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帶大王”曾憲梓的特別面試展開,淺談面試“三要素”

如果說簡歷是你給企業的第一印象,那麼現場面試就是實打實的“相親現場”。相信大家應該看過很多的面試技巧,也知道怎麼去“對付”面試官。

但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可能並不一定是在網上能看到的,畢竟外行人寫面試技巧的文章,我看的太多了,沒有什麼值得借鑑的,而作為招聘官的我,接下來帶給大家的,將會是很新的東西。

從“領帶大王”曾憲梓的特別面試展開,淺談面試“三要素”

—真正的面試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將看到的是面試官對面試的看法,相信會給各位一點啟發,我會“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的特別面試展開,從面試類型和麵試技巧兩個方面跟大家聊聊面試。

去年9月剛去世的“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或許大家對他並不是很瞭解,他是香港金利來集團的創始人,他曾經有一場特別的面試:

在用於面試的辦公室門口放著一把倒地的掃把,在面試的所有人中,有人會扶好掃把,有人視若無睹的一腳跨過,最終結果是一腳跨過去的人,失去了錄用的資格。

  • 面試類型
  • 在大家的認知裡面,相信接觸最多的應該就是“填寫表格—寫測試卷—面試”的大致“流程”,再高級一點就是二維碼填寫信息,或者電子操作。但面試並不是固定的,它可以奇葩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在這裡可以跟大家做個分享:

    類似這種奇葩的面試,還有很多,比如爬樓梯檢測是否適合做推銷員、看面試是否遲到確定面試資格、以及耐心填表等各種類型的面試模式。

    說這些,是要告訴大家,在你進入一家企業的“領地”開始,其實面試就已經開始了,很多人連面試最初一輪都沒有過,就被刷下來了。

    所以說,不要覺得什麼都無關緊要,很多時候,看似無關的事情,其實就是對你的一場考驗,不管是品行還是素養,技能還是心態,進入“面試戰場”,任何輕敵的表現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 面試技巧

    上面我說到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屬於行為面試範疇,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面試上,在說要正題之前,我要給大家說一個心理學名詞:相似效應。

    要知道心理學在職場上的應用是非常廣的,所以這裡給大家提一提相似效應,告訴大傢什麼是相似效應。

    相似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會引起對方喜歡、認可以及友善的態度。

    《戰國策·齊策三》中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說法跟相似效應有異曲同工之處。為什麼要說到這個效應,接下來的內容我們會涉及到,往下看!

    從“領帶大王”曾憲梓的特別面試展開,淺談面試“三要素”

    —解讀面試技巧3要素

    既然這個部分說的是面試的技巧,那接下來的就要從面試的過程3要素展開討論,下文會從面試的準備,經過,結果三部分一一給大家說明:

    • 1,首先你要了解這家公司(第一要素:準備)

    我在做面試官的時候,我喜歡問一個問題“你瞭解過我們公司嗎?”,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引出兩個不一樣的答案,如果回答說是,那麼應聘者很習慣性的會代入一個環節,那就是對比環節。

    把之前的公司與現在面試的公司,會做個對比,那麼面試官會從中瞭解到更多的詳盡的信息,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應聘者的謹慎程度,至少他來公司面試,是經過選擇的或者他是瞭解過的。

    如果回答是否,那麼可以判定的是,應聘者對去哪一家公司並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是能滿足他的需求,不管哪一家公司都可以,那麼對於“忠誠度”方面而言,他的分數並不高。

    或許應聘者包括有些面試官,他會認為這只是順帶的一說,怎麼就能帶出那麼多信息?這不是瞎忽悠的吧。其實並不是的,這是提醒各位,越是去面試大型公司,越要看這家公司的信息,越是要做好面試前的準備,如果他不問這個問題還好,如果他問這個問題,那麼肯定是有理由的,可不要忽視了。

    • 2,其次要了解你的面試官(第二要素:經過)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中國古諺語

    • “討好”面試官

    性格各異的面試官,喜好也是不一樣的。除了乾淨、整潔的外形是基本的印象之外,面試的時候,需要應聘者在第一時間判斷出面試官的基本喜好。

    有些面試官喜歡開放性提問,有些面試官喜歡“YES”OR“NO”的選擇。不同的面試官,你的回答,就要按照他們的喜好走。畢竟上級領導總是喜歡那些跟自己“志同道合”的“聽話”的員工,特別是新員工。

    這個時候正確運用相似效應非常重要,就是應聘者要“問有所答”,說的直白一點,那就是從現在開始,就要 “討好”你的面試官,當然這裡所說的“討好”並不是貶義,而是準確理解相似效應並準確的運用。

    運用的好,你在面試官的心裡加分就會爆發式的增加,如果運用的不好,或許“懷才不遇”就是你的標籤。

    其實我們平時所說的“口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相似效應運用不好的結果。但是大家需要明白一點的是,這跟迎合是兩碼事,可不能混為一談。

    • 注意面試質量

    在“討好”的基礎上,應聘者還要多注意的是,要順著開放性的思維,儘可能的將對方想要了解的信息表達出來比如面試官會問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其實他要的結果,無非是從這一件事中,提取出你跟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的共同點。

    如果你準備工作做到位的情況下,這點並不是很難,但是在結束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加上一句“經過這件事,我覺得……”總結。讓面試官意識到“我的選擇是沒有錯的,這個人確實有這方面的能力”,那麼你的面試就是高質量的面試了。

    如果時間上允許,而且面試官也不討厭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的表露自己的需求,這裡所說的需求就是你對這份工作的期待,以及最實際的勞動報酬。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面試官開始遊離或者心不在焉,那麼請立即停止,因為再說下去,或許就會敲響“喪鐘”了。

    從“領帶大王”曾憲梓的特別面試展開,淺談面試“三要素”

    • 3,最後靜候佳音(第三要素:結果)

    正常的面試下來,是否能進入複試或者錄用階段,面試官心裡會有所確定。這個時候,我們要讀懂很多面試官的肢體語言以及客套語言。

    如果在肢體上,面試官表示要與你握手,那麼複試環節的可能性非常大,握手,說明你們溝通的比較暢快,面試官的心情非常舒暢。如果面試官直接走人,說明待定的可能性會更大,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他不太適合表露太多的信息。

    至於說客套話,不用我說太多了,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數才對。“好的,今天的面試就到這裡,請耐心等待我們的通知…….”、“我們接下來還有幾位候選人面試,如果有最終選擇,我們會電話通知您…..”等等。如果你聽到的是這樣的話,那麼被待定或者被淘汰的結果基本已經確定。

    從“領帶大王”曾憲梓的特別面試展開,淺談面試“三要素”

    —如何拯救你的“面試”

    如果是“即將待定”的這個情況,我教給大家一個辦法。使用辦法是有前提的:能看出你可能會被待定。那麼在即將結束的時候,請多問一句“請問,我想知道一下,我跟你們的崗位需求差距比較大的是哪裡”。

    如果你被淘汰的話,面試官會把真實的情況告訴你,如果是跟這個崗位的主要需求有差距的,那麼就算去拯救,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面試官說有和工作有所差距,那麼你可以在這個時候,動用你最快的腦筋,在這點上面把你認為你做的最好的一面,再做個補充說明,事實證明,補充說明在有些時候還是有效果的。那麼至少給了你一次補救的機會如果還是沒有錄用,那麼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從“領帶大王”曾憲梓的特別面試展開,淺談面試“三要素”

    —總結兩句

    其實網絡上有很多面試的技巧,如果大家把這些技巧都學會了,再來看我的這篇文章,相信能更好的領會,如果沒有看過太多的技巧,那麼看過我這篇文章,相信我,你的面試技巧,也不會比別人差,大家覺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