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佛門淨土"商業化,是對是錯?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

大部分認為佛門出家人該有的樣子是"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他們不慕女色、權錢、酒肉,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清貧生活。少林寺作為"天下第一名剎",其弟子更應當是佛門代表,怎麼能席捲進俗世商業化的浪潮,賺大錢呢?

但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就"逆"了我們的想法,將"佛門淨土"商業化了。

釋永信?商業化?他做了什麼迎眾怒?

釋永信何人?

他出生安徽,俗名劉應成,法名永信。他自1999年起,擔任少林寺方丈,現今也是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在擔任佛教界的職務外,他也活躍在政治界,是第九至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河南省委第十二屆委員、常委。釋小龍就是其門下高徒。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

其實,釋永信並不是帶領少林寺進行商業化的第一人。1986年,少林寺成立《禪露》雜誌社,出版佛教刊物,眾所周知,雜誌社是按照公司進行運營,需向國家繳稅的。到1989年,少林寺的武僧團已經在60多個國家(地區)進行了表演。

在釋永信擔任方丈前一年,少林無形資產公司成立,少林寺的諸多商業化都是由該公司完成的。現今,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之下包括了少林書局——出版少林文化突出;文化傳播中心——負責佛教文化推廣工作,曾與深圳廣電舉辦功夫之星大賽;少林藥局——經營藥物;食品有限公司;少林歡喜地——淘寶店;少林香堂等。

但將他推上風口浪尖的反而不是這系列商業化操作,而是2009年,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看中了少林寺的"品牌價值",與登封市政府洽談之後,合資成立了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寺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就高達一個億。

巨大的門票收入背後,少林寺、市政府、港中旅之間的分配糾紛就從未斷過。為守住門票利潤,少林寺在廟門口自己加裝了檢票裝置,派僧人二次驗票。這就引起了當地政府的質疑,寺廟要那麼多錢幹嘛?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

寺廟是個"組織",僧侶也是"人"

要搞清楚寺廟要錢幹嘛?"佛門淨土"應不應當商業化?首先,我們應該糾正一個大部分人對寺廟的刻板印象——寺廟一直以來就收入不多。

但即使在古代也並非如此。寺廟在古代作為免徵稅土地,據筆者所知,唐朝時,在饑荒年,貧窮人家就會將孩子送進寺廟,由此可見,

寺廟仍是當時較為富庶之地。

以清代大覺寺為例,乾隆六十年大覺寺出租的土地就達到了一千六百餘畝,寺院的經營方式主要是將土地租佃給附近農民進行耕種,從而獲得地租,甚至還出租房屋、合股開煤窯。有光緒年間的錄文為證,"大覺寺舊有香火地一段計,地落在東北旺西,立租批與王富貴領種,共計地五畝……每畝地交租制錢六百三十文……故立紙為證,亦不增租奪佃。"

由此看來,所謂寺廟的"商業化"其實早就有之,寺廟在古代還是地主階級呢。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

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你可能就好奇了,寺廟的錢都花去了哪裡?

根據釋永信的採訪,我們得知,少林寺獲得門票收入的30%,一年大概4000萬,其中70%用於寺院建設,20%用於僧人的生活,10%用來做慈善。政府也有拖欠門票收入的情況,而作為僧人的他們,也不好上訪。

少林寺現有建築80%-90%都是改革開放後復建的,現今已用了上億資金,除了政府資助的590萬元,大多數都是寺廟自己籌集的。除此以外,寺廟內還有400多人的衣食住行需要負責,每年也是不小的開銷;武僧團常年在外表演、弟子留學、生老病死等費用也很可觀。

所以,你就說,這麼多支出,寺廟要不要商業化吧?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

商業化真的有礙"佛教清淨"嗎?

其實,換個角度大家明白了。宗教自古以來都是擁有自己理念、制度嚴森的"組織"。作為"組織"的寺廟,不再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他們也需要生存。

他們商業化會被詬病的原因,不過在於,在我們的理解裡他們應該是高尚的。就像教師、醫生,這些被大眾高尚化了的職業,除了高尚他們就不能再擁有任何人的特質了,他們就該餓著肚子上課、上班,只要有危險他們永遠是"高尚"的第一人。

僧侶也是被這樣構建的一類人,但他們也是需要維持基本的生計的,甚至在保證"佛教清淨"之外,還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家前往的少林寺景區和真正的少林寺是分開的,僧侶居住的地方與少林寺風景區是嚴格分開的,所以景區的算命收錢、數羅漢、燒香等欺騙遊客的活動與少林寺其實無關,釋永信也多次呼籲制止。

少林寺依舊是清淨的。凌晨5點,釋永信和僧眾已經前往大雄寶殿誦經。他們有著規律的作息,6點前往齋堂就餐,吃飯迅速,不得浪費,不得說話。8點,僧侶們退居東西兩院,進行修行,到6點山門關閉,晚上9點準時休息。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

僧侶依舊不準談戀愛結婚,否則就犯根本大戒,要離開僧團,沒有一點含糊,這是他們的戒律,從上世紀50年代延續至今都是如此。也依舊不得要食素齋戒,誦經剔除雜念。但少林寺也有了變化,1981年釋永信入寺的時候,少林寺一片破敗,一共就十幾個和尚,9個是老人,靠28畝地過日子。

甚至從釋永信的舉措看來,他推行的"商業化"措施反而在保護佛門的清淨。

2015年,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國內的宗教物產應該登記歸國家所有的提案,認為建寺廟本就是功德,不應該歸個人、企業,甚至要求降低寺廟門票錢。

釋永信還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少林武僧團、少林寺紅十字會、少林書畫研究院、中華禪詩研究會、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為了維護"少林功夫"的商標,他四處奔波,申報聯合國國際遺產,擴大了少林寺乃至中國武功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還公佈了少林功夫、醫藥秘方,造福眾生。

這樣的少林寺,真的不是清淨之地嗎?真正的過錯恐怕不在釋永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