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時代》之被江山耽誤的藝術大家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十二日,年僅二十五歲的哲宗皇帝趙煦乘鶴西去。

依照法度,父死子繼位,遺憾的是哲宗皇帝膝下無子,也沒有遺囑,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只能由皇帝的母親向太后召集群臣,討論皇位繼承人。

宰相章惇站出來說:“依理律論,皇位應該由大行皇帝(趙煦皇帝)的同母弟弟簡王趙似繼承。

向太后並不贊同張惇的說法,道:”老身也沒有親生兒子,所有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應該再有區別,簡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諸兄之前,卿言不當,再議。“

張惇見狀改口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是古今通例。神宗皇帝生有十四個兒子,其中八人早逝,加上大行皇帝共九人,剩餘五位藩王中,依照長幼順序,應立申王趙沁為帝。“

向太后不高興地說:“申王雖然年長,但患有目疾,豈有堂堂天子竟是一個瞎子之理?此事不宜,不可再議。”向太后似乎胸有成竹,緩緩說道:“申王既有目疾不能立,依次當立端王入繼大統,各位卿家,可有異議?"


《宋徽宗時代》之被江山耽誤的藝術大家

向太后


端王趙佶有驚無險的登上皇位,史稱宋徽宗,從一個親王而坐上皇帝的寶座,趙佶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宋朝有個怪現象,自從仁宗皇帝由劉太后垂簾聽政之後,無論宗室還是大臣,對後宮的女人有依賴感。年輕的徽宗繼位後,也想走這條老路,步奏力挺自己的向太后垂簾聽政。當時向太后年歲已高(55歲),且性格恬淡,新天子繼位本想過悠閒的日子,頤養天年,不料新天子要她垂簾聽政,不怎麼情願,一口拒絕,無奈徽宗不依不饒,再三懇求,才勉強答應。

徽宗一心想做一個明君:開明、克己、仁慈、公平、正大光明、愛民如子。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大宋帝國打造成太平盛世。繼位之後,大刀闊斧的整頓朝綱,任用直臣,消息很快在京城不脛而走,朝野稱頌。但在二百四十年後,元代一代名相在組織編撰《宋史》時,不甚感慨“自古人君玩物喪志,縱慾過度,鮮有不亡者,徽宗甚焉。”

徽宗還在端王時,確實是多才多藝,好學上進,在宮廷內外,朝野上下口碑都不錯。當時皇家貴族子弟大多喜歡追逐聲色犬馬,不求上進。但端王醉心研究,筆硯、丹青、圖史、射御,尤其是繪畫方面有極高天賦。當時的駙馬王詵也是一位滿腹經綸的文化人,但是行為極不檢點,徽宗與王詵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經常微服出宮,青樓歌館,尋花問柳,京城稍有名氣的妓女,幾乎都與他有染。


《宋徽宗時代》之被江山耽誤的藝術大家


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重文輕武。徽宗作為皇帝,以自己才能,治理國家可遊刃有餘,但他是失敗者,把好端端的國家弄得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十室九空,民怨沸騰。斷送了北宋江山。

作為藝術家,徽宗極為成功:瀟灑飄逸、剛柔相濟的瘦金體;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花鳥人物圖;飽蘸淚水、哀怨低迴的詩詞,時隔百年,依然光彩。


《宋徽宗時代》之被江山耽誤的藝術大家

《宋徽宗時代》之被江山耽誤的藝術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