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顯赫人物,其門下出了四大高徒(孫臏、龐涓、蘇秦、張儀),他本人也被尊為縱橫家始祖。鬼谷子智謀超群,懂人性,能看透人心,識人的本領也很高超。

雖然鬼谷子說過“相由心生”,但他也不贊成以貌取人的說法,因為他認為:“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僅僅通過外表去看人,就如同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子一樣,是看不到全貌的,比喻這種看人方法不準確。

如何正確看人呢?鬼谷子緊接著說:“不離形,不拘法,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其相之善者也”,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於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這才是善於看相的方法。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如何從無形無聲中去識人呢?老祖宗的以下3種識人術方法,非常實用,可以幫你全方位看透一個人,看人八九不離十。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學習!

1、看心;

看一個人的內心,主要看是善是惡,看他心上是否有毒,何種毒呢?

曾國藩在《治心經》中說“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日欲”,意思是說:治心的方法,應先除去心的毒害,外在的毒惡是憤怒,內在的毒惡是私慾。

因此,我們看心的關鍵,就是看對方心上是否有外顯的陽惡——憤怒,以及內在的陰惡——貪慾。而這兩者都是佛家所說的不善根,是萬惡的根源,需要人們力求戒除。

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總是滿臉的憤怒,充滿殺機,則說明此人“陽惡”太重,不宜靠近。正如《菜根譚》中所說:“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遇到滿臉怒氣、自以為是的人,在他面前就要小心提防,少說話。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神態奸詐,貪財好色,則說明此人內心充滿慾念,“陰惡”太重,也要小心提防。正如《冰鑑》中所講:“眾方稱言,此獨冷笑;深險難近,不足與論情”,在眾人言笑正歡的時候,他卻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見這種人冷峻寡情。這類人城府深沉,居心險惡,不能跟他們建立友情。

反之,當一個人內心充滿善念,則會很少在外表現出憤怒,經常是一臉慈祥;也會很少流露出私慾過重,往往淡泊名利,寵辱不驚。

所以,《易經》中說“君子以懲忿窒欲”,真正的君子應該善於修心,善於控制情緒和慾望,剋制住憤怒,斬斷過度的慾望!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2、看身;

從整體上看完心,我們再從局部來看身,即:通過行為舉止來識人。因為“行者心之表”,行為是心性的外在表現,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他的禍福吉凶。

曾國藩在《治心經》中說:“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剛惡日暴,柔惡日慢”,意思是說:治身的方法,一定要防備身的惡患,剛烈的惡習是暴躁,柔懦的惡習是散漫。

如果一個人神態暴躁,驕傲自滿,則說明此人是“剛惡”,容易後面招致大禍患。識人書籍《冰鑑》中定義這是“狂態”,比如說,衣著不整,不修邊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無人等等。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神態舉止中經常流露出驕傲之情的人,往往是“滿招損”,先狂而後亡。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如果一個人看起來很柔軟、懦弱,則說明此人是“柔惡”,也容易因為懶散懈怠而一事無成。正如曾國藩所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百種弊病,皆由懶惰生,一懶則百懶,一事懈怠則事事懈怠。

識人書籍《冰鑑》中定義這是“疏懶態”,比如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分場合,不論忌宜,做事情拖拖拉拉,自由散漫,毫無組織,毫無紀律等等。

為人處世,要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容易靡廢,誰都可以欺負你;太剛則容易夭折,人至察則無徒。做人過於強勢,顯得很暴躁霸道;做人過於軟弱,又顯得很懶惰散漫,都是屬於心上有毒,然後展現在身體上的惡:剛惡和柔惡!

反之,一個人懂得剛柔並濟做人做事,該剛強的地方強硬,該軟弱的地方示弱;對外與人和睦相處,用來克服“剛惡”;暗地裡發憤圖強,自強不息,用來克服“柔惡”;則可謂是一陰一陽,剛柔並濟,深諳中庸處世之精髓,也更容易人緣好,做事情也更加順利,人生的福氣也更多!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3、看口;

從看心到看身,再到看口,一步步具體和細化,但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為什麼看人要看口?因為如鬼谷子所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我們讀懂了一個人嘴巴,也就讀懂他本人!

曾國藩在《治心經》中說:“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慎言語,曰節飲食”,意思就是說:治口的方法,有二者要交互警惕,一是謹慎說話,二是節儉飲食。

看一個人口,看他說了什麼話,便可大概知道其內心世界。比如說,某人遇到高興的事情,就樂不可支,哈哈大笑;遇到令人惱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大爆粗口;而且事情一過就忘得一乾二淨,這種人就是陽剛之氣太盛 ,其氣質接近於"粗魯"。

還比如說,大智若愚,慎重言語,不惡語傷人的人,往往更有修養;整天喋喋不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人,往往情商很低,容易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老子在《道德經》最後一章說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

這也和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相仿,都是告訴人們,要提防說漂亮話的人!

口主要有2個功能,一個是說話,一個是吃東西。一般來說,慾望多的人,對事物也貪婪,不懂得節制食慾,喜歡大吃大喝,貪圖享受。

甚至很多時候,人的墮落,就是從貪圖口舌之快開始的。滿足粗茶淡飯的人,他們的操守大多像冰一般清,玉一般白;而追求華服美食的人,他們多數都甘願卑躬屈膝當奴才。所以說“志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人的志氣總是在清心寡慾中顯露出來,人的節操都是在追求物慾享受中喪失殆盡。

曾國藩甚至說:“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為樂”,君子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滿心懷的是天的道理,所以就把順從道理當快樂。而小人滿肚子裝的都是慾望,所以就把滿足慾望,滿足口舌之快當作快樂。

爽口物多終作疾,美味的食物吃多了,終究會對身體有傷害。因此,我們看人看口,看他是否慎重言語,能夠管住自己的食慾,便可大概判斷其人品和品性如何。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


結語:

如何全方位看透一個人?學習老祖宗的這3種識人術——看心、看身、看口,看心時主要看對方的憤怒和私慾,看身時主要看對方的暴躁和散漫,看口時主要看對方的言語和飲食,往往就可以看人一看一個準。

心、身、口三者都有不好的方面,如何治理呢?曾國藩在《治心經》中也是給出了秘方:以禮來居守恭敬,以樂來導致和順。外表剛強的惡習 ,用和來調適它。內裡柔懦的惡習 ,用敬來把持它。飲食的不節制,用敬來檢束它。說話多的過失,用和來收斂它。

同時,我們看到一個人身上有“恭敬”和“和順”的氣質,也可以判斷此人身上的心毒較輕!老祖宗的以上3種識人術方法——看心、看身、看口,非常實用,幫你看人八九不離十。大家不妨試一試!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