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李惠堂的“世界球王”称号怎么来的?他到底有多强?

1905年9月18日李惠堂出生于香港,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广东五华,还带了一个足球回去,没事就会踢着玩。10岁左右回到香港。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比较系统的训练,次年,加入了南华队,并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

因其出色的球技,被当地球迷称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那次中国队勇夺桂冠,而李惠堂还没有成年。

参加完远东运动会,8月份随南华前往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澳洲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回国后,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这也是为什么李惠堂会被称作"球王"的原因。

民国时期李惠堂的“世界球王”称号怎么来的?他到底有多强?

但香港媒体不仅仅是这么叫李惠堂,踢得好的唐福祥,梁玉堂都先后被称为“球王”。因此我们说的“球王”,可能只是泛指球踢得好的球员,并不是真的认不清现实,武磊去西甲,我们也经常称其为“武球王”,中国球迷都知道这是愿景,有些人就是非要当真来黑,何必?

1925年李惠堂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交手,来上海的第二年22岁的他被复旦大学聘请为教练,那之前李惠堂率队击败了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球队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22岁名声大噪。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一生为中国队出战过四次远东运动会,均夺冠。

民国时期李惠堂的“世界球王”称号怎么来的?他到底有多强?

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没有资金的中国队,只能沿途比赛赚取经费,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但因为这一旅途长达2个月,到比赛开始时0比2负于英国国奥队,首轮即遭淘汰。这么看似乎李惠堂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奥运会足球自1916年规定只有业余球员能参加。1977年,国际足联决定不允许参加过上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1984年国际足联做出了欧洲和南美洲参加过世界杯决赛的都不能参加奥运会。1988年,规定参加的球员年龄不能超过23岁,每队只能有3名超龄球员,沿用至今。而界定是不是职业球员,就要看他有没足球职业以外的工作。

民国时期李惠堂的“世界球王”称号怎么来的?他到底有多强?

英国那支球队虽说是国奥队,但其实因为奥运会的规定并没有加入职业俱乐部,即便如此中国队依旧输了,不过我们不能指责这帮球员,毕竟李惠堂已经31岁了,那个年代这种年龄还在踢球的不多,差距是有的,1939年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比赛中李惠堂独造7球,那年他将近35岁,马拉多纳在这个年纪已经退役,贝利已经在美国“养老”,早已退出国家队,李惠堂依旧为国出征,就好像21世纪的郑智,难道我们要怪他?

至于1976年传出的德国媒体将李惠堂排进“世界五大球王”之一,也是不可信的。各种媒体已经查证,除了那些比赛是真的踢了,进球数其实算了非职业的部分,就像贝利的进球上千也是算了“含金量很高的友谊赛”真实进球贝利打进767个,李惠堂到底有多少真实进球呢?我们不得而知。

民国时期李惠堂的“世界球王”称号怎么来的?他到底有多强?

截至2019.10.15日

不过有些人在此大做文章也是不应该的,比如说嘲讽李惠堂为何挤掉马拉多纳,我想说的是即便那个传闻是真的,马拉多纳是1977年才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参赛,1976年的报纸自然不会将其列入名单。与其说李惠堂实力强不如说他的对手弱。

李惠堂直到1947年年满42岁才退役,退役后的李惠堂在1948年当上教练,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还出过多本足球著作,曾参加过138场慈善赛,所得奖金全部捐给日本侵华战争的伤兵和孤儿等,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李惠堂一生都在和足球打交道,值得我们尊敬。

民国时期李惠堂的“世界球王”称号怎么来的?他到底有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