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月亮与六便士》中“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

Chloe1014


对于爱情来讲,只要有爱,怎样被对待都能忍受,没有爱,怎么对待都没用。只是你会发现“爱”与肌肤一样都是有保鲜期的,一旦过了期往往会变质,而且一个人的爱情观往往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改变。这符合爱因斯坦对物质世界的定义-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时空,也就没有绝对的事物,从而没有绝对的爱情。即使为爱而死,你的爱情也只代表临死的那一瞬间所想所为。一旦活下来仍然有可能改变。怎么理解海枯石烂?就是大海也有枯干的时候,巨石也有湮灭的那天,什么都会改变。


梁山伯与亭台轩


谁都没必要为谁牺牲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说: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很是不解,以为是翻译出错了。

于是特意去买了一本英文版,查看个究竟。

原文是这样的:“A woman can fogive a man for the harm he does her" he said,"but she can never forgive him for the sacrifices he makes on her account."

反复验证,翻译似乎没有错:女人可以原谅男人伤害过自己,却无法原谅男人为她做出太大的牺牲。

于是沉下心来,仔细思索一直未得其解,也许当时太年轻了。

但今日看到这一句话,却突然明白了。

人与人的关系不会因为牺牲而变得对等,牺牲和隐忍不能完美到凌驾于道德至高点,让人无法喘息,无法释放,无法忍受,这不是原谅能解决的问题。

谁都没必要为谁牺牲。

《月亮与六便士》斯特里克兰(男主)破环了斯特洛夫(好心男)的妻子布兰奇的婚姻,鸠占鹊巢之后又无情地抛弃了布兰奇。

而布兰奇从开始非常厌恶男主,而丈夫好心男出于对天才的喜爱,定要将生活困顿的男主接回家,布兰奇反对无果,一来二往布兰奇莫名其妙地爱上男主,好心男虽然崩溃却选择退出,还把家整个让出来给他们。

很明显男主并不爱布兰奇,最后弃她而去,布兰奇自杀终了。

这样狗血的剧情,在今年的综艺节目《一本好书》中被演绎了一遍,赵立新似乎成了毛姆的代言人,黄维德释演的斯特里先生,居然让人愤怒不已,我的愤怒不减当年。

这是一个人性极致的剧情,在老好人斯特洛夫的角度上看,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布兰奇的角度上看,是一次绝望的自毁。而斯特里说:我何必在乎你们怎么看我?

这太令人抓狂了,年少时读到此处,反而无感,如今却愤怒不已,因为懂了。

懂得人性之卑微,斯特里之卑微在于被理想绑架,理想如此疼痛却还要拼命追求。

老好人斯特洛夫之卑微在于没有血性,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他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绑架了布兰奇而不自知,只知道一味地对她好,一味地纵容,却从未问询过她的内心欲求。

而布兰奇的卑微在于在嫁给斯特洛夫之前的不堪的经历,斯特洛夫一厢情愿地牺牲自已,以为是在成全他人,事实上一步步把布兰奇推上了绝路。

布兰奇何尝不是一直在牺牲呢,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最终陪上了卿卿性命。

《月亮与六便士》这一段着墨并不算多,布兰奇在斯特里的心里似乎什么也没留下。

牺牲和自我牺牲根本都没必要,婚姻关系如此,亲子关系亦是如此。

现在明白,似乎有点晚了。

从某种程序上看,《月亮与六便士》被过度神化了,

当年初识毛姆,就觉得这人面目可憎,非善类。

但抵不住对他的作品的喜爱:《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都不可或缺。

《月亮与六便士》买过好几个版本,都不知道丢在何处了,只有英文版的这一本,

一直存留在身边,当年只花了7.10元购得的这本书,读到人性千面。


你好,我是珞历,爱读书写字。

关注阅读和内心修养,那是自我成长的捷径。

阅读是世间最美的时光,原岁月静好安静从容。

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愿一路有你相伴!



珞历


“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在亲密关系中,“过度付出”其实是一种自私行为,时间长了,它会比“直接伤害”更让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心理学视角,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过度付出会打破亲密关系的平衡状态

有一对夫妻,结婚近20年,男方突然提出要离婚,大家非常不解。

女方非常顾家,家里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全都一手包办,而且还异常好脾气,向来是不急不躁,从来不发脾气。男方性格正好相反,懒散,急躁,好在妻子对他十分包容。

看起来这一对夫妻很互补,但是在关系中表现不好的这个男人,却表示忍受不下去了。他说,妻子无可挑剔,全家人都觉得她为这个家付出一切,而自己无论做什么,在家人眼中都比不上妻子,感觉自己根本不被这个家庭需要。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付出与接受之间保持对等,关系才能够维持平衡,才能够走得持久。一旦打破这个法则,即便过度付出的一方乐在其中,不被需要的一方也会想要逃走。

2.过度付出会让对方产生低价值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想去麻烦别人,或者只是一味付出,不去接受别人的馈赠。

这种行为看起来很无私,但是被拒绝的一方感受并不好。因为,被需要才能体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一旦长期被拒绝,就会产生自己无用的低价值感。

在婚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出轨,并且选择的对象远不如自己的另一半?就是因为,他们在婚姻中长期感到低价值,找不到存在感。

找个更差的人,就能够填补他们内心的这种情感黑洞,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感。

3.过度付出会让人很难产生真实的情感联结

一个在行为上无可指摘、滴水不漏的人,看起来总是压抑又失真的。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指出一个人是有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其中,本我代表人的原始本能,超我代表道德准则,自我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

一个过度付出的人,其超我异常强大,严重挤压了本我,就让人显得不真实,别人也很难跟这个人产生推心置腹的情感联结。

总之,在一段关系中只有相互需要、相互付出,才能实现感情的正常流动。


创作者【双子姑娘】简介:管理学、心理学硕士;热爱文字创作,十年纸媒及自媒体写作经验;头条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专注心理学视角评书评剧评影。

双子姑娘


伤害痛,但如果过去了就过去了。内疚会种在心里,挥不去,洗不净,成为永久的包袱


一掌禅风


还记得电影《玉观音》里赵薇扮演的安心和柳云龙扮演的杨瑞吗?

杨瑞这个看似拈花惹草用情不专的小色男,却对隐姓埋名的安心一见钟情,百折不回,可以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远赴异地去追寻她,甚至还为此身中数枪差点丢掉性命。

但他获救后头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安心,头一句话问的就是安心,他不曾感到后悔,更不觉得这就是“牺牲”。

尽管差一点就真的牺牲了。

如果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为他(她)所做的一切都会是心甘情愿的,不会感到这是奉献,更不觉得自己是在牺牲。

牺牲这个词带有太沉重太强烈的悲剧意味,代表着于心不愿又不能不做的义务责任的承担,是被动勉强的,甚至是被逼无奈的。

这样殉道式的姿态等于无声的“我并不爱你,只不过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告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魅力的彻底否决,是对她个人尊严的剧烈伤害。

真正爱一个人所为他(她)做出的奉献,固然本人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牺牲,对方也不会这样想,因为他(她)也同样愿意而且可以这样做到。

所以,当一个女人感到对方是在为自己做出“牺牲”,肯定知道自己是被可怜着而不是被深爱着的。

谁会愿意做一个感情上的乞丐,尤其是“牺牲”这个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的施与,那更是一种心理沉重的负担。

所以,女人宁肯接受和原谅来自一个男人的伤害,最起码对方还当她是一个平等和需要重视的对手来看待,而没有把她当成没有人爱没有人真心在乎的爱情上的可怜虫。

而且,男人伤害了她,是他欠她的,他对不起她,需要在内心背负负疚感的是他而不是自己。

不计较甚至原谅别人的伤害,是能够得到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的。

这比欠别人的感觉会好很多。

所以为什么那句话说,施比受有福,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人都有尊严感,人人都不愿意被施舍。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仇意,欢迎您的关注。


情感领域创作者仇意


《月亮与六便士》中说:“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他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这句话,用来总结布兰琪对史特洛夫的态度,再合适不过。

文中,史特洛夫的太太布兰琪,曾被富家子弟抛弃,是史特洛夫,甘愿做接盘侠,收留并娶了她。

但是,布兰琪却失去了选择幸福的能力。

男人可以对她造成伤害,但并不能让她因此牺牲一辈子的幸福。

男人的牺牲,使女人一生不得自由。

史特洛夫想让思特里克兰德住到家里,但遭到了他太太的极度反对:

我求你别叫思特里克兰德到这里来。你叫谁来都成,不管是小偷,是醉鬼,还是街头的流浪汉,我敢保证,我都服侍他们,尽我的一切力量服侍他们。但是我恳求你,千万别把思特里克兰德带回家里。

读到此处,我与作者有同样的心情:这个女人真的很神经质。

虽说帮人乃情分,不帮乃本分,不愿意帮也没有什么。

但思特里克兰德有什么罪过?连街上的醉鬼都不如?

结合后面的故事发展,我觉得,她说她害怕思特里克兰德,也许,此时,她就感到日后会不可抑制地爱上思特里克兰德。



接下来,史特洛夫说:

你自己是不是也一度陷于非常悲惨的境地,恰好有人把援助的手伸给你?你知道那对你是多么重要的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不愿意也帮别人一下儿吗?

史特洛夫用当年自己收留布兰琪的事情来要挟她。

这时作者写:

你会觉得她身上的血液都从表面收缩回去,连两只手也一点血色没有了。她全身颤抖起来。

她妥协了,因为她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连生活中的小事,她也没有权利做选择。

即使最终她妥协了,但心里还是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情绪。

对于布兰琪来讲,她之所以跟了史特洛夫,并不是因为她真的爱他,而是对于“史特洛夫接受她”的回报,当然,这种道德上的义务成了桎梏她的枷锁。

她没办法对史特洛夫释放全部的爱,或许,连一点爱都不能。

因为不能做选择,所以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式的爱压抑了她的激情与欲望。

最后她妥协,那令人不安的平静便是沉静的恨,恨斯特懦夫为自己所做的牺牲,导致自己对生活毫无反抗之力。

男生的牺牲,时刻提醒着女人那不堪的过往

男人为女人做的牺牲,意味着,只要这个男人存在,就时刻提醒着女人:看,你那破败不堪的往事,我全都清楚。

所以一旦有机会逃离,她会不惜一切代价。



跟思特克里兰德在一起不久后,布兰奇自杀了。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而且全心全力的追求爱情。

这样性格的女人,对于史特洛夫的收留,只会让她觉得是施舍与同情,所以心里对他的恨,只多不少。

所以,即使最后无人收留,她也再不会回去史特洛夫那里。

爱情里,一方的牺牲,会使另外一方产生愧疚感。同时,也会束缚着另外一方,一旦压抑久了,就会转成恨意嫁接回牺牲的那一方。


无以言


《月亮与六便士》就书名而言,月亮代表崇高的理想,而六便士代表了平凡和现实。只要按部就班的融入社会追寻社会的法则,会幸福吗?

人一旦脱离了这种安稳的状态、需求心中的理想,势必会在痛苦和折磨中度过。看到这,也许你会认为这是本励志小说,其实不然,这本书没有给读者什么选择的意向,而是客观的将人与复杂的社会揭开,让读者真切的看到自己内心的所想。至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一次次的在做着选择,却又一次次的把选择推翻。

我原谅你对我的伤害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年过四十,为了自己当画家的理想抛家舍业,抛妻弃子,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踏上了饱经折磨的寻梦之旅。看上去是个励志的故事,但看到主人公为了实现理想的所作所为时,我相信你在佩服他的同时,也在厌恶他吧。主人公所追寻的理想,实际上是在追寻灵魂适合的栖息地,他的灵魂早已脱离了肉体的束缚。

布兰奇为了报恩嫁给斯特洛夫,但这并不是因为爱。斯特洛夫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老实的“好人”,通常当一个女生拒绝不喜欢的男生时,会说“你是个好人,但是……”,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个典型的“坏人”,他不同于平常人的思想,有个性、有才华、有魅力,特别是与那个“平凡的好人”她的丈夫斯特洛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布兰奇意识到她无法走进斯特里克兰德的世界,无法拥有他的爱时,彻底心碎了!

可悲的是,她的怨恨,她的愧疚无从说起。 是怨恨一个离经叛道的疯子吗,还是怨恨那个不懂自己的丈夫,或是怨恨没能把持住冲动的自己。是对背叛平凡的“好人”丈夫的愧疚,或是对自己的愧疚——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任何的情绪都毫无意义了,自己选择的路,一错再错,直到无法回头,裂痕不会因为你视而不见,而不复存在,这让她原本就脆弱的生活彻底崩溃!

其实,一个成熟有魅力的女人,背后都曾经历过感情的伤害吧,伤害让人成长。

我不原谅你对我的牺牲

而一个你不爱的人,他对你的付出和牺牲,则会让你背负愧疚和负罪感,甚至让你害怕,你的良心无法自由,而爱情是自由的、是随心而动的、是让你心情舒畅,是不累的。

对于布兰奇来说“好人”的爱是廉价的,对于“坏男人”来说布兰奇的爱也是廉价的。你只有真正懂得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你才会有价值,别人也才会珍惜和尊重你。打动人心的,很少是因为卑微的付出带来的感动。

一味的讨好付出最后感动的只能是自己

爱不是强加于人的,爱的付出并不是讨价还价的筹码,好像我为你牺牲了,你就应该顺从我,或者必须愧疚卑微的活着,变成了不能承受之爱。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心的为你好,绝对不是用牺牲来讨好,而是用你能接受的、你喜欢的方式,不是他认为你喜欢的方式,考虑双方的需求,在需求中取得一个平衡。一方的牺牲只会让对方心有芥蒂。 是否原谅伤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是情感的主人,是他欠了你;而与自我牺牲者的感情里,你是被动的,是你欠他的。

真爱是什么?

是冰心对铁凝说的,不要找,要等。

是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是舒婷说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姣姣de小核桃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根据法国传奇画家,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生平事迹写就的一部小说。


小说中,男主斯特里克兰原来是一个证券经纪人,薪水丰厚,妻子美丽大方,气质高贵,两个孩子健康开朗,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中产阶级家庭。

我们平常人坚持996式的奋斗,最终不就是想过上这种日子吗?

然而,突然有一天,斯特里克兰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理由是——他想画画。而他此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也没有表现出关于这方面的任何天赋。

不用说在当今社会,即使那个时代,他的这种做法也不得不让人认为是个奇葩,他的脑回路和一般人不一样。

无独有偶,正在他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另一个奇葩——施特略夫,把他真的当天才一样尊敬,并把接到了自己家里,也等于是引狼入室。

不久,斯特里克兰和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搞到了一起。可当施特略夫退出,离家出走后,斯特里克兰又离开了勃朗什,其实就是始乱终弃。

当所有人指责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时,他说出了这番有点儿拗口的话。


毛姆借斯特里克兰之口把深藏人性剖析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毒舌本性。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一个女人宁肯容忍一个男人不爱她,抛弃她,甚至是始乱终弃。也绝不想这个男人假装爱她,选择凑合在一起过,为了找个理由,还会冠上各种各样高尚的名头。

我认为,这当然是一种高级的想法,有点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生活中,我所见到的大多数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在凑合着过,为了孩子,为了面子,迫于亲朋好友的各种压力,即使两个人不爱了,甚至过得是有名无实的无性婚姻,也不选择分手或者离婚,而依然在苦苦的撑着,且在外人面前,始终是一副恩爱有加的样子。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不是斯特里克兰,也不是勃朗什,隐忍苦逼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如果头脑一热,选择潇洒走一回这种看似高级的行为,很可能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有些深刻漂亮的高级话只能看看听听,别太当真。


田获三狐


《月亮与六便士》中“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

伤害是可以量化的,即便伤到底,让人痛彻心扉,也总有办法可以治愈,无论是新欢还是时间,总会慢慢愈合。伤害在明面上,痛与恨都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每个人都会经历遇人不淑,或爱错了人。对方给予伤害,倒是很好的提醒,赶紧撤吧。

永远无法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很显然,心不在他那里的女人,每天被他的毫无底线的包容和忍让笼罩着,那种愧疚和无力是会让人窒息的。所谓道德绑架就是最有力的摧毁。以至于最终《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主自己结束了生命。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

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里,可以领悟到,爱到尘埃必然难以持久,卑微的爱一定是换来背板和不珍惜。毫无原则的退让,也并不能让爱延续。所以,做自己,爱自己,完美的爱自然会来垂青你。学会在平等中,享受偏爱。


读书写字讲故事


这句话是特里克兰德对勃朗什的爱情非常到位的概括。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高更为原型 , 塑造了一位愤世嫉俗、执着追求身心自由的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这句话是思特里克兰德害死了勃朗什之后说的,在我看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女人能够承受因爱而致的伤害,却承受不了没有爱的感情施舍。


一、 这句话的故事场景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岁时,放弃自己的家庭、事业,离家出走去实现自己早年相当画家的梦想。在巴黎期间,思特里克兰德穷困潦倒,善良的施特略夫不顾妻子勃朗什的反对,把他带回家照顾。然而思特里克兰德不仅不感激之情,反而占有了施特略夫的妻子,最后导致了勃朗什自杀身亡。

“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是别人责备思特里克兰德无情时,他自辩说的话。因为他知道勃朗什在怀了孩子后被人抛弃时,遇到施特略夫后两人结婚,施特略夫的爱情伟大到卑微、愚蠢,没有自我,而勃朗什对他的感情却仅出于感恩与依靠,所以思特里克兰德感觉勃朗什不幸福,所以说出这么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观点。


二、 斯特里克兰德与高更

《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与画家高更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尽管二人国籍及生活的细节部分等存有差异,但基本的人生轨迹仍是一致的。对理想的狂热追求,以至于使他们抛家舍业,流浪路上的又是穷困潦倒,但他们心中的那团艺术之火始终熊熊燃烧。他们好像就是为艺术而生,其他的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逃避责任,玩弄别人的感情,但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生注定是颠沛流离,注定是个悲剧。


三、毛姆所表达的爱情观

在毛姆看来,爱情不可靠,婚姻是枷锁,因此他认为人要勇于跳出牢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目由和解放。

先说一下毛姆的情况,毛姆幼年丧母,缺少母亲的庇护一直是他永远的痛。毛姆个子矮小,还有口吃,受尽周围人的嘲弄,塑造了他自卑、孤僻和敏感的性格。毛姆的感情生活也是不顺利的,交往八年的恋人苏.琼斯,并没有给他想要的结果,自己的妻子西莉,虽然满足了自己的虚荣,但是毛姆又对这种建立在利害关系上的婚姻感到羞耻。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毛姆失败的感情经历,他对女人是失望的,所以,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表现出对世俗社会的背叛和逃离,他追求自由,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毛姆对女人的厌恶倾向,受到叔本华的影响。叔本华在他的《悲观论集·论女人》中,对女人的评价是极低的。他在书中讲到“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挑琐碎.缺乏远见.....”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也会有类似的观点,他提到“女人的一种恶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讨论自己的私事。”、“女人总是喜欢在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只有女性才能以不息的热情把同一件事重复三遍。”


在毛姆的作品中,通过对女人的失望,表达了爱情的不可靠性,流露了作者对爱情的悲观失望的情绪。像如《月亮与六便士》中,有夫之妇勃朗什,爱上对爱情失望的思特里克兰德,这注定是个悲剧。勃朗什可以为思特里克兰德做一起,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只把她当做绘画的工具,这种不对等的感情,最终以勃朗什的自杀谢幕。

毛姆借思特里克兰德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在他看来,爱情一定要有爱而不是施舍。在这种爱的基础上,欲望得到满足,但又不谈应付的责任,这就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在这种畸形心理的引导下,毛姆似乎在亵渎感情而把女人只当做一种工具,具有浓厚的男权主义色彩。

1.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2. 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

3. 赛琳娜.黑斯廷斯《毛姆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