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不在同一層次了,很難在做朋友,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俊哥VLog


認同,本來是各方面旗鼓相當的人因為緣分成為了朋友,但自身的條件,還有骨子裡面的東西,還有原聲家庭帶給的觀念,不知不覺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發生變化,導致都還是想維護這段友情,偶爾電話寒暄再也找不到當初的話題,就是聚在一起,心裡也會隔了一層,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世俗之中,沒有幾個人會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地位,等等附加的一些條件,不由自主的會拿來對比,只要有了不平衡,就會不由自主的排斥這種相處模式,也就越來越生疏,距離越來越遠。



清水荷花


攀比是做朋友最大的障礙,尤其是同學圈更是如此

人與人,不在同一層次了,就很難再做朋友了!就經驗來說,不是絕對的,但是大多數情況的確如此。這些年你要是參加同學聚會什麼的,就能發現攀比之風是交友最大的障礙。從我個人的一些經歷說起。

我小時候有一個玩伴,由於兩家很近,從沒上小學就在一起玩,一直到上初中他去南京上學。兩人從兩三歲開始認識到分開,大概相處了十年,按常理說我們感情應該要好於一般人。但實際上不是,我們關係還不如自己在班級處的幾個同學。

問題出在哪呢?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在我的記憶中他經常提到的一件事情:他以後去南京接他爸爸的班,他是有鐵飯碗的。年輕人可能不曉得,90年代還有接班一說,所謂接班就是爸爸從企業退休了,孩子可以接替爸爸名正言順的進企業當工人。這是他最驕傲的地方,經常拿來和我炫耀。可能是成績上不如我,總要想把我比下去,我倒是沒那麼多心思。

可惜的是,後來到90年代末,接班這一說沒了,他曾今幻想的鐵飯碗砸了。而我則通過自己努力考上了大學,也是那年學校的第一名。在南京的他,知道後就再也沒跟我聯繫,既無祝福的話,也無問候。人情涼薄讓我很有感觸。

我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攀比,我們是能夠好好相處的。如果他或者他父母總是拿這些來比較,覺得高人一等或者矮人一頭,那麼這個朋友就不能長久。

自從有了微信群之後,以前的初中同學和高中同學開始聯繫上了,其中也有不少當初是玩的比較好的。但是有諸多原因,每個人的境遇千差萬別,我們沒什麼共同志向和愛好。在這個乍富還貧的時代裡,同學聚會幾乎都在攀比,明的或暗的,條件好的財大氣粗,說話也大聲。條件差的幾乎默不作聲,除了偶爾陪著大家尬笑幾聲。總之,比成了最重要的話題。

在這種攀比的氛圍下,因為層次的不同,慢慢的就相互疏遠了,以前的玩伴也開始變的陌生。時間改變了我們的境遇,也改變我們的心態。

我個人覺得善待平庸才是能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這是我們能成為朋友的基礎。


文三曉


個人認為是對的,以前的朋友有幾位是各私企老總,以前一起吃飯沒什麼壓力,話也投機,可是漸漸的他們做大了,都忙起來,他們接觸的任何說的話我漸漸也不能跟上,漸漸的也只能年節問聲好,本人也是請稍低的,也不是想大富大貴只想安逸生活的女人,雖然他們有事也會有人情往來,但還是漸漸遠了。


莊園主要有地啊


《如小藍情感在線》觀點:

我比較認可這句話。而且也深有體會。

我有個三十年的閨蜜,從小學就感情很好。後來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我們的距離就拉開了。雖然現在還是聯繫,但是以前無話不談的感覺不復存在,對彼此還是有所保留。倒不是因為不真誠,而是對方的生活環境和文化差距太大了,所以就會有了距離感。因為是從小玩到大的,也還是會彼此珍惜這份友誼,只是有了空間段的距離。

另外一個好朋友也是從小玩到大的知己,因為是在同一個環境裡生活工作,相互支持,所以不存在友情空窗期,相處得很好。

現在倒是對剛參加工作時的閨蜜死黨有了很深的情感依賴。因為這是一路走過來的朋友,瞭解我的全部,而且我們的思想在同一個起點上,相處起來感覺很舒服。

所以,當人與人的思維不在同一個層次上,是很難再做朋友的,你們有的只是曾經的基礎回憶,即使再做朋友,也需要思維度低的一方再努力提升自己才行,要是停滯不前,也就只有維持現狀了。





如小藍情感在線


我非常認同。

第一,格局不同,格局決定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行為,也就是為人處事的方式。別人看到的是困難,你看到的是機會,別人還在觀望,你已經躬身入局,路不同不相為謀。

第二,圈子不同

由於格局不同,直接影響的是社交圈,現實社會,圈子就是財富,圈子不同,身價不同。玩5塊錢的鬥地主很難混進玩50元的局,開夏利混不進開大奔的俱樂部,都是簡單粗暴的道理。

第三,沒有交集

格局不同,路不通,圈子不同,很難有交集,信息不對等,不在一個層面上。別人在刷朋友圈,你在推杯換盞拿生意,談合作,互動交流,很難有多餘時間浪費生命。

不在一個層次上自有它的道理,付出的也大不一樣,身上的擔子也不同,所以老天是公平的。

不管富裕或者貧窮,在得與失之間是否做到了足夠的寬容!真真切切,平平凡凡也好。


玉龍說


我贊成和認同這個觀點。就大多數情況而言,不同層次的人,是很難成為朋友,特別是很難成為深交的好朋友。

層次不同,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差異很大,很難互相交流與互相交往。你很難想象,一批醫學博士與一批種地農民結成朋友。

在我們中國,這方面有很多名言警句:門當戶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風馬牛不相及;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太多了!……

當然,也有條件差異很大的人成為朋友。但是,這僅僅是個別例子。


夕陽黃HZC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認同這個說法,人與人的思想看法、見識、胸懷、格局都與學歷社會地位所處的環境不同而不同,所以最好結交志同道合,相得益彰的作為朋友比較好!

我是王建驊,以上個人建議看法,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王建驊自媒體


人與人不在同一個層次,難以靠近,三觀不同,價值觀就不同,難以溝通和交流!



一點紅劉蓉廣場舞


何為“層次”?通俗地講,也就是在不同臺階上的二個人。生活中,友情應該是經歲月的洗禮,溝通,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建立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人之間彼此缺少了必要的相同點,興趣觀,心態各異,文化落差大。等等這些似乎是阻礙了相互間的融入性,切入點,那麼他們也就很自然的只能成了普通朋友。我同意這個觀點。而要成為知己,卻少不了有彼此間的“價值觀,”志同道合是關鍵。👣



山水景天人和


人與人,不在同一層次,就做不成朋友的了,這是真的。因為,人家不缺衣少穿,住的是別墅,開的是豪車,每年耗資幾萬年去國外旅遊,你卻沒有可觀的收入,很顯然,差別之大,所以,友情就淡了,現在的人,認錢不認人不是一個,二個,而是很多很多,很普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