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六西格玛不再流行了?

金梭合银梭


六西格玛本身是个质量管理体系,最早由摩托罗拉提出,这个词的意思是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曲线,要求产品测定数据围绕设定的中心线,在正负三倍标准偏差内波动。这时产品就视为合格,而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会对整个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管控,数据记录管理,环境控制等等方面进行规范。这才衍生出六西格玛这个体系。

与之对应的是日本提出的零缺陷系统,也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管理体系,只不过日本人的东西更严格。

当年上管理课时,讲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美国和日本两家公司竞标,采购方要求提供样品,要求100个样品中缺陷率不超过5%,美国公司提供的样品里,只有2个缺陷的,合格。而日本人好像没听懂,提供了100个合格品,另外给了5个不合格的,这就是的QA体系的差别。

在某些领域,比如定量包装计量产品,由于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会通过生产线检测机构人为筛选出低于下线的产品,这时候就会变成三西格玛,从正态图上看,左边的曲线被一刀切掉了。这种单边规则管理上比六西格玛更严格。

说到底,六西格玛只是个品控体系的代号,真正推行起来,对于质量管理有很大作用,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搞懂概念,也没有达到这种企业管理水平,盲目跟风,加上国内很多投机者趁机捞钱,搞出一堆大师,咨询公司,和ERP一样,为了上系统而上。所以在很多公司,六西格玛很悲催的沦为做卫生,贴线摆位置,做表,至于产品质量,好像和六西格玛无关。曾经看过一个上千人的台资电子厂,不差钱,六西格玛和ERP一起上,每天就是查卫生,以前手记账,上了SAP,照样手记账,不同的是招聘了几个文员,每班结束后,拿着领班签过字的台账往电脑里敲,美其名曰“过账”

这种拍脑门的方法当然不能提升产品质量,实行了一段时间,工作流程完全没变,还增加了不少额外工作,时间一长,就没人提了,感觉反而更轻松了。

在很多企业,六西格玛都是个笑话,专门有一帮人,集团派下来的,到各地公司audit,这些厂公手拿尚方宝剑,总经理也不敢得罪他们,但他们不懂业务,也根本不理解六西格玛的真正含义,到地方公司审计,就是外行领导内行,不管你多忙,都必须随时陪着他们,回答一些极其幼稚的问题,这些带着任务下来的人,必须给他几个错误让他回去交差,有时他们查不出问题,还得故意送几个给他。

说到底,六西格玛是个好东西,但是被中国的歪嘴和尚念坏了。QA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一门综合科学,如果你能认真学习ISO,GMP体系,你才能了解里面的博大精深,一个国家的工业系统,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技术,而不是拍脑门上,一哄而散。


想要熊猫898


亲身做过,一个是技术性太强,一般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实际上基本操作不了,我那个小组上课时候有5个人,最后用六西格玛工具把项目做出来时就我一个人了,而且我还是很不情愿临时抱佛脚上来搞的,结果我那个小组还是第一名,二是全数字化,本来管理是门艺术,完全搞成数字化量化的东西,感觉与实际工作脱节,太勉强了,老师们其实也就是呼弄着把项目做出来,事情做完好拿钱,效果如何谁管


前途一片光1929819431


能用关系搞定客诉质量,为什么还要费劲的做6sigma。如果按照6sigma的要求,中国的产品出货效率直接砍到脚后跟。我做过6sigma项目咨询,我们精确计算出提升产品质量后带来的成本和品质提升,对老板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但是对于生产人员要培训,mes等系统要做改进,这个质量成本还是有点肉疼。老板咬牙上了项目,确实也有成效,但是在项目进入control阶段后没多久老板就放弃了,我们问为什么。老板说,你们确实提升了产品质量,但是我们新产品导入时间变长了,我们也就靠快速响应去赢得客户,即便出了质量问题,无非免费换货,大不了去现场解决。你这一上,我们连亲近客户的机会都少了。我们技术支持一去,客户那边连吃带喝的一陪,大家都开心。[捂脸]


非要我改名字


从国外的统计数据看,近些年六西格玛的热度在降低。

但是在中国,六西格玛起步较晚,目前中国企业中的认知度较低。只有极少部分管理者和学术界对此有些认识或较有深度的研究。业界仅有几家公司能提供有限的和有意义的培训,至于能提供六西格玛的全程培训和实施咨询的则更少。这主要是因为六西格玛咨询服务与一般的咨询服务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咨询师必须具备实际的实施经验,并至少在黑带大师以上。而那种靠新鲜的MBA来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司是无法满足要求的。除了跨国公司以外,国内的企业真正全面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的也极少。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知识与技能的匮乏将是中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的最大障碍。

除了企业传统、管理制度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外,六西格玛战略在中国的实施还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即人才与知识的准备不足。因此,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关键在于组织的最高决策层是否坚持不懈。

相信未来在中国,六西格玛将会越来越普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多观点大家还可以参考ASQ的国外文章:

Is Six Sigma Dead?

Abstract:Reports indicate that Six Sigma may be obsolete or worse. A QualPro study found that over 80 percent of large companies using Six Sigma trailed the S&P 500 since implementing it. The root causes of this Six Sigma’s repeated failures include lack of leadership commitment, incorrect accounting, poor integration wit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local thinking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with employees. By correcting these failures and bad attitudes and giving improvement teams recogni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advancement, quality professionals can revive Six …

http://asq.org/quality-progress/2011/10/six-sigma/is-six-sigma-dead.html


质量大数据


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简单讲,

西格玛对那些优化产生结果的流程的企业有巨大作用,而无法帮助那些只考核最终目标的企业

有钱人有智商的成功人士,考着规律生活,健身读书,可以延年益寿!

进城打工的初生牛犊,有活就干的状态下,如果还规划工作生活平衡,日常饮食规律!估计很难坚持到春节后

1.西格玛适合于从质量管理中能获益的公司,这包括的前提条件是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稳定,短期10-20年无人能挑战。这样的公司可以从内部的规范可靠的运作中获取巨大收益并且避免不确定情况带来的风险

2.这种企业,在行业内,由于自己独到的某种优势,已经是霸主或者正在成为霸主的路上。

3.近10年,除了互联网,其他任何行业,基本都是稳定中衰退,因为技术创新的天花板,很难有新的力量挑战现有的巨头!

4.没有产生结果的流程,所以只能贱卖结果换最终结果,西格玛没有存在的意义


园园132810173


可能有三个原因:

1. 六西格玛适用的企业以及业务缺乏。一般说来500人以下企业很难养得起Mbb。500人以上基本可以达到上市公司规模了,这样的公司数量有限。关于业务这块如果业务变化大,小批量多品种,并且品中间差异大,需求波动较大,那么六西格玛数据采集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建模了。(也许有部分工段重复性强的适用)

2. 六西格玛工具本身的缺陷。doe响应曲线模型是若干模型中一种,但现实世界的模型描述未必一定是doe描述的最精准,所以即便完美的应用条件做好msa,仍然成功率达到50%。现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多种模型可以选择,如果仅会六西格玛doe,很可能得不到真正的最优解。

3. 六西格玛实施理念适用性。dmaic逻辑缜密,环环相扣。可惜不是包治百病,实施人员素质要求高,实施周期长(3-9个月)。ge,moto的高光时代一个产品开发出来,生命周期可能有五年以上,有足够多的时间持续改进。但国内大多数产品附加值并不高,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所以短平快的改善可能更适合这类企业。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国内小企业虽然没采用多少先进的管理工具,反而还能以惊人的速度赶超国外企业的原因之一。自然界里永远是进化越快竞争越激烈的环境,越能涌现出更先进的物种出来。


精益小小兵


其实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就那么几种。任何一个行业或者过程,所用的质量工具也是有限的几种。说的直白一点,就两句话。qualify process and/or qualify people. (这两句话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中文译文😰😰)。6西个码的问题是这个饼越摊越大,又搞了一大堆的带带,做成了等级世界。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实际上越来越不接地气,很多企业都做成了表面文章。有不少没有推行6西格玛的企业,一些关键的质量管理工具也在用,而且用的也很好。

我还真的遇到过所谓的黑带,遇到现场的质量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也遇到工艺工程师,没有任何带,但解决工艺上的质量问题轻车熟路。


西北之西北


6西格玛是美国人看了日本人的持续改进而创造的一种管理手段。我的观点

1.纸面上想象得好,但用途不大,可谓纸上谈兵。

2.从实施效果看也不怎么样,摩托罗拉,通用等等。

3.持续改进是自下而上的,6西格玛则是自上而下的,顶层领导主导,但执行是个问题。

4.加高成本


木易149169187


发明6西格玛的摩托罗拉公司已经倒闭了,把6西格玛发扬光大的 通用电器公司正在走向倒闭的路上,在此情况下,谁还觉得6西格玛是个管理利器呢?


sina163


6西格玛不适用所有企业。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种类繁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对互联网企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追求的是结果,过程比较狼性,或者叫比较粗暴野蛮,这种手段是没法说没法写的。而制造类企业,实施成本高,员工接受度不好,特别是90后和00后入职,服从度更差。约束太多,效果一般,这年轻人很难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