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了日产汽车借助蓝鸟这款车,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但是此时的汽车行业高手如林,

日产如何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探讨一下!

兼并重组,日产成日本最大车企

随着日本国内经济形式的好转,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加上百姓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带动了日本汽车业的发展。这一阶段日产加快脚步研发新车型,短短几年的时间,轿车技术就超过英国,随后便终止了与英国奥斯汀的合作,自己独立开发!在1965年到1969年,日产推出了轿车总统和公爵,以及GTR赛车,技术与质量成为了日产的代名词。特别是1966年,日产月产量突破了6万辆,超过丰田,成为日本最大汽车生产厂家!

日产汽车(下)|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尽管日本车企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和欧美车企相比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当时丰田的销售额仅有通用的1/26,大众的1/3!不少日本车企高管认为,日本市场有限,但汽车品牌众多,需要兼并重组以提高竞争力。于是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产从1964年开始了合并之路,先后将日产车身、日产内燃机、爱知机械纳入门下,最后在1968年又与富士重工完成结盟,一下子实力大增,排行日本车企实力榜榜首!

日产汽车(下)|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日产再次被丰田赶超

自从制定了出口战略后,日产就一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口量从1958年的3000辆增长到1965年的73000多辆,成为日本国内最大出口车企,而到了1969年,日产汽车的出口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这发展速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当时丰田与本田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而日产则不同,选择多点开花的模式,同时日产结合出口市场的环境制定相应的策略,比如设立在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分公司,来生产和销售日产品牌汽车,但随着日产实力的大增,有几家海外子公司变为了独立经营,这也为后面丰田超越日产埋下了伏笔。

日产汽车(下)|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喜欢大排量的欧美车企带来了沉痛打击,而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就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抢占美国市场。而日产当时高层的内部争权比较严重,错过这次机会,直到1977年,日产完成领导整合后,才效仿丰田在美国的发展策略,不过已经晚了。

日产重新确立海外战略

1980年,日本的汽车总产量超过1100万辆,实现对美国的反超,更可气的是日本车在美国还很畅销。这引起了美国车企的不满,后果就是美国通过了"汽车决议",以此来限制日系车的进口量,同时提高日系车的关税。而这对于正在加速海外布局的日产影响是很大的,这个时候本田利用自己在美国的销售网络资源,同时在美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破解了美国的进口限制问题,一下子就超越了丰田和日产!

日产汽车(下)|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看到本田在美国的发展策略后,日产在1980年和1982年相继在美国建立工厂,生产小型卡车和轿车。后面又效仿本田,在美国创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进军美国高端市场!

接下来,日产重新确立海外战略:1/3产品内销,1/3产品出口,1/3产品海外生产。

专注美国市场的同时,日产还在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英国建立工厂,海外市场非常活跃,1983年的时候,日产的海外投资是丰田的5倍!可见日产对于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

再陷困境,与雷诺结盟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欧美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不得不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同时日本国内的生产成本增加。而日产却由于车型更迭慢、欠缺危机意识,已经连续亏损7年!1991年,日产的全球市场份额由6.6%降到了4.9%,当时福特和戴姆勒公司是有意向收购日产的,不过看到日产巨额的亏损都望而却步了!

日产汽车(下)|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直到1999年,法国汽车集团雷诺购买了日产36.8%的股份,组成日产-雷诺联盟,后续在卡洛斯戈恩的带领下,才扭亏为赢!最近戈恩事件也是闹的沸沸扬扬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戈恩,日产可能走不到现在这一步。

好的,今天关于日产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我是 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汽车知识吧!

日产汽车(下)|与丰田和本田赛跑,有输有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