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人类从原子社会到信息社会,将近100年的时间,生活方式已经翻天覆地。我们对艺术的欣赏方式,却和几百年前没有太大区别,大部分时间依然在美术馆,与作品之间进行着基于物质的“在场”交流。

2020年2月到3月,新冠疫情让现实世界的艺术活动停滞,讲了近10年的艺术数字化,迎来了崭新的挑战和契机。中国艺术生态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艺术家尝试数字化创作,2010年代个别美术馆开始数字化,在近期,才开始全方面加速。我们终于看到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尼格洛庞帝在1995年就讲到的状态:

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

数字“良樂”


UCCA副馆长尤洋刚刚决定在快手举办音乐会时,很多朋友认为艺术展示在如此大众化短视频平台不是太合适,艺术应该是高雅的,而短视频是今天社会庸俗化的一面。作为策展人,尤洋觉得这个平台简直再合适不过。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根据乐队主题不停变换滤镜的主播尤洋

2月29日晚上8点,“‘园音’在线音乐会:良樂”在快手开始直播,繁体字“樂”有乐和药双重意义。艺术家是知识分子,与流行文化领域里的明星同在一个平台演出时,更要显示其价值与用心。

连续4个小时的音乐接力,除了坂本龙一和庞宽、彭磊,其他艺术家的大众熟知度并不高。彭磊是以彩蛋形式介入的,在前期宣传里没有任何露出,直播的重点是艺术而不是明星。最终这场音乐会累计观看人数达300万,点赞数超过100万次,同时在线人数峰值也超过了10万人次。这是线下艺术活动不可能完成的流量。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园音作为艺术项目,2019年11月由艺术家秦思源在合艺术中心录制并呈现。那是紧邻故宫的一个四合院,院子中央注成水池,我去观摩过两场录制,能感受到凉风、水波以及院子里草木的味道。音乐人伴随水雾,掀起一场场声波传送,场景看起来和现实有点距离。完成后的视频搬到UCCA展厅是在12月,持续到2020年3月,原计划这期间举办4场活动,办完2场后,疫情就来了。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合艺术中心 秦思源“园音”录制现场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合艺术中心 秦思源“园音”录制现场

园音在本质上,是即兴拼贴音乐人探讨即兴演出和时空的关系,这与网络直播的手法不谋而合。2月上旬,在各方需求与推动下,“良樂”计划确定执行用了10分钟,从决定到呈现用了3周时间,除了庞宽,其他乐手都是第一次直播,专业上却没有任何逊色。

冯梦波是中国最早运用数字技术的艺术家之一,30年前就开始做互动艺术。他把这次直播的技术问题整理成几万字的长文,为了配合音乐呈现,他不仅购买了专业直播设备,还设计了灯光、空间,提前录制了MV,邀请了他最喜欢的摄影师老安来现场拍摄,和新裤子乐队的庞宽、彭磊搭戏,很多观众嗨到开始在家里蹦迪。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冯梦波和“两室一厅”的直播间,彭磊作为彩蛋出席

直播结束,第二天就到了学校直播上课的时间,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梦波教授在白天,用同样一套直播设备,开始了在线讲课,躁动、娱乐、创造、治学,在一个场域、一个中心爆发。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坂本龙一的演出是音乐会的高潮部分。由于“园音”的属性,这次直播将他对艺术的理解发挥尽显,为了保证效果进行了提前录播。坂本龙一使用了瓦片、碎石制造声音作为开场,用医用废料回收制作的马林巴锤敲击武汉生产的镲片,视觉上,惯用的黑白色调呈现出极简的直播画面,气场强大。

这种场域的创意、布局和巧思,以及隐喻的深度,是大众流行领域的直播网红无法提供给受众的。

如果只是照搬线下模式,将艺术家组织起来,一个个来进行演出,或者把线下的图片放到网络上,本质上只是艺术传播项目,观众并无真实的艺术感受。如何激发平台特性,有机连接观众,是UCCA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UCCA最需要的东西很明确,一是流量,二是更广泛的观众群,三是技术,这三点快手都具备。

很多人认为短视频庸俗,和当代艺术无关,尤洋觉得这些人没有想明白。“当代艺术就是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图像生产的美学和机制。中世纪观众去教堂感受艺术,今天图像生产机制发生了变化,对艺术的感受方式也在变化。艺术工作就是要了解真实的世界,让自己的创作影响到更多人。”他认为快手对文化的理解力非常强,覆盖了全阶层的人群。UCCA美术馆空间全年人流量最多100万,快手1天就是3亿多用户。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园音’线上音乐会:良樂”夏雨言专场片段。服装由上海滩提供

与UCCA长期合作的上海滩很快就作为赞助方加入,赞助了尤洋在主持时穿的唐装,还有其他几位乐手的衣服,以及一部分现金。但由于这是一次公益活动,并不营利,现金全部用在宣传上。快手的流量,也是赞助商看重的一方面。

直播时候的观众刷的礼物也计入这次活动的收入。坂本龙一演出时,脱口秀明星李诞刷出一颗显眼的火箭,价值500元,这可能是整场音乐会单笔金额最大的“赞”。文化艺术的粉丝在社会环境中属于收入高、品味好的人群,但比起来给美女帅哥刷礼物的炫耀性消费人群,文艺粉只是礼貌赞赏,虽然整场直播收到2300万多个赞,单笔金额却都非常微小。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坂本龙一直播截图

UCCA在2012年与谷歌开始合作数字美术馆的建设。执行“良樂”直播的UCCA lab实验室,所操作的80%的项目都不在美术馆里。尤洋认为现在的艺术行业过于保守,还是喜欢在一个艺术展览空间的房子里去呈现。时代早已经不同,艺术要想办法有新的变化。


云端艺博会


2月9日,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刚刚宣布取消,紧接着,上半年的艺博会纷纷宣布取消。一位798的画廊主在这一天就开始担心未来疫情反向输回的情况,全年活动都取消的话,对画廊业会是致命打击,于是他建议在艺创始人谢晓冬举办在线艺博会,此时的在艺不久前解决了大额支付的技术问题,可以支付单笔50万元、单日3000万的额度。

3月,在艺小程序的技术进一步完善,于是博览会定在3月5日到18日,以“云端艺术周”的形式举办博览会,31家画廊、26家美术馆、24家拍卖行参加了这场在线活动。相比于线下活动,这场在线艺博会对他们来讲只有信息的传输,并不牵扯太大成本。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为了易于分享和支付,在艺选择了微信小程序而不是APP来完成此次在线艺博会。小程度的搭建用了3到4天的时间。20多人的团队,涉及商务、内容、媒体3个部门在2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艺博会的网络沟通和内容建设工作。其形式与线下展会几乎一致,赞助方除了有艺术机构和拍卖公司,还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本来也是线下艺博会赞助的常客。

和线下艺博会相比唯一的区别是除了没有实物的运输和展示,以及针对实物的安保工作,这些工作,是线下展会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板块。

艺术品市场的数字化程度一直很慢,和产品本身非标且贵的特性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即便刚刚完成了大额交易支付技术问题,也有可能面临用不上的尴尬境地。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交易的实时性也不是画廊主参加艺博会的主要目的,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谢晓冬真正想搭建的是品牌传播和获客的平台,他认为这才是艺博会的本质。

“艺术品不是刚需,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销售,品牌属于长期价值。”

为了获客,艺博会还需要帮助画廊做内容生产,预期效果是每家画廊都有一个小视频展示,但这对于大部分画廊来讲,难度很高,时间也来不及。他们就安排了“路演大厅”这样的板块,给每家画廊一个叙述结构,来介绍展示艺术家、作品以及画廊本身。同时在搜索上,做到更多元,可以按照地区,也可以按照价格。3月底,在艺计划给每一个小程序商户,上线直播服务,让画廊可以直播销售艺术品。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为了更好的与潜在客群沟通,画廊主们纷纷开始直播

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夏季风、玉兰堂画廊 伍劲 直播截图

下:艺术维C C小姐、3812画廊 许剑龙 直播截图


线下艺博会以展览作为中心,在线艺博会以内容运营作为中心。

整个计划当中,谢晓冬最希望推进的是艺术品价格透明化,这几乎是老生常谈的行业问题,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价格透明会丧失艺术品的神秘性以及弹性操作。中国的二级市场拍卖公司的成交一直高于一级市场的画廊,毕竟参加拍卖有估价、可以竞价、还能比价。但作为在线艺博会,这次还是对70%近1000件作品标注了价格。很多画廊并不会选择价格过高的作品参加在线艺博会。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2020年对于很多机构都是难过的一年,但对本身就做互联网的谢晓冬来说,他预计今年在艺会有比较快的发展。这次疫情,也让他对客户服务这件事,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谢晓冬用陆军和空军来比喻画廊业,其实对于艺术生态也是,不能只有一个部队,全面防御才能抵御风险。线下沟通、长期信任依然是艺术品销售几百年来的惯例。

在线艺博会除了解决线下无法举办的画廊展示,也吸纳了一些因为疫情临时取消的艺术项目。比如原定于2020年2月22日举行的中国艺术权利榜颁奖典礼,场地、流程以及赞助商全部确定的情况下,因为疫情的发展而取消,于是,榜单改在其公众号ART POWER 100 和在线艺博会公布,也完善了它们各自的功能。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中国艺术权利榜举办的线上展览

生活节的在线生存


“妈妈爸爸生活节”是北京当代艺术基金的原有活动,在2013年和2014年举行过两届,以线下活动,销售门票的形式进行。2月9日,他们决定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再次举办。一星期后,也就是2月14日,活动上线。每天直播3到4场,表演、音乐、设计、视觉艺术等各领域的80多位KOL开始直播自己的居家创作与生活,95%的参与者第一次尝试直播。

马东、邱晨、黄执中作为开场,像开在线会议一样,直播了他们各自对好奇心、网课、在线办公这些话题的理解。马东在这场直播结束时讲到“人的一生,只有大脑和心脏不会停下来,我们现在只是身体被禁足了,心也许就更变得更活跃”。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邱晨、马东、黄执中正在直播

《奇葩说》的很多辩手都参加了这场活动,数字化让行业间的壁垒迅速消失,关注艺术家的人群很大一部分也关注《奇葩说》。

艺术家们多是直播宅在家中的日常状态,有些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有些是家庭的生活细节。郭鸿蔚的播出角度需要有一个俯瞰的手机正对着儿子的绘画作品,他需要出镜进行讲解,同时用另外一台手机和网友互动。由于角度特殊,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就赶紧找了手机架闪送过去。郭鸿蔚还学会了如何在计算机上推流,也就是把事先采集好的内容传输到服务器。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郭鸿蔚直播截图

推流和使用不同的直播软件成了极少接触网络直播的艺术家群体,在这个疫情期间get到的新技能。胡斐也觉得这应该对他们的未来创作,有新的启发。

在线项目运行时间,基金会雇来两名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帮忙,对胡斐来说,难度极大的在线技术工作,在两名年轻的学生手上,轻松到就像在进行平时的生活。

直播16天,新浪微博#妈妈爸爸生活节2020爱心版#话题在二星期内达成了9851讨论,1942.4万阅读。坂本龙一的不插电钢琴视频观看人数在4天内达到2000万,在bilibili上最高在线观看数达到3.8万,日均观看数达到1.5万,日均弹幕数2000。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坂本龙一

Photo by Zakkubalan

Ⓒ 2020 KAB America Inc.


疫情的发展、在线项目获得的数据,以及艺术家对直播的热情,让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改写了2020年的发展计划,新增了更多在线项目,发展和推广的部门拓展在线管道的合作的可能性。且基金会本身就没有实体场馆,本质上就有一定的虚拟性。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艺术家李姝睿和音乐人李带菓带着宝贝“铁蛋”一起,向大家展示了疫情期间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艺术家李姝睿直播截图

数字化提速了艺术活动的效率,又极大降低了成本,重新定义了人与艺术的关系。最后这一公里马上就会走到,我们期待,迎接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留言给我们,你希望它是什么样貌?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左:艺典直播中藏家周艟展示自己的潮玩收藏

右:许知远在淘宝直播


文 |《艺术商业》岳岩

图 | 网络

艺术生态数字化,到达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