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有這樣一部"宮鬥片",看似荒誕爛俗,卻成為了第91屆奧斯卡的寵兒,提名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

由歐格斯·蘭斯莫斯執導,奧利維婭·科爾曼、艾瑪·斯通、蕾切爾·薇姿、主演的劇情片《寵兒》,講述了公爵夫人薩拉、女僕阿比蓋爾與安妮女王三人感情上的爭寵,權力中的爭奪,在看似荒誕戲劇的外表下卻有著對於權力的審慎審視,最後,在這場權力的爭奪中,每個人不過是被困其中不得喘息,導演用一部電影的時間告訴我們鬥爭之下沒有人會是真正的贏家。權力才是真正的寵兒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蘭斯莫斯——神聖的荒誕

說起這部電影之前,不得不提他的導演。我們在介紹電影的時候提到了一個共性,那就是歐洲導演的作品更多的會呈現出一種弔詭奇譎後現代主義的風格,更加的小眾也更加的文藝

比如法國導演歐容在作品中會涉獵那些少數的人群比如同性戀,雙性戀等等;而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作品經常會讓人感覺到驚世駭俗,比如說,讓他名聲大噪的倫理劇情電影《吾棲之膚》……而今天要介紹的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也可謂是歐洲電影的一個典型代表。作為西奧·安哲羅普洛斯之後希臘最為偉大的導演,蘭斯莫斯的作品充滿了後現代與荒誕主義色彩。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當代電影評價他的作品,以極端和奇異的方式闡述著他對於現代文明、人生境遇等多個方面的看法,試圖運用電影語言、編劇等元素構建與世隔絕的"環境"。他的電影有著後現代特點的嘗試,隱晦成為一種美學原則。有人評價蘭斯莫斯導演的作品為神聖的荒謬。

荒謬非常好理解,因為似乎每一部蘭斯莫斯導演創作劇本的作品總是充滿了噱頭。比如說,如果單身就要變成動物的黑色荒誕喜劇《龍蝦》,將大齡青年窘迫尷尬的困境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體現,電影《狗牙》則講述了一個在父權完全控制的家庭產生的畸形的親子關係;《聖鹿之死》則將醫患關係這種方式以荒誕的形式展現。父親必須在兒女與妻子中選一個死去,他該如何抉擇?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但荒誕黑色只是他導演作品的表面,蘭斯莫斯的作品最後呈現出來的是神聖的是充滿理性思考的。《龍蝦》中反烏托邦的設定讓我們看到了《美麗新世界》和《1984》的影子,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社會到底會走向哪一種不可控制的結局?當人類的情感需要權力來進行維繫的時候是否人類的末日也即將到來?這種對未來社會的想象與英劇《黑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狗牙》解釋了社會控制的荒謬和暴力,呈現了親權的極端版本。父親要求妻子與孩子對他絕對服從。孩子在家上學,但接受的卻是持續的錯誤信息,父母讓孩子互相攻擊來得到他們的認可。狗牙探討了作為社會單元的家庭,將之作為威權主義的基礎進行考察。然而這對父母尋求的不僅僅是對於他們規則的服從。他們尋求的是控制他們孩子對現實的感知。這個時代,全球政治越來越根植於反向的真相,《狗牙》似乎比任何時候都要顯得更加重要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不得不說,蘭斯莫斯善於在自己的電影作品中用極端和新奇的方式展現現代文明的批判與反思。

一場華美戲劇的史詩

《寵兒》不同於一般蘭斯莫斯的作品,他是第一部蘭斯莫斯執導他人寫的劇本,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寵兒》中缺少了很多蘭斯莫斯劇本中慣有的荒誕社會的背景,以及更為複雜的神學、人性的探索。

但只是減少並沒有缺失,我們仍然能在這部看似是 "宮鬥"的電影中看到很多他的影子。眾所周知蘭斯莫斯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小迷弟,他的很多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庫布里克曾經作品的影子,比如說《狗牙》中的一些場景讓我們可以聯想到《閃靈》。

而《寵兒》中很多的風格也與庫布里克的《巴里·林登》非常相似,比如拍攝都都會採用自然光或者燭光來代替人工打光,片中大部分鏡頭都很凝重,色彩的飽和度極高,創造出一種18世紀古典油畫的風格,更不用提兩部片中華美的服裝,相傳有些服裝甚至是從博物館中借來的。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此外,導演還巧妙地利用了各種廣角鏡頭,以創造出一種冷峻,病態,甚至有些不合時宜的影像風格,魚眼鏡頭以及低角度仰拍營造怪誕,疏離的氣氛,藉此在半封閉狀態內創造無止境的扭曲空間,加重了整部電影所帶來的的荒誕感和戲劇性,這種四周環境的佔比遠遠大於人物的拍攝手法也渲染出了在皇宮中每個人生而渺小,最大也大不過權力的悲慘現實。富麗堂皇的古典背景,宏大的配樂,就算是牆上掛著的每一幅畫也極具考究,造就了一場華美的權力遊戲。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卡斯。奧利維婭·科爾曼憑藉此片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殊榮,這位看似長相平平,作品也不多的女演員此次獲獎也可謂是爆了個大冷門。但是如果你看到她在《寵兒》中的表演,那你一定會覺得這個獎項名副其實。本片中的安妮女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角色,一方面她有著如同孩子般幼稚乖張的一面,另一方面她又是在一場場權力爭奪中的犧牲者。她極度缺愛,所以極度渴望被愛。看著自己的愛的人與他人跳舞,科爾曼的演繹著實精彩,不動聲色的外表下卻有暗潮湧動,這種從眼神中透出來的嫉妒與最後只能轉化有些幼稚的報復行為

本片的另外一個譯名叫做爭寵,其實本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爭寵,連安妮女王也不例外,她需要別人的愛填補她在皇室中長大,那顆早已被傷透了的遍體鱗傷的心。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奧斯卡影后艾瑪·斯通也是充滿野心,她在片中展現了比在《愛樂之城》中層次更為豐富的表演,令人刮目相看。她所飾演的阿比蓋爾經歷了很多國產宮鬥劇中中女主角需要經歷的一切,從一開始的天真純良到後來的心狠手辣,權力無疑是一口大染缸。她是一開始就拼命爭寵的人,到最後她也成為了權力的寵兒。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而另一位

蕾切爾·薇姿迫於角色的限制,在電影中缺少了大放光彩的瞬間,但是也極具表現力,她也憑藉此片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她所飾演的薩拉充滿政治遠見,英氣十足。她利用女王對她的愛。在私底下掌控著國家的一切。但同時她也是女王唯一信任和真正愛女王的人。但她最後將兩人的感情當做了她獲得權力的籌碼時她就輸了。她可以奚落女王,討好女王,但絕對不可以擺佈女王。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而作為一部女人之間的權力周旋的遊戲,劇中的男性角色更多的只是具有一些象徵性的作用,但是依然是群星閃耀:喬·阿爾文(《比利林恩中場戰事》)、尼古拉斯·霍爾特(《皮囊》)、馬克·加蒂斯(《神探夏洛克》),片中的驚鴻一瞥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權力的牢籠困住所有人的野心

電影將時光倒流至18世紀的英國,故事取自公爵夫人莎拉·丘吉爾和安妮女王之間的真實事件。但影片對它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放大了薩拉、阿比蓋爾和女王之間三人的權力與情感糾葛。電影不為任何單個人物的視角負責也不去作累贅的辯解。宮鬥不是隱秘迎合愉悅感的技術競賽,權力也不是等待著被再度合法化的潛在推動,一切的扁平愚蠢本身就是荒誕與無意義的炫示。因而這些潦草可笑的人物在一地雞毛裡無意間撿拾到情緒的一瞬反而展露出一種面朝死亡的哀婉與深邃。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因為時代的原因,好萊塢的宮廷電影並不算多,但是整個世界之下將目光對準了這些特殊而敏感的時代的作品後,每一部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絕代豔后》中華美服裝的更替也抵不過人心腐朽的速度,《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告訴我們親情在權力面前永遠是那麼的不堪一擊,《瑪戈皇后》中波旁家族在宗教戰爭的腥風血雨落在了一個女人的頭上;《巴里·林登》是一個男人在權力中的上位史……幾乎每一部史詩都在告訴中我們權力之下,人類的渺小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蘭斯莫斯在本片中將人性與權力的探討置於荒誕的劇情,廣角的畫面中,在視覺上給人以疏離與旁觀的感覺,似乎在告訴我們放心的看吧,這是他們的人生,他們的鬧劇,他們的鬥爭,將一個人的一生血淚最後以喜劇的方式演出,是每一個小人物最終的落寞,原來,曾經在權力中的那些人最後也只是小人物罷了。塔西佗說:權力會奴化一切,而最後他們都成了權力的奴隸。

薩拉恃寵而驕,最後被權力反噬;阿巴蓋爾頗有手段,但最後就像薩拉對她說的那樣:你以為你能贏到最後嗎?她只是一時榮寵,而最後擁有權力的不過是女王;而女王真的一時無憂嗎?顯然不是,她在權力的鬥爭中失去了17個孩子,隨之也失去了她所有的愛與所有的激情,片中的女王似乎讓人覺得無法理喻,她想鬧便鬧,想哭便哭,偌大的王宮不過是她休憩的場所,權力於她不過雲煙,但她卻輸得最慘,她最後這能縮在她殘敗的軀殼中做著永遠長不大的夢,卻面對著永遠稀釋不完的痛苦。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寵兒》中最後的一個場景薩拉、阿比蓋爾和女王三個人的頭像重合在了兔子上,女王失去一個孩子便養一隻兔子,這些生活在皇宮裡的兔子,錦衣玉食,卻時而也遭人蹂躪,被關在完美的囚牢中,卻永世不得脫逃。其實,每個人都是兔子,從可笑到可悲,微弱燭火照亮著的,是一襲精緻背後的蒼白和鄙陋。這場王室的漩渦,權力最後才是真正的寵兒。

18世紀的英國,一場女人間的權利爭鬥,到底誰才是最後的寵兒?

人人都殺心愛之人,用真摯而傷人的話語,用控制慾,用挑剔,用操縱。

黃軒在《海上牧雲記》中的名場面將這種權力之爭淋漓盡致的表現:

親者為仇,愛人相殺,當局者明知是戲卻下不來臺,旁觀者心中暗笑卻盼著登場,這就是皇家,這就是帝王!

權力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遊戲,永遠都是我方唱罷你方登場;

權力也是一場繁華的大夢,卻讓人不得清醒;

權力更是真正的寵兒,而你我皆是它腳下的螻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