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蘇軾誰的詩好?

明爻通辯


簡單點說,個人覺得蘇軾的詩文都在曹植之上。

一說到曹植的詩,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這首了。但是蘇軾的詩就不同了,經常出現這也會碰到,那也會碰到的情況。爬山,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遊湖,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懷春,想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詠冬,想到“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新婚,想到“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吃個荔枝,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如果再加上蘇軾的詞,你會在生活中遇到更多更多。

說到底,蘇軾的詩文實際上勝在其思想境界。


南壠先生


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古今天才不少,全才卻不多!蘇東坡便是這不多的全才之一,且是頂尖的全才!詩、詞、文、賦、書、畫、政治、思想、烹飪、釀酒等等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祝我前程似錦大有作為


覺得蘇軾,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丹青妙趣


先回答我的答案吧,我認為蘇軾的詩歌更好一些。再說以下幾點:

第一,兩個人都非常有才華,曹植“才高八斗”,蘇軾也是毫不遜色,而且單從詩歌而論,兩個人都在各自的時代做到了頂尖。

第二、我說蘇軾詩歌更好,和詩歌的發展是有關係的。曹植的時代是五言詩的時代,律師絕句的近體詩還沒有形成,曹植的詩歌因此相對而言形式少了些。

第三、曹植的詩歌雖厲害,但要遜色於之後的陶淵明,而蘇軾的存在是不亞於陶淵明的存在。

第四、從詩歌欣賞的角度而言,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第五、從詩歌的流存數量和名篇數量,由於時間的關係,曹植都和蘇軾差距甚大。

第六、從對詩歌的影響來看,曹植的後期影響也越來越被後來更強大的人物超越,這人物包括蘇軾在內。

還是總結一句話,我認為,從現在流傳下來的詩歌來判斷,蘇軾更牛一點。

最後說明,這個畢竟是不同時代的人物,沒辦法公平比較,這不過是關公戰秦瓊,如果讓兩人交換時代和地位相處,不知道結果如何。我結論只是就所傳詩歌強行比較,並不能以此評判他們真實的歷史地位。




無心隨墨


我認為各有千秋吧,他們是沒有辦法在同一個水平來比較的。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 圖片源於網絡

以荷說


要說到曹植和蘇軾誰的詩好?我個人認為,真的難分伯仲,各有千秋!畢竟曹植是三國時期比宋代蘇軾相早幾百多年。所以,現代人更喜歡讀蘇軾的詩。

曹植, 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謝靈運稱讚其才華“天下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被稱為真正愛情的至理名言,千古流傳。《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大義凜然,氣貫長虹。《洛神賦》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箜篌引》謙謙君子德,罄折何所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骨風奇高,詞彩華茂,卓爾不群!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詞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胸襟曠達超脫。《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蕩氣迴腸。《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氣勢恢宏。《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豪氣沖天。太多這樣的豪放詩詞。也不乏清麗婉約的詩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蝶戀花.春景》花退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一生風雨,一生坎坷,寫盡悲歡離合。

王士禎評價說,漢魏以來兩千年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而已!




敢把月踢彎


先站隊,我站蘇軾這邊,喘口氣再說理由。

這兩個人都很有才,清初的汪士禎說他們倆兒都是兩千年間的“仙才”(還有一個是李白)。這個評價不得了,直接“封神”了。

曹植的爸爸和哥哥大家都知道,那不得了,文學史上叫做“三曹”;蘇軾的爸爸和弟弟也不差,唐宋八大家裡稱“三蘇”。咱這裡不讓他們拼爹拼兄弟打群架了,咱讓他們還是“單挑”吧!

曹植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以及他那婦孺皆知的“煮豆燃豆箕”。我們中國文人的審美幾乎都是從《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宛若游龍”受啟發而來的。

蘇軾我們就更熟悉了。從小學我們就開始背誦他的詩詞,初中學《承天寺夜遊》,高中學《赤壁賦》和《赤壁懷古》等等。信手拈來的什麼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更是數不勝數。

論才華,單挑的結果是不是有點不分勝負?

我們讓他們比內功吧!

同樣在政治上不如意,蘇軾採取了一種達觀的處事態度:“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曹植顯然沒這麼想的開。這種處事態度最終折射到了他們的作品上,所以我們看到那麼華美的《洛神賦》最終還是在向君王表忠心而力求自保,而《赤壁賦》卻能同化“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表現出超然的達觀和釋然。40歲的曹子建抑鬱而終,早夭了“獨得八斗”的天縱奇才;在苦難中自我調侃和自我修復著的蘇東坡,給後來者留下了一劑沒有雞湯味的心靈處方。

就憑這一點我站了蘇軾的隊。


襟亞


曹植三國時期魏國才子,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字子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我認為曹植的詩根本不能與蘇軾相提並論。

蘇軾的詩詞

豪爽奔放風格,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生而以慷慨豪邁的形象與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與性格特點的詞風,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願望。

他一生熱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後,壯志不衰,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的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的名詩佳句。

曹植是曹操之子,他的出名主要與他的身份有關,由於出身皇室關注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多。雖然說他是魏國才子 ,其詩與蘇軾比相差甚遠。就那他著名的《七步詩》來說 ,也是語句平平,只不過當時作詩的環境令他出了風頭。

七步詩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縱觀全文,詩眼是最後一句。 這是當時環境情況的感想。在這種情況下,發出這樣的感慨是正常現象。這不是文采而是現實。除此之外文采平平。古代作詩講究格式,而這首詩,絕不絕,律不律。看來是詞窮了。不過這首詩畢竟救他一命,也太難為他了!


王志毅


肯定是蘇軾啊!要知道蘇軾是站在“曹植的肩膀”上的,他學的東西遠比曹植的多得多,所以蘇軾的文學財富就更多點。。。


百里無風


曹植和蘇軾,兩個人都是才高八斗,都是仙才級別的人,兩個人處在兩個不同的時期,寫出的詩,反映的社會意義不同。拿二者比較,就像拿搖滾和芭蕾比較一樣,怎麼比,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

蘇軾和曹植這倆人,脾氣秉性不一樣,蘇軾是一個特別努力的人,凡事兒求到最好,他寫出的詩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曹植是個富二代,好玩,有點不務正業的感覺,這點特別像李白,但人特別聰明,寫出的詩令人讚不絕口。

有一個詞叫文無第一,曹植和蘇軾都是了不起的詩人,倆人寫出的詩都特別好。這倆人的詩,本人都特別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