疆土让楚与齐断交。出使韩国,分析韩国地势厉害,让韩宣惠王投靠秦国。出使齐国,利用秦楚结盟,韩、魏、赵侍秦可围攻齐国,使齐湣王答应侍秦。出使赵国,骗赵灵王秦相约其他各国要攻打赵国,迫使赵国臣服。出使燕国,用赵国两次攻打燕国来吓唬燕昭王,答应张仪向西奉事秦国。

诸葛亮是在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张仪则有些不可为而为之(当然也有苏秦的局),论智慧和手段各有千秋,如果两人在同一时期对比的话,更能比出上下,这就是为什么周瑜会有“既生瑜何生亮”感慨了。


望鸿


战国张仪的智慧手段更高明些。

战国时期,张仪的“连横”政策着眼于秦国发展大局,非常具备大格局意识,从战略上去考虑破解六国的“合纵”國堵。借东风、草船借箭、借荆州这些更多是战术性策略去考虑,小打小闹的小格局思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战略态势。另外,这些情节都是《三国演义》杜撰虚构出来的历史小说故事,目的就是塑造一位多智似妖的孔明。让小说更具可读性、吸引性的需要。

因此,张仪的智慧手段更高明些。


闲云墅鹤


诸葛亮是政治家,张仪是纵横家。当然是诸葛亮更高一筹,因为诸葛亮考虑的是国泰民安,国家强大。张仪个人利益更重。


和古人聊聊天


时势造英雄,皆一时人杰矣。不过亮的许多智谋良計法自纵横家张仪苏泰!


喜洋洋111888


那些借都是演义,又不是事实,有什么可比。


白露为霜65799235


无法相比,张仪玩的是外交政治,玩的是谋略,国与国之间的联合,诸葛借箭玩的是小智慧。玩冒险,不一样的立场,不一样的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