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请体验-Sylvia


「申请之路」导师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请体验-Sylvia

本人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材料系,而后留任Senior Research Fellow。在九牛工作一年有余,很高兴能在CV、选校、面试等环节与同学一起“力挽狂澜”。

「申请之路」导师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请体验-Sylvia

之前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硕士申请经验,本周我想谈谈自己申请牛津博士的经验和心路历程。

「申请之路」导师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请体验-Sylvia

实践证明,读博才是真正迈入专业领域的第一步!申请牛剑、摸爬滚打若干年,最后“破茧成蝶”,是我最无悔的人生选择。

牛剑博士的入学标准,有学校和导师两道门槛。而进入课题组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科研、幸福指数,basically dependent on your supervisor……所以,导师的人品、学术水平、指导风格、圈内人脉 & 声望 & 口碑,的确都会给你带来overwhelming influences。

就我个人而言,导师在几年内给予了我多方面的培养——knowledge + skills + horizon + platform/opportunities + perspectives, etc.,亦师亦友。除了knowledge + skills是取决于专业方向和导师个人能力的,其他各项都具有普适意义,也是我最想跟大家深入交流的。

我的导师非常ambitious,这就导致他一直在努力地扩展自己在同领域内的知名度,吸引了很多好的科研合作,发表了很多高水平成果论文,也让我得到了去麻省理工 & 哈佛大学访问的机会。当在英国呆了好几年的我,走入美国高校的实验室,又是别样的体验。

「申请之路」导师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请体验-Sylvia

虽然我之前在英国就读硕士研究生,但不得不说,在申请牛津博士的时候,我只用到了本科成绩。MSc九月底开课,我十月底就开始申请博士了哦,可见与我MSc阶段的情况没有关联。同学们不用纠结还没有拿到硕士成绩的问题,也不要“再等等吧”。有些教授正好今年名额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里我来为大家独家解读一下以本科成绩申请牛津博士的详细过程吧。


★ 准备申请:

硕士offer = 本科硬件 + 申请文书。然而作为更高层次的学历,博士深入于专业领域,注重的方面也有所不同。下面highlight几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申请材料——


a. CV

博士申请的CV可是门大学问,打个比方,CV就是你硬性条件的升华式呈现。PS:硬件是校方提出的门槛要求哦。拿牛剑来说,只有你本科(和硕士)的平均分和语言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你的申请材料方能递到教授那里。

此外,你的科研经历、本硕学校背景、实习/工作经历、获奖情况等等,对于校方而言是辅助信息,对于教授来说,哪项更重要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倾向。

大多数导师会考虑与自己科研背景相近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出色的实习/工作经历和有分量的奖项,也只是侧面体现你在特定专业方向上的能力。那么你就要在CV里着重描述你做了哪些科研项目,你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涉及到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等。

同时,应当注意选取高价值细节,并按照西方的思维逻辑(即使是华人导师,也已身处国外N年之久,思维模式有所转变),以合理巧妙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示。一般来讲,英国的博士生导师普遍弱化对语言成绩的考察,只要过了校方设定的门槛值与他沟通顺畅即可。


b. 推荐信

我把推荐信称为“软糖”,作为你软件当中的王者,如果同学们能够好好利用它,make it short & sweet,那么它的魅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会给你带来惊喜。

与申请硕士不同的是,博士推荐信要下大力气谈从导师的角度评价你的学术经历、水平、成果,即你做过什么、是采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做的、取得了什么成效(不一定和预期一致)等等。这是所有圈内大牛所看重的。

划重点:如果你本硕阶段的导师与你想申请的博士导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要到他的强推,毫不夸张地说,就好比发了一篇Nature哈!换句话讲,如果你申请与你之前导师关系较好、人脉圈子范围内的大牛,那么你的成功率也会大幅增加哦。

如果你参与过工作或实习,也可以利用推荐信,以上级领导的口吻体现你的工作能力。不过,在博士推荐信中可以弱化对你个人性格的展现,仅在倒数第二段简单带过即可。其原因并非教授们对你的性格无所谓,而是他们很怕招进weirdo并被迫与“怪儿子”相处好几年的时间。正是因为他们格外在意,所以要在面试环节里重点考察。下面会展开说哈。


c. 选导师

很多学生一心想找“大牛”。确实,这样的导师能够给你提供优质的平台。钱多,不愁没有高端的设备,在你寻求与他组合作的时候不太会碰壁,相对来讲奖学金也是比较稳的。可是,我们也要承认,这些大佬通常是忙炸,与科研有关的事情一般交于组内小导师(研究员and/or博士后),与管理有关的事情交于小秘。要他一对一悉心指导博士生?不存在的。如果同学可以把眼光投向副教授/助理教授/Senior Research Fellow,会发现别有洞天。

首先,他们当前的段位确实没那么高,更容易申请。这就允许你上升一个档次,去关注和申请世界排名更靠前的学校。学校的brand可是实打实的,未来你学位证书的含金量丝毫不减。只要他们有招生资质,why not?这样的导师往往需要在几年内多出成果,甚至是Tenure-Track制的岗位,每年都要评绩效,导师自己的压力也很大。那么他就势必要跟学生紧密合作,有可能会较多地push你,但从积极的角度看,他对你的帮扶和鼓励会很大,助你进步,你在毕业的时候能拿到不错的achievements,在peers中的竞争力提高了,何愁找不到好工作呢?


d. 套磁

套磁邮件的靶心是——选我选我选我。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请你简明扼要地在邮件开头po出你的亮点,一步步地吸引他把全文看完。比如你是名校毕业吗?成绩达到了Top 1%吗?Publication数量多IF高吗?本硕的导师很厉害(他认识)吗?专业背景与他的兴趣相吻合吗?等等。

此外,还应说出你为什么要选择他的课题组,是基于他的研究方向还是你个人的职业发展,这点在原则上没有标准答案,但切勿不可说是因为学校的brand才选择他。

语言方面,越decent越好,避免中式思维的表达,篇幅上也有考究,重点信息要写得充分,但整封邮件不宜冗长。而且,要尽量在文字中表现出你对学术研究的passion,这点也非常重要哦!


e. 面试

只要到了面试这一关,同学们的录取几率就比较大了,因为绝大多数老师都很忙,是没有时间来浪费的。相信是他们对你的履历很满意,自己今年也有招生名额,为了在发offer前确认你能够很好地fit到他的课题组里,才拨冗安排面试。

这里说的fit,一般是指两个方面。

第一,他们想听你亲口给他们讲述你的研究背景,也许会就他们的兴趣点提问,包括你CV里面没有写到的,或者CV里已经cover完全,只是他近期想启动新的项目,或者你想转方向甚至转专业,那么他们需要了解你是否具备刚需技能。

第二,他们是否满意你的性格。70%以上的教授喜欢self-motivated的学生,积极乐观、具有一定的independence。这样他们没空“监工”的时候,也可以对你的工作进度放心。但是作为博士申请者,一般暂时还不具备“太有想法”的实力,所以要表示出大方向会“遵从导师安排”、“虚心求教”的态度。还有20%+的教授,专门喜欢冷静沉着、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比如对公式烂熟于心、拿来就推的。同学可以去关注一下导师的网站,阅读体会一下他写在上面的文字段落,另外再看看他带领发表的论文,是偏重理论还是实践。如果是前者,建议同学根据他的论著补补短,不然恐怕就要依赖于同学日积月累的本事了哦。


★ 申请过程中的挑战:

在我看来,申请PhD最难把控的环节是选择一位适合你的导师。只有拟定正确的目标,才能上道儿。一般情况下,同学们要平衡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名校招牌和学科兴趣你更重视那个?

两全其美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realistic一些。如果难以两全,要名校招牌,可能就要对专业方向保持flexibility。不过为长远计,同学最起码要选择一个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能够handle的领域,这不仅是为了确保有相关领域的导师愿意接收你,而且是为了确保你在漫长的博士就读期间不失热情,以阳光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


b. 你的毕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是什么?

留在学术界还是跨身工业界?归国还是留洋?既然你选择了读博,那么未来三至五年算是确定下来了。即便事物和思想变化的速度总是始料未及的,如若同学能够在申请之初就做好更长远的规划,那么就能以此为目标而不断努力,是去获取成果抑或是去拓展人脉、去创立事业、去丰富阅历等等。

例如,想要回国任教的同学,务必要在读博期间多发高水平论文,那么你就要选择高产出的导师。有的导师喜欢几年憋出一篇Nature,那么这对于初入学门的你,就意味着高风险高回报;有的导师喜欢短平快,读博期间中档文章发个三篇是没什么问题的;有的导师自己已然身居高位,不求更多成果,虽然是大佬,名声响亮,但只能作为“软件”,还是论文这种能够拿在手里的“硬件”从业适用面更广哈。


c. 你需要/期待什么样的指导方式?

在科研方面,如果你在本硕阶段的基础比较薄弱、独立性较差、那么建议你选择一个愿意并且有时间和精力手把手带你的导师。如果你自己很有想法,只求设施和平台,那么想必hands off的老板更适合你。

在博士生面试时,很多导师都会在最后问到同学,对他和他的课题组有没有什么疑问。这时候,你就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指导方式,是什么频率的meeting、是否为一对一的形式、idea是谁来提供等等,然后根据你个人的实际需求,线下仔细考虑。

这里再多说一句,不宜询问课题组网站上已有的信息,比如很多Group Leader会把available的仪器放到主页上展示,同学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浏览到哦。如果同学不便直接向教授提问,也可以在课题组网站上找到现有成员的联系方式,侧面向该导师的在读博士生打听一下他的指导方式、组内成员毕业去向、组内氛围等等。


d. 你对奖学金的需求有多大?

博士奖学金的模式有很多:导师从他的Grant/Funding里面出、学校或院系的Scholarship/Studentship、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CSC)以及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资助等。以上,除了第一项取决于导师的个人,比如他与工业界的合作情况,其余三项近几年难度持续攀升。

如果是名校名导,鼓励同学拼CSC,但无论怎样,都可以从导师那里努力争取一下。Nice的导师还会引导你申请他了解的小众奖学金哦,anyway,只要拿到钱就好了对不?


★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我个人认为博士申请的重点在于“双选”。我们申请一方,在态度上可以是被动的,但在思路上,我们也可以是主动的。在努力追求申请结果的同时,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满意的学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是开启你幸福读博征程和事业成功之门的钥匙。可以说,每项选择都存在运气的成分,“黎明前的黑暗”也是有的。同学们不要放弃呀!


「申请之路」导师篇 | 牛津材料系博士申请体验-Sylvia

博士是个“破茧成蝶”的过程,直到毕业换title的时候我才有如此感触。Go for it. I look forward to your succ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