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請體驗-Sylvia


「申請之路」導師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請體驗-Sylvia

本人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材料系,而後留任Senior Research Fellow。在九牛工作一年有餘,很高興能在CV、選校、面試等環節與同學一起“力挽狂瀾”。

「申請之路」導師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請體驗-Sylvia

之前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碩士申請經驗,本週我想談談自己申請牛津博士的經驗和心路歷程。

「申請之路」導師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請體驗-Sylvia

實踐證明,讀博才是真正邁入專業領域的第一步!申請牛劍、摸爬滾打若干年,最後“破繭成蝶”,是我最無悔的人生選擇。

牛劍博士的入學標準,有學校和導師兩道門檻。而進入課題組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科研、幸福指數,basically dependent on your supervisor……所以,導師的人品、學術水平、指導風格、圈內人脈 & 聲望 & 口碑,的確都會給你帶來overwhelming influences。

就我個人而言,導師在幾年內給予了我多方面的培養——knowledge + skills + horizon + platform/opportunities + perspectives, etc.,亦師亦友。除了knowledge + skills是取決於專業方向和導師個人能力的,其他各項都具有普適意義,也是我最想跟大家深入交流的。

我的導師非常ambitious,這就導致他一直在努力地擴展自己在同領域內的知名度,吸引了很多好的科研合作,發表了很多高水平成果論文,也讓我得到了去麻省理工 & 哈佛大學訪問的機會。當在英國呆了好幾年的我,走入美國高校的實驗室,又是別樣的體驗。

「申請之路」導師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請體驗-Sylvia

雖然我之前在英國就讀碩士研究生,但不得不說,在申請牛津博士的時候,我只用到了本科成績。MSc九月底開課,我十月底就開始申請博士了哦,可見與我MSc階段的情況沒有關聯。同學們不用糾結還沒有拿到碩士成績的問題,也不要“再等等吧”。有些教授正好今年名額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這裡我來為大家獨家解讀一下以本科成績申請牛津博士的詳細過程吧。


★ 準備申請:

碩士offer = 本科硬件 + 申請文書。然而作為更高層次的學歷,博士深入於專業領域,注重的方面也有所不同。下面highlight幾項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申請材料——


a. CV

博士申請的CV可是門大學問,打個比方,CV就是你硬性條件的昇華式呈現。PS:硬件是校方提出的門檻要求哦。拿牛劍來說,只有你本科(和碩士)的平均分和語言成績達到了學校的要求,你的申請材料方能遞到教授那裡。

此外,你的科研經歷、本碩學校背景、實習/工作經歷、獲獎情況等等,對於校方而言是輔助信息,對於教授來說,哪項更重要取決於他們的個人傾向。

大多數導師會考慮與自己科研背景相近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出色的實習/工作經歷和有分量的獎項,也只是側面體現你在特定專業方向上的能力。那麼你就要在CV裡著重描述你做了哪些科研項目,你的具體工作內容是什麼,涉及到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等等。

同時,應當注意選取高價值細節,並按照西方的思維邏輯(即使是華人導師,也已身處國外N年之久,思維模式有所轉變),以合理巧妙的表達方式進行展示。一般來講,英國的博士生導師普遍弱化對語言成績的考察,只要過了校方設定的門檻值與他溝通順暢即可。


b. 推薦信

我把推薦信稱為“軟糖”,作為你軟件當中的王者,如果同學們能夠好好利用它,make it short & sweet,那麼它的魅力絕對是不可小覷的,會給你帶來驚喜。

與申請碩士不同的是,博士推薦信要下大力氣談從導師的角度評價你的學術經歷、水平、成果,即你做過什麼、是採用什麼方法和技術手段做的、取得了什麼成效(不一定和預期一致)等等。這是所有圈內大牛所看重的。

劃重點:如果你本碩階段的導師與你想申請的博士導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要到他的強推,毫不誇張地說,就好比發了一篇Nature哈!換句話講,如果你申請與你之前導師關係較好、人脈圈子範圍內的大牛,那麼你的成功率也會大幅增加哦。

如果你參與過工作或實習,也可以利用推薦信,以上級領導的口吻體現你的工作能力。不過,在博士推薦信中可以弱化對你個人性格的展現,僅在倒數第二段簡單帶過即可。其原因並非教授們對你的性格無所謂,而是他們很怕招進weirdo並被迫與“怪兒子”相處好幾年的時間。正是因為他們格外在意,所以要在面試環節裡重點考察。下面會展開說哈。


c. 選導師

很多學生一心想找“大牛”。確實,這樣的導師能夠給你提供優質的平臺。錢多,不愁沒有高端的設備,在你尋求與他組合作的時候不太會碰壁,相對來講獎學金也是比較穩的。可是,我們也要承認,這些大佬通常是忙炸,與科研有關的事情一般交於組內小導師(研究員and/or博士後),與管理有關的事情交於小秘。要他一對一悉心指導博士生?不存在的。如果同學可以把眼光投向副教授/助理教授/Senior Research Fellow,會發現別有洞天。

首先,他們當前的段位確實沒那麼高,更容易申請。這就允許你上升一個檔次,去關注和申請世界排名更靠前的學校。學校的brand可是實打實的,未來你學位證書的含金量絲毫不減。只要他們有招生資質,why not?這樣的導師往往需要在幾年內多出成果,甚至是Tenure-Track制的崗位,每年都要評績效,導師自己的壓力也很大。那麼他就勢必要跟學生緊密合作,有可能會較多地push你,但從積極的角度看,他對你的幫扶和鼓勵會很大,助你進步,你在畢業的時候能拿到不錯的achievements,在peers中的競爭力提高了,何愁找不到好工作呢?


d. 套磁

套磁郵件的靶心是——選我選我選我。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請你簡明扼要地在郵件開頭po出你的亮點,一步步地吸引他把全文看完。比如你是名校畢業嗎?成績達到了Top 1%嗎?Publication數量多IF高嗎?本碩的導師很厲害(他認識)嗎?專業背景與他的興趣相吻合嗎?等等。

此外,還應說出你為什麼要選擇他的課題組,是基於他的研究方向還是你個人的職業發展,這點在原則上沒有標準答案,但切勿不可說是因為學校的brand才選擇他。

語言方面,越decent越好,避免中式思維的表達,篇幅上也有考究,重點信息要寫得充分,但整封郵件不宜冗長。而且,要儘量在文字中表現出你對學術研究的passion,這點也非常重要哦!


e. 面試

只要到了面試這一關,同學們的錄取幾率就比較大了,因為絕大多數老師都很忙,是沒有時間來浪費的。相信是他們對你的履歷很滿意,自己今年也有招生名額,為了在發offer前確認你能夠很好地fit到他的課題組裡,才撥冗安排面試。

這裡說的fit,一般是指兩個方面。

第一,他們想聽你親口給他們講述你的研究背景,也許會就他們的興趣點提問,包括你CV裡面沒有寫到的,或者CV裡已經cover完全,只是他近期想啟動新的項目,或者你想轉方向甚至轉專業,那麼他們需要了解你是否具備剛需技能。

第二,他們是否滿意你的性格。70%以上的教授喜歡self-motivated的學生,積極樂觀、具有一定的independence。這樣他們沒空“監工”的時候,也可以對你的工作進度放心。但是作為博士申請者,一般暫時還不具備“太有想法”的實力,所以要表示出大方向會“遵從導師安排”、“虛心求教”的態度。還有20%+的教授,專門喜歡冷靜沉著、理論基礎紮實的學生,比如對公式爛熟於心、拿來就推的。同學可以去關注一下導師的網站,閱讀體會一下他寫在上面的文字段落,另外再看看他帶領發表的論文,是偏重理論還是實踐。如果是前者,建議同學根據他的論著補補短,不然恐怕就要依賴於同學日積月累的本事了哦。


★ 申請過程中的挑戰:

在我看來,申請PhD最難把控的環節是選擇一位適合你的導師。只有擬定正確的目標,才能上道兒。一般情況下,同學們要平衡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a. 名校招牌和學科興趣你更重視那個?

兩全其美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realistic一些。如果難以兩全,要名校招牌,可能就要對專業方向保持flexibility。不過為長遠計,同學最起碼要選擇一個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能夠handle的領域,這不僅是為了確保有相關領域的導師願意接收你,而且是為了確保你在漫長的博士就讀期間不失熱情,以陽光的心態順利完成學業。


b. 你的畢業目標和職業規劃是什麼?

留在學術界還是跨身工業界?歸國還是留洋?既然你選擇了讀博,那麼未來三至五年算是確定下來了。即便事物和思想變化的速度總是始料未及的,如若同學能夠在申請之初就做好更長遠的規劃,那麼就能以此為目標而不斷努力,是去獲取成果抑或是去拓展人脈、去創立事業、去豐富閱歷等等。

例如,想要回國任教的同學,務必要在讀博期間多發高水平論文,那麼你就要選擇高產出的導師。有的導師喜歡幾年憋出一篇Nature,那麼這對於初入學門的你,就意味著高風險高回報;有的導師喜歡短平快,讀博期間中檔文章發個三篇是沒什麼問題的;有的導師自己已然身居高位,不求更多成果,雖然是大佬,名聲響亮,但只能作為“軟件”,還是論文這種能夠拿在手裡的“硬件”從業適用面更廣哈。


c. 你需要/期待什麼樣的指導方式?

在科研方面,如果你在本碩階段的基礎比較薄弱、獨立性較差、那麼建議你選擇一個願意並且有時間和精力手把手帶你的導師。如果你自己很有想法,只求設施和平臺,那麼想必hands off的老闆更適合你。

在博士生面試時,很多導師都會在最後問到同學,對他和他的課題組有沒有什麼疑問。這時候,你就可以瞭解一下他的指導方式,是什麼頻率的meeting、是否為一對一的形式、idea是誰來提供等等,然後根據你個人的實際需求,線下仔細考慮。

這裡再多說一句,不宜詢問課題組網站上已有的信息,比如很多Group Leader會把available的儀器放到主頁上展示,同學要把所有的內容都瀏覽到哦。如果同學不便直接向教授提問,也可以在課題組網站上找到現有成員的聯繫方式,側面向該導師的在讀博士生打聽一下他的指導方式、組內成員畢業去向、組內氛圍等等。


d. 你對獎學金的需求有多大?

博士獎學金的模式有很多:導師從他的Grant/Funding裡面出、學校或院系的Scholarship/Studentship、國家公派留學獎學金(CSC)以及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的資助等。以上,除了第一項取決於導師的個人,比如他與工業界的合作情況,其餘三項近幾年難度持續攀升。

如果是名校名導,鼓勵同學拼CSC,但無論怎樣,都可以從導師那裡努力爭取一下。Nice的導師還會引導你申請他了解的小眾獎學金哦,anyway,只要拿到錢就好了對不?


★ 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我個人認為博士申請的重點在於“雙選”。我們申請一方,在態度上可以是被動的,但在思路上,我們也可以是主動的。在努力追求申請結果的同時,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國家、滿意的學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是開啟你幸福讀博征程和事業成功之門的鑰匙。可以說,每項選擇都存在運氣的成分,“黎明前的黑暗”也是有的。同學們不要放棄呀!


「申請之路」導師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請體驗-Sylvia

博士是個“破繭成蝶”的過程,直到畢業換title的時候我才有如此感觸。Go for it. I look forward to your succ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