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苏轼谁的诗好?

明爻通辩


简单点说,个人觉得苏轼的诗文都在曹植之上。

一说到曹植的诗,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首了。但是苏轼的诗就不同了,经常出现这也会碰到,那也会碰到的情况。爬山,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湖,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怀春,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咏冬,想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新婚,想到“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吃个荔枝,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如果再加上苏轼的词,你会在生活中遇到更多更多。

说到底,苏轼的诗文实际上胜在其思想境界。


南垅先生


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古今天才不少,全才却不多!苏东坡便是这不多的全才之一,且是顶尖的全才!诗、词、文、赋、书、画、政治、思想、烹饪、酿酒等等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祝我前程似锦大有作为


觉得苏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丹青妙趣


先回答我的答案吧,我认为苏轼的诗歌更好一些。再说以下几点:

第一,两个人都非常有才华,曹植“才高八斗”,苏轼也是毫不逊色,而且单从诗歌而论,两个人都在各自的时代做到了顶尖。

第二、我说苏轼诗歌更好,和诗歌的发展是有关系的。曹植的时代是五言诗的时代,律师绝句的近体诗还没有形成,曹植的诗歌因此相对而言形式少了些。

第三、曹植的诗歌虽厉害,但要逊色于之后的陶渊明,而苏轼的存在是不亚于陶渊明的存在。

第四、从诗歌欣赏的角度而言,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第五、从诗歌的流存数量和名篇数量,由于时间的关系,曹植都和苏轼差距甚大。

第六、从对诗歌的影响来看,曹植的后期影响也越来越被后来更强大的人物超越,这人物包括苏轼在内。

还是总结一句话,我认为,从现在流传下来的诗歌来判断,苏轼更牛一点。

最后说明,这个毕竟是不同时代的人物,没办法公平比较,这不过是关公战秦琼,如果让两人交换时代和地位相处,不知道结果如何。我结论只是就所传诗歌强行比较,并不能以此评判他们真实的历史地位。




无心随墨


我认为各有千秋吧,他们是没有办法在同一个水平来比较的。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图片源于网络

以荷说


要说到曹植和苏轼谁的诗好?我个人认为,真的难分伯仲,各有千秋!毕竟曹植是三国时期比宋代苏轼相早几百多年。所以,现代人更喜欢读苏轼的诗。

曹植, 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谢灵运称赞其才华“天下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被称为真正爱情的至理名言,千古流传。《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大义凛然,气贯长虹。《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箜篌引》谦谦君子德,罄折何所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骨风奇高,词彩华茂,卓尔不群!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胸襟旷达超脱。《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荡气回肠。《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气势恢宏。《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豪气冲天。太多这样的豪放诗词。也不乏清丽婉约的诗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蝶恋花.春景》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生风雨,一生坎坷,写尽悲欢离合。

王士祯评价说,汉魏以来两千年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而已!




敢把月踢弯


先站队,我站苏轼这边,喘口气再说理由。

这两个人都很有才,清初的汪士祯说他们俩儿都是两千年间的“仙才”(还有一个是李白)。这个评价不得了,直接“封神”了。

曹植的爸爸和哥哥大家都知道,那不得了,文学史上叫做“三曹”;苏轼的爸爸和弟弟也不差,唐宋八大家里称“三苏”。咱这里不让他们拼爹拼兄弟打群架了,咱让他们还是“单挑”吧!

曹植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以及他那妇孺皆知的“煮豆燃豆箕”。我们中国文人的审美几乎都是从《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受启发而来的。

苏轼我们就更熟悉了。从小学我们就开始背诵他的诗词,初中学《承天寺夜游》,高中学《赤壁赋》和《赤壁怀古》等等。信手拈来的什么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数不胜数。

论才华,单挑的结果是不是有点不分胜负?

我们让他们比内功吧!

同样在政治上不如意,苏轼采取了一种达观的处事态度:“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曹植显然没这么想的开。这种处事态度最终折射到了他们的作品上,所以我们看到那么华美的《洛神赋》最终还是在向君王表忠心而力求自保,而《赤壁赋》却能同化“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表现出超然的达观和释然。40岁的曹子建抑郁而终,早夭了“独得八斗”的天纵奇才;在苦难中自我调侃和自我修复着的苏东坡,给后来者留下了一剂没有鸡汤味的心灵处方。

就凭这一点我站了苏轼的队。


襟亚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才子,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我认为曹植的诗根本不能与苏轼相提并论。

苏轼的诗词

豪爽奔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他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的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名诗佳句。

曹植是曹操之子,他的出名主要与他的身份有关,由于出身皇室关注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多。虽然说他是魏国才子 ,其诗与苏轼比相差甚远。就那他著名的《七步诗》来说 ,也是语句平平,只不过当时作诗的环境令他出了风头。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纵观全文,诗眼是最后一句。 这是当时环境情况的感想。在这种情况下,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正常现象。这不是文采而是现实。除此之外文采平平。古代作诗讲究格式,而这首诗,绝不绝,律不律。看来是词穷了。不过这首诗毕竟救他一命,也太难为他了!


王志毅


肯定是苏轼啊!要知道苏轼是站在“曹植的肩膀”上的,他学的东西远比曹植的多得多,所以苏轼的文学财富就更多点。。。


百里无风


曹植和苏轼,两个人都是才高八斗,都是仙才级别的人,两个人处在两个不同的时期,写出的诗,反映的社会意义不同。拿二者比较,就像拿摇滚和芭蕾比较一样,怎么比,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

苏轼和曹植这俩人,脾气秉性不一样,苏轼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凡事儿求到最好,他写出的诗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曹植是个富二代,好玩,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这点特别像李白,但人特别聪明,写出的诗令人赞不绝口。

有一个词叫文无第一,曹植和苏轼都是了不起的诗人,俩人写出的诗都特别好。这俩人的诗,本人都特别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