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原來to B市場最後還是一個流量生意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文 | 特約觀察員 孫國輝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在全球被新冠拉入深淵的時候,中國因為過去2個月的全民同心,快速地控制了疫情。在疫情中被突然推到風口的遠程辦公,會在之後何去何從呢?是會繼續一飛沖天,還是過後迴歸平靜?

其實自PC與網絡發展之後,遠程辦公一直就是信息化領域一個重要的話題,傳統軟件廠商比如微軟最早的Office+郵件和Teams,AVAYA語音電話會議,Cisco收購的Webex,Citrix(思傑)的XenApp和虛擬桌面,各種廠商的VPN技術等等,那為什麼我們在“新冠”疫情下說到的遠程辦公的主角不是它們,而卻是幾個新進入這個領域的玩家拼命搖旗吶喊呢?

同樣的需求,不同的客戶,不同的機會

這次疫情下最大的挑戰是“無接觸”:正常上班見面時完成的一般性工作,在當下不能見面條件下能繼續完成,例如開會溝通、蓋章等等。而如果以前正常狀態下通過已有系統完成的工作,其實已然能實現(除非公司沒有部署VPN),在疫情下並不特殊。

所以“無接觸”下的需求,就是遠程視頻會議、電子簽章等以前因頻繁見面所以不太高頻的需求,即“場景替代”性需求。這些需求更多來自於單一、或少量辦公地點的中小型企業和組織(學校),因為他們原有遠程需求非常少。而大型的企業、機構,尤其是跨國或者多辦公地點的公司往往具有了這些能力,比如部署了Webex,微軟的Teams等等,這次疫情爆發帶來的壓力更多顯示在增加併發量,購買更多許可上。

所以疫情帶來的最大需求,是來自於中小企業、組織的更廣泛的“無接觸”辦公需求,他們的需求特點是:

1.用戶量巨大,且接入點,併發量多

2.成本要低,甚至是免費

3.操作要簡單,沒有IT支持

視頻會議作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傳統軟件商的產品多針對大型企業,由於安全性等需求,部署多數為私有。其收費方式更傳統(比如併發數)、更貴,功能強,但是支持要求也高。而正是互聯網企業提供的SAAS模式,能夠快速滿足上面三個需求(儘管也經歷了宕機,但是快速恢復)。特別是成本低,是很重要的因素,包括zoom都對個人免費,很好地將互聯網免費策略直接應用到了SAAS領域。

所以,我們看到騰訊會議下載的快速增長,以及作為教育部首個備案教育應用的釘釘(上億小學生們要用來看老師直播),以及zoom。飛書之前大家印象更多是文檔協作高效,不過後來也發佈了飛書會議來趕一波流量,提升了遠程會議的市場認知。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這次不惜鉅額投入(各家快速增加服務器數量,滿足快速增長的訪問壓力,同時帶來了巨大的成本),而又都打起了免費的牌呢(免費作為雙邊市場的2C端政策屢試不爽,但是SAAS的單邊市場一般都是收費方式獲得收益)?

遠程辦公的葫蘆裡,賣的是協作辦公的藥

互聯網巨頭們不會做虧本神生意,遠程辦公只是巨頭們佈局的第一步。

遠程會議作為協作辦公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疫情帶來的爆發,又主要來自於傳統IT廠商難以覆蓋的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市場,自然成為拉動協作辦公的最主要入口。而協作辦公也是幾個巨頭視為進入2B領域的重要船票,成為“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大趨勢中至關重要的抓手。

所以除了純遠程會議應用外,巨頭們都這麼自我描述: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除了遠程會議,協作辦公有那些功能,其實簡單的看,一個組織的辦公,不外乎一下四個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體: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一個組織的職能就是:一批人在一定的規則與流程下,使用一些信息或資源(數字化的時間、資金等)完成項目或者任務。

我們簡單的看幾個的任務場景:

  • 人與人:最直接的場景就是“消息”溝通,包括1對1電話,IM單聊與群聊,語音或者視頻會議。看看各APP的第一個菜單,無一例外都是“消息”,當然背後隱藏著企業的組織架構和通訊錄(各APP中也是一級菜單)。

  • 人與信息:最典型的場景就是員工寫文檔,做表格,做PPT等單人或多人協作信息協作:從簡單的單人文檔編輯、保存到多人同時編輯,維護、版本控制等需求。這幾家APP都提供了雲文檔的功能,當然高級功能各有不一,飛書甚至宣佈要發佈類似G Suit的辦公套件。飛書和釘釘都把文檔明確放在一級菜單中,也可見其重要性。

  • 人、信息、流程/規則:最常見的就是日常報銷、請假的工作;複雜的涉及不同業務邏輯比如項目管理、CRM,或者下單系統。前者簡單任務往往是各種企業都有的通用性管理工作,包括一般通用的人事、財務、行政工作,這類工作APP中大廠往往直接提供;而後者面相特定業務領域的複雜流程,大廠基本都會開放給第三方來做,稱為“開放平臺”。這部分工作各大APP都放在了“工作”“業務”或者“工作臺”中。

所以,現在遠程辦公只是巨頭所謂“協作”、“工作”、“智能辦公”和“移動辦公”的一部分(對應了APP菜單中第一項“消息”的部分),只是藉著這次新冠疫情對遠程辦公的需求爆發,更快地在用戶面前混個臉熟,好再深發展。不過這也是有人懷疑疫情過後,遠程辦公是否能繼續火熱的原因,雖然有一部分用戶必然留下,但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會回到原來的場景下(廣大小學生同學和備受穩定性、系統敏感過濾,以及課堂效果折磨的老師們可能是第一批撤出用戶)。而更深入的協作需求能夠留住多少用戶,還需時間觀察。

協作辦公哪家強?

剛開始沒誰家強不強的,上述分析也看得出來,各APP功能上基本大同小異,界面也相當相似,但是深入研究一下,能看的出來各家的側重點和背後的邏輯與優勢:

1.釘釘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釘釘最突出的就是擺在菜單正中的“工作”,裡面有非常豐富的應用,且已經有大量的第三方應用還有營銷案例。這個也和網上流傳的釘釘的產品開發需求來自於大量企業實際調研一致。阿里長期的生態中,圍繞了大量的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各種豐富的應用是阿里最大的優勢,不過豐富也意味著混亂。

我安裝打開,收到的信息和撲面而來的應用著實讓人有點抓狂。除了以前做供應商強大的BD傳統之外,不可忽視的是阿里和政府、企業各種組織的合作,強大的PR和GR能力,對於釘釘的頭to B的推廣速度是很大的助力:例如稅務等多部門的合作(如果你有公司,自動會識別法人,並且幫你識別你的公司名稱);而教育部乃至聯合國的推薦都對釘釘產生了很強的助推力。

企業微信是比釘釘晚一些出來的,界面風格一如微信的簡潔,讓人十分舒服。應用也非常豐富。不過企業微信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他的用戶完全和微信打通:作為銷售,你可以添加外部用戶的微信,與其進行溝通或者建組溝通,甚至讓客戶看到自己的朋友圈;而管理員後臺可以看到所有客戶微信,銷售離職後,依然保留有客戶信息,不會損失客戶。這也是微信利用其“人”的優勢,來推動企業微信的重要推手。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3.飛書

按照頭條的技術風格,以及飛書作為公司內部工具能力溢出的產品路徑看,飛書帶有了很強的技術流特點,希望能夠提供和世界頂尖SAAS技術(比如SLACK,Google)和理念相當的工具。所以從產品上看帶有很強的產研的特點,符合高強度的研發和信息創作型協作企業(用回形針做的成功案例),從“工作臺”裡為數不多的應用中,研發相關的比例就可見一二。

而只有飛書,把日曆放在了一級菜單中,也能看得出作為開發型企業,時間對於項目管理與協作的重要性。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4.Welink

華為Welink作為新入局者,具備主要的基本功能,而且有比較多的三方企業應用,甚至推薦了定製開發商,這反映出華為作為長期的to B企業的優勢。但是Welink並沒有提供雲文檔的功能,相比其他三家在SAAS應用上有一定缺失。不過可以猜想的是華為在通訊行業的優勢,會對Welink有所幫助。

需求不同,該選哪家?

如果想用這個協作辦公平臺,一定是知己知彼才能作對選擇。

  • 如果你是做電商生意,尤其主要是在天貓,淘寶上做,那麼你肯定得用釘釘,因為各種軟的硬的綁定,你必須用釘釘。如果你的公司是偏重管理,需要豐富選擇的SAAS應用,釘釘也可能是你的選擇,畢竟在阿里提出的操作系統概念中,釘釘被定義為:“企業數字化管理運營平臺”。

超级观点 | 咦?原来to B市场最后还是一个流量生意
  • 如果你做的是私域流量或者是去中心化的電商(本質上是對微信依賴更重),或者傳統業務中CRM對你很重要,企業微信可能是你的好選擇,因為他更像一個CRM系統,能夠很好地實現用戶的連接與管理。相信之後也會有很多關聯內部系統,突出流程管理的應用提供出來。

  • 如果你是個產研驅動企業,飛書可能從效率和技術上很符合你的胃口,尤其是技術研發上跟得上目前的潮流;另外飛書也在用手裡的抖音在增加自己的分量(提供免費企業認證之類的福利),如果能夠把抖音的廣告或者更多的福利放進來,對於營銷驅動型的企業,可能就是當前最佳的選擇了。

從協同辦公的要素上看:釘釘佔流程,企業微信占人員,飛書佔信息,三家各有立足優勢,這戲是還有的一看的。

從巨頭的優勢上看:釘釘有天貓的to B機構客戶優勢;企業微信有微信的海量用戶習慣優勢;飛書有比較靈活的技術優勢與頭條系產品優勢。

從組織類型上看:釘釘適合用於管理與傳統電商的企業和組織;微信適合做去中心化的和傳統商業機構組織;飛書適合產研驅動和流量驅動的媒體與電商等機構。

未來會怎樣

當前,新冠疫情幫助巨頭們快速把很多機構從0變到1。下一步巨頭們當然希望從遠程會議到協同辦公,完成從1到2,最終能走到to B的市場入口。那個時候巨頭們應該會逐步實現單邊市場收費,完成一個目前典型SAAS的商業模型。

當然想必各家現在也都盤算著第3步:創造一個to B的應用市場,用中國人最喜歡的生態概念,把單邊市場轉變成為一個雙邊市場,躺著賺過路費。

咦?原來to B市場最後還是一個流量生意啊!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閱讀:

超級觀點 | “無接觸”再次推高行業門檻,招聘行業如何接招

超級觀點 | 企業加速配置“零工”人員,白領化趨勢明顯

超級觀點 | 當“上雲”成為標配,ToB 企業如何做一場高效的“雲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