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司马光字公家,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部书

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史学价值很强

《资治通鉴》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

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敬;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有道德的人能够收到人们的敬重,有才能的人能够被人们敬仰。喜欢的人容易变得亲近,尊敬的人容易变得疏远。因此去观察一个人容易因重视其才能而忽视了它的道德

君子为徒,谓之同德;小人为徒,谓之朋党;外虽相似,内实悬殊,在圣主辨其所为邪正耳

君子成为同一类人,叫做同德。小人们成为同一类人叫做朋党。表面上看虽然十分接近,但是实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主要在于圣明的人能够辨别出他们所做的是事情是正义的还是奸邪罢了。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有度的去索取,有节制的去使用,这样就会长久保持富足。“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不“取”不“用”,而是在“取”和“用”的时候要注意“度”和“节”,这样才可以做到“常足”。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做错了还不改,只有过而能改最重要,不是不犯过错才可贵。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尔不自晦,祸将及矣

你要是不能够收敛自己的锋芒,祸殃就要到来了!

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管理财政,常把养活老百姓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治理国家,最主要的是把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考虑,并按照一定比例支配钱财;同样,经营小家,也需要按照吃穿住行来分配钱财。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做大事的人,不会去吝惜小的钱财,做事情一定要为长远考虑。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格调很高的书,它告诉你人类历史上积淀下来的真正的智慧,对于读者来说,没有任何一部史书能像《资治通鉴》那样,让你读完之后感觉到,真正将千余年的历史因革、兴衰成败洞然于胸中,这就是《资治通鉴》的力量。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能陶冶人的性情、增加人的气质,那么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必然能使人胸有千沟万壑。

我想“读史使人明智”也就是这个道理吧。古人有很多的经历都可以让我们拿来借鉴。

所以,要建议大家一定要多读读历史书,多从古人那里吸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

可能有的人会担心文言文读不懂,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白话文的《资治通鉴》,让你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你不知道干什么了,迷茫的时候,去读《资治通鉴》,想了解社会里的各种关系,去读《资治通鉴》,甚至想了解权术,也可以去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金玉良言,精辟有深意,帮你参透人生

满满6本的智慧仅需要98元每本下来才十几元,不到几包烟钱,不到一件衣服钱,就可以让你充满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