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紅外激光會不會致盲?

在視頻監控領域,夜視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在夜晚等黑暗環境下,監控攝像頭如何才能看得見呢?

科普:紅外激光會不會致盲?

一般情況下,視頻監控廠商會採用兩種解決方案:微光夜視或紅外夜視。

微光夜視,或稱星光夜視,通常是通過增大光圈(進光量)和使用增強感光芯片等技術實現的,只要外界環境有些許微光即可(甚至可低於人眼能分辨的最低亮度值),畫面通常是彩色的。該技術需要被動接收外部光線,缺點就是在無光環境下無法成像,有一定侷限性。

紅外夜視,一般是通過發射裝置主動對外發射紅外光,鏡頭再接受物體反射回的紅外光通過感光芯片進行成像,該技術的夜視畫面一般是黑白的。

(除此之外還有紅外熱成像技術,但一般民用監控較少使用該技術。)

科普:紅外激光會不會致盲?

▲圖例:一款多傳感器攝像頭

筆者以前在做視頻監控測評時,接觸的紅外夜視攝像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功率較低、發射普通紅外光的,一種是功率較高、發射紅外激光的。普通紅外光的照射距離較近,最多幾十米;而紅外激光的照射距離則非常遠,可以達到數百米甚至更遠。

大家都知道,普通激光(可見光)直接照射到眼睛可能會致盲。但紅外線並不是可見光,肉眼不可見的紅外激光會不會致盲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普通激光(可見光)致盲的原理:

普通激光如果直射眼睛,激光束會穿過角膜和晶狀體,直接聚焦於視網膜黃斑區。黃斑區是人視覺最敏銳的地方,但黃斑的熱量擴散功能很差。如果進入眼睛的光線達到一定能量級,感光細胞溫度就會迅速升高發生蛋白質凝固變性,這是一種不可逆的損傷,會造成永久失明。

一般來說,功率達到5微瓦(mW)的激光即可短時間致盲,比較安全的激光功率需要低於1微瓦。

生活中最常見的激光用品是激光筆,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分級標準,只有 Ⅰ 級激光筆(或類似激光裝置)是安全的,而從 Ⅱ 級(功率達到 1 微瓦)開始就必須加貼永久性、不易除掉的標籤,提醒使用者注意,嚴禁盯著激光看。(生活中激光筆一定不能隨便讓小朋友玩,最好放在他們接觸不到的地方保管。)

科普:紅外激光會不會致盲?

而紅外光激光是不會被人眼看到的,因此紅外激光的危害會容易被忽視。

與可見光激光不同,紅外激光照射眼睛時,大部分會被眼角膜吸收掉,不容易再穿透晶狀體到視網膜上。但是如果能量較高的話,紅外激光會對角膜產生損傷作用,主要引起角膜炎和結膜炎。患者可能會感覺到眼睛刺痛、流眼淚、眼球充血、視力下降等。

(另:紫外激光可穿透到晶狀體,可致晶狀體及角膜混濁。)

難怪筆者以前做紅外激光監控攝像頭的測評時,會被前輩提醒注意:不要在開機後接近攝像頭的紅外激光發射器!(那時測評的很多產品都是廠商提供的白板樣品,標籤不一定齊全)

當然,正常上市的所有激光電子產品,都需要在明顯位置標示有著安全等級編號的激光警示標籤。


科普:紅外激光會不會致盲?

▲激光警示標籤和FDA激光安全分級

提醒大家在使用任何一款帶有激光功能的產品時,都需要注意相關的提示標籤,注意好眼睛的防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