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晚唐是大唐帝国气数将近之前的苟延残喘。这个曾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帝国,在盛极而衰的必然趋势影响下。虽然舍不得咽下最后一口帝王之气,但在面对回天乏术的残败景象时,也不得不在无望与不舍中承认气数将尽。

在晚唐混乱而又腐败的政治背景影响下,曾名噪一时的唐朝诗坛也黯然失色。如果没有被后人称为“小李杜”的,杜牧与李商隐依然苦苦支撑,相信也会随着帝国没落而轰然倒塌。曾经的盛世繁华都如过眼云烟一般,消失于支离破碎的岁月长河之中。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虽然晚唐诗坛并非只有“小李杜”二人,但除了类似于韦庄、温庭筠,以及张祜等小有名气的诗人之外,许浑、李群玉、韩偓、陈陶、马戴、杜荀鹤等诗人,虽然有名有姓但却未有成名之作。于是拯救晚唐诗坛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杜牧与李商隐的肩头。

晚唐颓废消极诗风影响下的爱情观

  1. 晚唐诗风蜕变影响下的诗歌主题

相信一提起晚唐时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是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事实上晚唐社会的衰败速度,要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快。可以说是社会状况急转直下,这其实还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以及次第爆发的农民起义息息相关。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之下,几乎所有生活在唐朝统治区域内的人群,都受到了这场来源于国家动荡而产生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群体,更是在个人际遇发生严重改变之后,而变得忧时嗟生、消极悲观。


此时的诗人群体将注意力从关注社会,开始转入关注自身情感。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一种,逃避现实以及自我救赎的突出表现。因为他们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以及悲惨的人生境遇之时,由于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拯救或摆脱,所以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诗歌创作中。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2.晚唐诗风转向吟诵男女之情

这其实也是晚唐诗人之所以,将诗歌主题或诗风向吟诵男女之情转变的根本因素。这一时期的诗风多以伤感无奈、细腻柔软为主。而且主题方法也多借古讽今,但表现得确实颓然消极与无奈。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格调方面去分析,笔者认为晚唐诗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唐诗风有所继承。但由于晚唐社会环境以及诗人个人境遇过于凄惨。所以晚唐诗风更趋于平淡,以及对真情实感的呼唤。

基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才会让晚唐诗人,在诗歌创作主题以及风格方面,更加倾向于吟诵男女之情。因为在社会动荡、颠沛流离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将内心最柔软的感情,表达于爱情诗歌之中才能让他们获得片刻心理安慰。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唐爱情观

1.晚唐诗歌大家李商隐

李商隐创作的诗歌作品在后世人的心目中,拥有非常高的文学热度。因为他作为晚唐时期的诗人代表,在他的诗歌中不仅体现出了晚唐的颓废之风,而且也倾注了大量对诗歌美感的追求。

可以说李商隐以及他所创作的“无题诗”,作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诗坛上的璀璨明珠。不仅为唐朝诗歌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且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典范。

作为晚唐时期的诗歌拯救者,他的很多诗歌作品都十分经典。尤其是以“无题”为标题的诗歌,更是掀起了一股晚唐爱情诗之风。在他的的“无题诗”中,不仅有缠绵悱恻的柔情蜜意,而且也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诗歌之美。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可以说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诗歌大家,不仅能够写出广为传诵的诗歌作品。而且他在骈文创作上也可以成为一代大家。因为宋朝很多知名骈文作者,都对李商隐的骈文作品倍加推崇。这也是李商隐诗名能够流传于后世的关键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李商隐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令世人惊艳的诗文作品。除了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关之外,其实还与他较为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情史息息相关。这其实也是其爱情诗能够打动人心的地方。因为有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恋爱经验,才能将爱情写得鞭辟入里。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2.李商隐“无题诗”新解

(1)无题诗的真正含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无题”就是没有题目。事实上“无题” 作为唐朝诗歌的一个类别,自初唐开始就已经出现于唐朝诗坛。目前可考的“无题诗”形式,既有五言律诗也有七言绝句。而“无题诗”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李商隐。

笔者认为所谓“无题”一是确实想不到题目,所以才以“无题”命名;其二作为唐诗的一个类别,用“无题”为诗歌起名字也是一种惯例;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诗人不想将自己创作诗歌的真实意图,用比较直白的题目表达出来。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这一点其实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唐诗三百首》中一共收录了二十二首李商隐诗作。他虽然一生创作了几百首诗歌,但按照目前的数据记载,诗歌总量却只能排在第四位。

而以“无题”为诗名的诗歌作品,就大概占据其诗歌总量的80%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李商隐一共写了十九首无题诗,比较被世人推崇的至少有十首。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扛鼎之作。虽然这首诗创作于青年时期,但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以及真挚情感,无不让后世人为之动容。正所谓求而不得才是爱情的本来面目。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想要见一次面特别难,在见面之后分别的时候更难。在东风将要离去的暮春时节,所有的花朵都已经凋落了。这两句其实写的就是难舍难离,心情萧瑟、悲戚的感觉。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养的蚕直到临死之前还在吐丝;蜡烛燃尽之后蜡油才会停止流淌。实际上这两句诗写的就是,思念心上人时的一种心情和感觉。而通过春蚕与蜡烛的特性,将这种思念更加具体化。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鬓角出现了白发,正所谓青春易逝容颜易老。而晚上的时候吟诗却感觉月光更加寒冷。这其实是分别以女性与男性的视角,去描写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与“青鸟”都是神话传说中东西,诗人借助这两种可以传递思念的物品。进而表达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心上人的心情。皆以阐述自己的爱情观,即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为可以与《相见时难别亦难》相媲美的爱情诗,《昨夜星辰昨夜风》也同样是,李商隐爱情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更是被后世人分为经典情话。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昨天夜里刮起了阵阵凉风,诗人与自己心仪对象,一起参加了一场酒宴。而这场酒宴的地址就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前两句交代了二人相见的地点、时间与场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我的身上没有一双翅膀,但是我们却可以“心有灵犀”。实际上这是诗人李商隐参加酒宴时,与一位歌妓眉目传情的画面。他们虽然没有坐在一起,但是去可以隔空相恋。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送钩”是古代宴会上的一种常见游戏,类似于现代的“击鼓传花”。当游戏开始之后诗人与心上人隔着桌子对饮,此时此刻他们已经心无旁骛,因为彼此的心中都只有自己的心上人。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可惜的是参加完这次宴会之后,李商隐就要去外地做官,这种感觉就像风中的蓬蒿一样居无定所。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经常辗转于各地任职但却都是小官。实际上最后两句既有对心上人的不舍,也有对个人身世的感叹。

为何世人皆言想读懂唐代爱情观,就应该多看李商隐的“无题诗”?

笔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能反映晚唐诗风的代表作品之一。因为李商隐本人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虽然人生经历不佳并且颇多坎坷,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爱情的追逐。也因此而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

虽然笔者对李商隐的爱情观不能苟同,但是如果将其放在封建社会大背景中,类似于李商隐这种见一个爱一个的多情才子,在古代社会中其实比比皆是。这其实也是李商隐能够写出,众多以“无题”为题目的爱情诗的重要思想契机。

《无题·照梁初有情》、《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以及《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等诗歌,其实都是李商隐比较知名的爱情诗篇。但由于李商隐后期诗歌,经常将自己做事的意图隐藏起来,所以很多人都无法读懂和分析出他的思想内涵。

所以才会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说法。实际上笔者认为李商隐的很多爱情诗,其实都具有隐晦迷离之感,这与后人所受的“朦胧诗”颇为类似。所以笔者认为李商隐也是创作“朦胧诗”的始祖。


结 语

笔者认为李商隐作为晚唐诗歌集大成者,不仅可以将其诗作当做,晚唐诗歌代表进行分析。而且李商隐诗歌中所表达出的,对爱情以及个人境遇的观点,其实也非常值得后人分析与赏析。

因为只有在晚唐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才会诞生李商隐这样的大诗人,并且才会出现以“无题”而闻名的诗歌。事实上笔者认为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已经很明确的展现出了晚唐时期诗人的爱情观。

即爱情就是一种带有朦胧之意的感觉,如果想要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应该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精神。因为至死不渝才是爱情的真谛,而薄幸多情之人根本不配拥有爱情。


【参考文献】

王雅静《李商隐的爱情观》

柴亚茹《如何看待李商隐诗歌中的爱情观和女性观》

王晓景《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缺憾美》

何汝星《诗话爱情里的李商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