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西方哲学的理性繁荣错觉与结构混乱,确立东方理学幸福构架


前言:总之请喜欢哲学的人记住一个事实,西方哲学是用心识逻辑解释物质世界,同时又对心识和物质进行割裂,把心识和物质孤立起来,错误地将唯物唯心哲学化,企图建立纯物质利益的结构主义哲学体系。把筒单的生活问题复杂化,让人的精神困在贪婪与快乐的乱泥中走不出来,又企图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来弥补结构主义的哲学漏洞,让人以自导自演的名利游戏为支柱,生产出无数的无比刺激的精神产品,生产出无数精巧的机械的智能的产品,制造繁荣景象来麻醉人类对幸福的渴望,而精神则在渴望的折磨中日益疯狂,这就是西方哲学家们企图完成又完成不了的哲学作品。

而产生于古时黄帝炎帝蚩尤时代的中华文明,企图将原始末期的那种安宁和谐生活公式化格式化,《周易》就是文化文明公式化格式化的产物。夏朝出现了家庭生活方式,古中国人企图用家庭生活方式来承载那种安宁和谐生活,但400年的实践证明纯粹的血缘伦理社会生活方式是不可靠的。商朝在夏朝的血缘伦理基础上,加强了官僚组织和军队权威,但又是500年的实践证明血缘+权威的社会生活也是不可靠的。周朝在商朝的基础上,发明了血缘+权威+礼教的社会生活方式,但又是800年的实践证明,血缘+权威+礼教的社会生活方式同样是不可靠的。经过春秋战国的漫长历史性思考和历史性探索,终于产生秦朝的血缘+权威+礼教+制度的封建家天下的社会生活方式,但由于制度体制的不成熟,制度产生的环境不成熟,以及统治者粗暴地执行社会制度,导致秦朝15年统治而灭国。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发明了“血缘+权威+礼教+制度+宗教”的社会生活方式,一直到清朝,共20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补充和完善这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佛教的传入,使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更加成熟。直到中英鸦片战争,西方现代文明将中华“血缘+权威+礼教+制度+宗教”的社会生活方式,彻底击毁,中华民族在漫长灾难中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民主、人权等思想。

1919年的“五四”开始,中华民族就“公有制” “私有制”的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激烈的革命斗争,最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开放,确立了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法制+文明+科学+民主+市场+权威+思想+血缘”的社会生活方式。终于形成完整的东方理学构架。

一、西方哲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本质及历史正负作用

20世纪40、50年代的存在主义和20世纪60、70年代的结构主义同为西方现代哲学的支柱。特别是存在主义反对主客二分及本质主体思维模式,埋葬了西方哲学认识论模式。

结构主义紧接着存在主义之后崛起,反过来又埋葬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模式。结构主义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利用语言学理论,颠覆了存在主义的“主体性”哲学,开启了西方哲学转向后现代科学市场主义的大门。20世纪60年代后,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到西方文化诸多领域,如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管理学、体育运动学等等。

本质上,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只是一种哲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而决非哲学本质。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是独立存在的自由个体,是因为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集团正在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集团冷战,需要一种“人权”哲学理论来摧毁“集体”哲学理论,事实上人的存在本质上是社会结构的存在,人的个体自由只能是社会结构中的自由,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模式从头至尾是错误的,其后果虽然有效地埋葬了苏联,也毒害了西方自身的文明,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衰弱。

结构主义否定人的主体地位,认为“结构”是本体,“主体”是一种虚构。结构主义也是当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在冷战中占据了主动,需要加强政府对社会的权威的需要,结构主义从存在主义右的极端走向左的极端,本质是否认“人权”和人的个体自由,而事实上世界不仅是个休的又是集体的,不仅是存在主义也是结构主义,因此结构主义哲学模式从头至尾是错误的,其后果虽然有效地实现了资本主义七国集团的“同盟”帝国主义化,但强力压制了广大落后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阻碍了人类的整体发展。

二、西方哲学产生于市场的历史渊源及其左右极端摇摆性

西方哲学史始于古希腊时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理念”,感性仅仅局限于现象界,此后西方所有学派都有意无意地继承把理性视为追求真理的唯一途径。到了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思想家致力于探讨人的认识问题,即现代哲学认识论,人作为认知主体始终占据核心位置。

18世纪的康德综合欧陆理性主义(笛卡尔、莱布尼兹)和英国经验主义(休谟),创立了“主体性”哲学认识论。

康德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源自“时空直观”和“知性范畴”的共同作用,不是世界产生了“人”,而是“人”产生了世界。康德所说的“人”是指人的先天知性范畴(因果、质、量),“世界”是指认识客体——由“知性”创造的经验世界。康德同时强调,人的道德经验同样来自先验范畴——普遍道德律令(人是目的)。康德把知识、道德、审美的来源全部归结为人的理性创造,这即是康德“主体性”哲学的基本精神。

黑格尔将认识论和存在论统一起来,主张理性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把人的理性认识视为绝对精神的显现。这种看法同样把人的理性能力视为认识主体。

胡塞尔把理性认识等同于笛卡尔的“纯思”,将“纯思”和观念世界统一起来,创立了一个自主、独立的认识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仍然回归人的认识主体性。

又到后来的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哲学模式,虽然企图用主客体统一取代主客体分裂,从认识理性转移到“人个体”理性,再转移到“客观世界”理性。

三、西方哲学“理性”与东方哲学“理性”的本质区别及其不同结果

西方哲学看似眼花缭乱杂乱无章,其实其核心始终是“理性”,因为西方哲学产生于市场,是为市场服务的,而感性是市场的大敌,因此西方哲学变来变去,都不可能是感性的。但西方的理性与东方的理性有本质区别的,西方的理性是“利益”的理性,而东方的理性是“生活意义”的理性。

西方的理性是“利益”的理性,有极其强烈的趋利性,因此哲学发展呈现跳跃状态,根据历史需要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后果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竞争的极端化,促使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出现,如果不加以觉醒最终后果是自私自利变态心理,导致人类的相互毁灭。因此,西方哲学已经到头,不能够再有任何发展的空间。

东方的理性是“生活意义”的理性,最大的生活意义就是幸福快乐。因此中华东方理性文明产生于黄帝炎帝蚩尤时代,试图将原始末期安宁和谐社会生活公式化格式化,中华5000年文明史就是不断地完善这种安宁和谐社会生活公式格式。东方的理性是“生活意义”的理性,目标是“幸福快乐”,因此是综合的理性,理性只是实现“幸福快乐”的工具,而非目标,因此感性常常超越理性,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教一道,长期强力压制“市场理性”,实际上压制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导致东方文明一度大败于西方文明。

东方的理性是“生活意义”的理性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超强的觉醒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很快接受了西方“科学、民主、人权、市场、法制”等西方文明精华,促成了东方文明再成长,产生了光辉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特别是形成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让人类发展进步看到了光明前景。

四、中华民族崛起和中华文化自信,给了《周易》新生机会。

《周易》文化涵盖了西方哲学中理性、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所有元素,是标准的智能机械结构模式、同时也是“幸福快乐”社会生活方式公式格式。智能机械结构模式元素:结构配件、镙丝、齿轮,《周易》的结构配件就是“爻”,镙丝就是“卦”体的具体制度约束,齿轮就是“卦”体中各爻的利益纽带。“幸福快乐”社会生活方式公式格式元素:象数理,天地人,精气神,天地人就是“爻”,象数理就是卦体的生产关系,精气神就是生产力。因此,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特提出《周易》的现代哲学模式:

�第一步确定“幸福”是世界存在并进化的“价值”“意义”“目的”,从而给世界存在并进化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第二步确定世界本质是“物心一体,一体多元”的哲学观点,从而给探研“物源”“物生”“物克”“物化”提供了可行的“道”“理”。

第三步准确完备地模拟出“物源”“物生”“物克”“物化”的各类图景,使“源”“生”“克”“化”条理化形象化,使哲学自觉地向科学靠近。

第四步准确完整地描绘出具体图景中的历史渊源及生态结构,努力使哲学与科学完美结合。

第五步为优化具体图景中的“生态结构”提出科学方案。


批判西方哲学的理性繁荣错觉与结构混乱,确立东方理学幸福构架


批判西方哲学的理性繁荣错觉与结构混乱,确立东方理学幸福构架


批判西方哲学的理性繁荣错觉与结构混乱,确立东方理学幸福构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