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攝影家在媒體平臺只晒風光花鳥片,很少晒人文攝影作品呢?

語山視野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老師都說了,因為拍風光花鳥的人多,這一類圖片量大,讀者也喜歡,這是有道理的。我覺得還有幾方面的原因,在此談談個人看法。

1、人文攝影大多有較強的故事情節,適合於專題組照展示,必須經過組織、編輯,才能比較完整地反映這一事項的基本概況,如果隨意曬幾張,讀者看不明白,點贊分享的人也少;而風光花鳥作品唯美性強,能滿足更多人的視覺享受,這一類作品獨立性也強,大多可以單幅呈現,表現形式更靈活。

油菜花開的季節(攝影/夏雪)

2、由於各地文化習俗和生活習俗的差異,許多人文攝影作品(特別是一些獨特的民俗類作品),會有很多人看不懂,這就必須藉助文字解說,而這樣對於曬圖的作者和欣賞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而風光花鳥類作品形象、生動、直觀,人人都看得懂,無需過多解釋,更適應於當今快餐式閱讀的需求。

大型民間燈綵——九獅拜象(攝影/夏雪)

3、人文類攝影作品一般都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曬這一類圖片必須考慮人物肖像權問題,即使不存在侵犯肖像權,也還要考慮曬出去後被攝人物的感受。有些人文題材攝影,在拍攝之前就會與被攝對象約定照片的使用範圍,很多是不希望放在網上傳播的,這樣的約定還是要遵守的;而風光花鳥類作品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民間工藝——手工造紙(攝影/夏雪)

總之,攝影家在媒體平臺只曬風光花鳥片,很少曬人文攝影作品,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但願能夠理解。不過,我還是願意多曬一些人文攝影圖片,希望大家喜歡。謝謝!(攝影/夏雪)


夏雪視覺


新聞攝影雖然不準擺拍,但是有時可以對埸境、人物作適當安排。風光、花卉攝影,大多有時間去找角度,等光線。而人文攝影的場景往往發生於瞬間,也消失於瞬間,全靠攝影師的感覺,進行抓拍。而且這種場景背景通常都很雜亂,要拍好真不容易。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到一個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採訪,那天趕場。在市場的一個角落,兩個老頭拿著長煙袋對火,情境和諧。我想拍下來。當時我用的是臺雙鏡頭120相機,離遠了,太雜亂。我向他靠近,等我抬起相機,被兩個老人發現了,沒拍成。回到縣裡,我將這一情景告訴文化館的一位畫家,他以此為素材,創作了國畫《舒心話》,參加省展,全國畫展,為國畫院收藏。








直心1


為什麼攝影家在媒體平臺只曬風光花鳥片,很少曬人文攝影作品呢?

答:

(一)因為人文攝影更難拍。雖然風光花鳥人像攝影拍好了也很難。但是門檻低了不少,只要到了有風景和花鳥及人群的地方拍攝就是了,所以一般多數攝影師都是拍風光花鳥和人像的。而人文攝影帶有很多偶然性,是偶然性的交叉點。

(二)人文攝影有其規律性,有一定的軌跡可循,但是突發性也很強,很多好作品都不是設計好的,依賴於有準備的頭腦和善於發現的能力

(三)人文攝影分:藝術人文攝影,紀實人文攝影,新聞攝影,紀實人文攝影是最難的

帶著孫子去公園的老人,看樣子身體不佳,退休了,還在燃燒自己

兩位老人在海棠花西賞花

與老外交流的舞者

老攝影愛好者

這位老人九十多歲了

形形色色的舞者

攝影師看到被拍照

水兵舞公主

2019年流行的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想從如下幾個方面回答您的問題。

1 攝影師的性格,風光攝影和人文攝影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更傾向於主觀創作,一個更傾向於觀察記錄。風光和靜物拍攝因為拍攝主體是固定物,攝影師可以充分發揮主觀意識,尋找自己認為最佳的拍攝角度,等待適合自己作品氛圍的天氣條件、光的條件。人文攝影的創作過程就大不相同,雖然也需要主觀創作,但大多都是通過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瞬間來表達情感,所以人文攝影更需要機遇。動物拍攝就介於兩者之間。所以攝影師的性格就決定了他對哪一種拍攝更感興趣。

2 喜好,大多數風光攝影師最初都是旅行愛好者,用攝影記錄自己旅行的過程,寄情山水花鳥,最後用攝影來反哺旅行。人文攝影師往往喜歡煙火氣,用一種類似共情的心理去揣摩人物內心,或者通過情感來表達見物見人。

3 裝備客觀條件,攝影師一般都擁有最好的裝備和充足的時間,而且現在的攝影師創作往往圍繞著一些產品廣告植入,比如車、服裝、攝影器材等,只有野外的廣闊天地才能更加體現這些設備的性能。

4 成片率,身在好山好水中,哪怕普通的攝影愛好者都能創作出非常好的作品,而紀實人文攝影艱難苦澀,拍攝的過程中有很多攝影師的虛幻和想象,即需要主觀確定主題,又需要抓住人與物的精彩瞬間,還要做到不影響他人,所以大多數等到拍攝完成回來觀看照片,絕大多數照片都是不能用的。

如上幾個理由可以得出一個不成熟的小結論,風光攝影更主觀、更主動、更有效率還有的賺,比較符合這個時代特點。






白聾馬


攝影是藝術,既然是藝術就要拍美的東西,自然就是大多數攝影師和愛好者最求的目標。人文攝影是帶有哲理性的記錄,偶然性很大,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觀察,成片率也很低。即使自己覺得有看點,別人不一定理解,也就談不上社會共鳴 ,更談不上靠攝影謀生。拍人文攝影的基本都是新聞工作者和特別有這方面癖好的人。











用戶9883807093916


科普一下吧。

攝影的分類很多,比如人像攝影,人文紀實攝影,新聞攝影,生態攝影,風光攝影,特殊攝影。

人像攝影包括標準人像攝影,環境人像攝影,兒童攝影,人體藝術攝影,集體照等等。標準人像常見的證件照,職業形象照之類。環境人像照常見的就是婚紗照之類和環境有關的照片。兒童攝影包括是百天照啊,週歲照之兒童類攝影……

人物紀實就是街頭抓拍、民生、民俗等等。

風光攝影包括自然風光,城市風光,夜景等等。

心態攝影包括野生動物,植物,寵物等等。

新聞攝影包括突發事件攝影,體育攝影,政治攝影,新聞紀實攝影等等

題主說的某些攝影家只是在媒體上發佈風光花鳥類的照片,他肯定是擅長或喜歡這類攝影吧!


自娛自樂的人生


真正的攝影家其實

很少曬什麼風光片或花鳥片,他們的作品更傾向於內心的訴求以及對藝術的一種表達。而那些拍花花草草、所謂風光大片的,更多是攝影愛好者、基層攝影協會老年攝影人們跋山涉水拍大片為了各個賽事平臺獲獎。這樣無營養的片子看多了備感空洞油膩。

“少拍花、慎拍景、多拍人”。


JIEZ先生


我就說說我為什麼一般不發人文攝影作品吧。信息社會,面對強大的網絡大數據,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由於人像攝影作品很多都是親人,朋友,客戶等,存在個人肖像權問題,隱私問題,隨意發人像作品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或者沒有徵得圖片主人公同意發出來會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作為一名攝影師也應該要尊重被拍攝者的隱私才是。所以筆者一般還是發風光圖片為主[呲牙]






牛門山人79599409


分享一張



手機用戶51441791925


為什麼很少有攝影家在網上曬人文照片?有啊,我經常能看到。可能您關注的圈子和平臺不一樣。攝影師的喜好不同,有喜歡拍風景山水的,也有喜歡打鳥拍動物的,也有喜歡拍人文的。轉發#攝女郎#老師的兩張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