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美股又双叒熔断!昨日,美股开盘即遭遇熔断!美股历史上总共的四次熔断,8天便发生了三次,而历史上第一次熔断被触发,还要追溯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

日前,“股神”巴菲特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的时候,直说“我活了89年才有这样的经历”,“是个挺吓人的标志”。“只要市场是实时交易的,就会对新闻做出重大的反应”,因此这次暴跌和新冠疫情以及原油市场动荡有关,他还把这些影响因素形容为“击晕了市场的组合拳”,但“不像2008年或1987年那么糟糕”。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图源见水印

什么是“熔断”?

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暴跌,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22.61%。为了防止此类时间的再次上演,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股市异常波动一周年之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其主要跟踪标的是S&P500指数。

“熔断机制”是危机发生后为防止迅速恶化而采取的“冷却措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供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进行公告稳定市场。

纽交所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因此对熔断机制的设定比较完善,分别针对整体的系统性风险与个股波动过大的问题设定“熔断机制”。

芝交所作为美国股指期货的主要交易场所,其熔断机制的设定一方面与纽交所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加强了熔断机制的限制,防止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产生过度干扰:

  • 在期货盘前交易时段(夜盘)设置5%的涨跌幅限制。由于现货并没有相对应的盘前交易时间段,因此期货在盘前交易设置涨跌幅限制防止过度放大基差。

  • 日盘交易现货(综合指数)与期货的熔断出发限度一致,且现货若暂停,交易期货同时暂停。

  • 现货采取直接熔断,期货采用跌停板熔断制度。纽交所的熔断机制触发时指数实际下跌幅度可以高于熔断机制的限度(跳空低开情形),但是期货由于实行跌停板后熔断,实际跌幅以跌停板为限,因此并不能超出熔断机制的限度。

  • 期货市场触及熔断限度后存在10分钟的观察期,若观察期打开跌停则不实施熔断,若在跌停价位成交且未打开则实施熔断,若无成交则直接放开至波动幅度到下一级别。观察期提供一个缓冲垫,防止期货市场短时波动导致熔断对现货市场产生不利引导。

可以看到,“熔断机制”已经成为各大交易所防止风险的必备选择,但从具体方案来看美国的设定十分全面,且历经市场考验,实际上无疑走在前列。

(摘自《中国A股市场异常波动报告》,略有删减,以原文为准)

不明觉厉……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熔断机制”?什么是“道琼斯指数”?美国股市怎么这么吓人,一天就跌掉了英国体量的GDP?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下跌?所谓的“股票”“金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对于有投资股票经历的人来说,可能当下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这样的熊市,调整好自己的投资策略,保证最大的收益。

而那些金融届的资深人士可能更对“熔断”现象背后的市场机制、股票制度、投资结构和相关政策更加感兴趣,希望更多地发现背后的问题,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今天,为了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满足大家不同种类的阅读需求,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这套金融类图书推荐书单。不管是小白、玩家还是资深人士,你们都会从中找到自己钟意的书!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01 投机时代:美国金融的崛起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回顾美国金融崛起的历史

小白入门必读!

【美】埃兹拉·沃瑟曼·米切尔 著

定价:88.00 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9年1月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长久以来,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于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迎合短期的财务目标,不惜牺牲公司的长远利益,只为获得漂亮的股价。金融与实业的关系,是如何从最初的“金融服务实业”的口号转变为如今“金融主导实业”的现实?本书回顾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公司及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从公司法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

本书作者作为美国公司法领域的领先学者,在进行严谨、充分地考据的同时,其叙事手法又使得本书如同一部时代剧,在这部剧中,读者将看到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重要人物——西奥多·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及众多行业领袖是如何共同推动这段历史的。

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资本主义形成于1897年至1919年间。19世纪后期,相互独立的许多工厂俨然是对美国当时工业概貌的凝练。不论工厂规模如何,其权属往往归于几个商业伙伴,抑或归于企业家们与其家族。而它们向巨型企业联合体的转变几乎发生于数夜之间,其股权则间接或直接由广泛分散的股东所有。之所以如此自然有商业上的原因;但所谓“无利不起早”,若非融资方与发起人认识到竟可以通过创设并出售股票牟利,那这些联合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由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投机性的股票市场开始主导美国的商业政策,最终投机经济横空出世。

史学家们几乎深究了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方方面面,将下述内容都囊括其中:美国人生活方式的社会变迁与认知世界的哲学嬗变;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日新月异;大型企业初现端倪,联邦政府地位日显,国家产业政策频出,劳资议价机制建立;乃至政府层面与大型企业的政治关系也发生转变,法律新型范式得以发展;最终美国得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文森特·P·卡罗索、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小路易斯·加兰博斯、埃里克·F·戈德曼、塞缪尔·海斯、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莫顿·J·霍维茨、莫顿·凯勒、加布里埃尔·科尔克、纳奥米·R·拉莫若、R·杰弗里·勒斯蒂格、拉尔夫·L·纳尔逊、马克·J·露、威廉·G·罗伊、马丁·斯科拉、汉斯·B·索勒里、詹姆斯·温斯顿、罗伯特·H·韦伯等人为我们绘制了丰富的、有关当时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商业与金融等方面的转变。留待进一步描绘的是美国公司资本主义构建的路径:现代大型公司的诞生及由其催生的股票市场,和联邦政府为制衡它们所付出的努力。

笔者所要描绘的历史是地位堪与美国立国过程中的政治话题相当的经济话题。有必要详述这段历史的缘由可谓众多,而仅仅出于理解为何美国公司经济采用现有这种特殊形式本身便已是一个充分的好理由。近来公司经济总处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的阴霾之下,诸如短期任职的管理层的视角可能有损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公司的管理层以为股东利益考虑为由将产品成本外化的意愿愈发强烈,等等。投机经济学中,企业管理关注的焦点从产品本身转移至股票价格,而这一管理目标是否有悖于健康、可持续、负责任的企业实践,尚无定论。体悟美国公司资本主义发展的错综历程,将对提升和保有美国经济实力提供裨益。

公司资本主义在形成时期留给我们的一个教训是:市场改革与金融改革本身才是具有意义的改革举措,建立针对股东与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使其有所反思——利润归根结底来源于今日的工业产值而非美好预期。可惜的是,这一教训在公司资本主义初创的年代里以及之后的很多光景中常被众人抛之脑后。

这一关涉美国公司资本主义诞生的历史,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与可采形式的多样性。有些形式即使在十九世纪后期也还在美国的公司经济中有所体现。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包括以私人持股产业为典型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以公众长期投资(例如债券)为公司融资主要来源的乃至由政府主导的高度管制的等等,在沃伦·哈丁成为总统之前均不无可能。其中,许多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在20世纪已于不同地区、民族、国家间取得成功。美国公司资本主义——股票市场资本主义——对美国经济而言,既非必须,也非必然。

形成时期的历史涉及有所误解的问题、有待澄清的转型、有失引导的规范。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知:现代美国公司资本主义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其作为一个体系,使我们始终可以自由选择,并衍生至经济领域之外,映射出个人主义的社会规则,并与建立一个成功的经济体、一个繁荣的新社会所需的必要合作息息相关。我们对此可以选择改变,或者修补,抑或简单维持现状。但无论如何,正确的理解之后才能作出明智的选择,而这一关涉形成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缔造现代美国的关键洞见。

笔者写就本书的缘由甚蕃。首先是笔者对美国今日之经济为何如此扎根于股票市场深为好奇。经过若干年的研究,笔者逐渐意识到这段历史有待发掘,其重要性可能更甚于笔者正在持续进行的学术研究。笔者发现,从美国公司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找出一些目前商业、经济、社会问题的成因。当下很多人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却未能很好理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成因,其实形成期这段历史能够帮助我们理出头绪。同样重要的是,笔者开始注意到投机经济影响美国社会规则的方式——其如何推进美国社会规则从进步主义时期得到一些认可的集体生活幻影转向强调个体权利的个人主义,而后者既是美国人民早期理想的体现,又促成社会未来的发展。在美国社会,没有哪里会像现代股票市场这样充斥着暴力性与竞争性的个人主义。

(摘自《投机时代:美国金融的崛起》,略有删减,以原文为准)

02 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打造极简投资术

金融“玩家”的进阶之路

黄凡 著

定价:39.00 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6年10月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相对于中国投资者,A股是门槛最低,参与面最广的投资品。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始终“熊长牛短,股民难逃”“一盈、二平、七亏”的宿命……

A股注定是“万人坑”“碎钞机”?股民注定是被一茬接一茬收割的“韭菜”?熊市漫漫成常态,投资者注定只能任由恶熊、凶庄宰割?

本书中,作者将20多年专业投资经历中积累的股市神奇投资术无私传授给读者,希望每一位股民都能拥有轻松战胜股神的必杀技!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A股是门槛最低,参与面最广的投资品。然而,由于发行与退市机制上的先天缺陷、承担为实体经济解困的重任、各参与主体(个人、机构、监管者等)的欠缺成熟等原因,熊长牛短成了常态,二级市场投资者难逃“一盈、二平、七亏”的宿命。

难道A股就是大家所说的:“万人坑”、“碎钞机”?难道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注定成为“韭菜”而一茬接一茬地被收割?

股市熊市漫漫成常态,难道投资者就只能任由恶熊、凶庄宰割?

我认真考虑了一下,也觉得写一部关于A股投资策略的工具书非常必要。尽管市场上热销的都是“股市百战百胜”“战胜庄家”“战牛斗熊”等鼓励大家在股市发财的炒股“秘笈”。然而,以我二十多年的观察,假如以在二级市场赚取第一桶金为目的入场投资,结果基本都不怎么的:我身边在股市有十到二十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多得很,却找不出谁是真正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实现创富的。敝人认识的曾经的“股市牛人”也不少,结局不外乎几类:因拿了不该拿的钱而跑路不归的;因贪念支配不可自拔最终陷入牢狱的;因杠杆爆仓而变得一文不名退隐江湖的……

大家都知道,国内股市过去承担过“为国企解困”的重任,现在承担着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而融资光荣任务,这些重任与任务最终是由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承担的。而严格管制下的审核制发行机制,让一级市场的供给长期稀缺,稀缺就价格昂贵了,泡沫就留给二级市场去消化;退市机制也一直难以真正起作用,使得二级市场存在明显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绩差、质劣的上市公司价格多处于被高估状态,整个市场呈现“熊长牛短”的格局。普通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投资最终获利的难度很大。

股市,除了确定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场所外,还应该是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一环,然而,它本来不是、将来也不可能是投资者可以攫取第一桶金而创富的地方。进场的目的决定了心态,而心态决定成败。

在二十多年的丰富证券市场投资经历中,敝人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掌握了一些能在A股长期投资制胜的规律和原则。在此希望以“授之以渔”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其实,这些能为股市投资人穿越牛熊保驾护航的规律与原则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法非常简单,但这些简单的方法并不容易做到。为何?这些简单方法往往是要求人去做一些逆人性的举动(如放弃部分自信、克服贪婪、战胜恐惧……)。

(摘自《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略有删减,以原文为准)

03 资本帝国:巴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尔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熊市面前

学习“大神玩家”的投资之道

叶允平 著

定价:55.00 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7年12月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截至2020年1月17日,伯克希尔市值约5590亿美元。若按市值来排名,伯克希尔在全球上市公司中名列第6。

在众多的投资大师中,为何只有巴菲特和芒格建立了伯克希尔这样强大的控股集团企业?伯克希尔的成功,不仅仅是巴菲特和芒格两个人投资方法的成功,而是整个“伯克希尔模式”的成功本书对伯克希尔的文化、公司治理机制、资本运作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无疑将加深读者对伯克希尔模式的理解,并且启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投资有一条重要原则: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在强调投资时分散的重要性。在几乎所有的商学院,这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而巴菲特的观点是,专业的投资者要避免过度分散化,实际上,还要适当地集中。这两种观点显然是南辕北辙。在商学院中,强调投资分散化基本上是主流;但是在业界,关于投资是应该集中还是分散的争论一直不停。最终各做各的。我们先看看巴菲特是如何进行集中化投资,而且集中到什么程度。

1963年,巴菲特还在经营巴菲特合伙投资公司。当时美国运通公司卷入了色拉油丑闻,人们认为运通公司对上百万美元的伪造仓储发票负有责任,导致美国运通的股票价格从65美元一路狂泻至35美元。得知有关的消息后,巴菲特专门到大型超市去观察人们的刷卡行为,他发现顾客照样使用美国运通的信用卡,没有什么变化。深入考察后,他觉得美国运通的品牌仍然非常强大,其核心业务信用卡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于是他认为这是买入美国运通股票的良机。巴菲特将他的合伙人公司的40%资金,即约1300万美元,用来买美国运通的股票。两年后,这笔投资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带来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利润。

根据巴菲特2014年致股东的信件,2014年底伯克希尔持有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为1174.7亿美元, 其中所持有的富国银行、可口可乐、美国运通、IBM等四家公司的股票市值就高达698亿美元,占整个组合将近6成(59.46%)。由此大家可以看到,即使伯克希尔的股票投资的市值已经如此庞大,巴菲特仍然将大部分资金放在他最具有信心的公司上,继续坚持集中投资的原则。

为了强调集中投资的重要性,让投资者能够慎重对待每一笔投资,巴菲特还经常比喻说,“设想你手上有一张卡,在这个卡上,每一次你投资于一家原来没有投资过的公司的股票,你就要在卡片上打一个孔,而在你的整个生涯,你最多只能打20个孔。”通过这种方式,巴菲特对自己的每一笔投资都做深入详尽的分析,用非常苛刻的评估标准来做筛选。巴菲特还强调,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以上,那你连持有它10分钟都不可以。

巴菲特认为,如按自己评估后得出是否值得投资来排位,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头几家公司多投一点,比将资金分散到排在20位的公司更能有效地降低组合的风险。当然,只买20只股票并不是一个硬性规定,说到底它只是代表一种思维方法,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买人股票时更加慎重,防止频繁买进卖出的行为。对于巴菲特来讲,他的投资生涯中,所购买过的股票肯定超过20只。这是他庞大的资金量所决定的。但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20这个数字是较为合适的参考值。

到底是应当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呢?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总体来说,投资者应当持有的股票数目,应当和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成反比;投资能力越强的人,就可以更加集中地投资。

另外, 资金量的大小也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你的投资组合非常庞大,那么你将可能不得不在组合里加入更多的股票,否则的话,你可能无法找到足够的投资机会;或者你的仓位之大,你对这只股票的买卖操作可以直接影响到价格。这两种情况,都会使组合的股票数目增加。

巴菲特可以将自己资金的40%投入一只股票,是基于他对这只股票有透彻的了解,况且其透彻的程度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而如果某股民只是跟风操作,对股票毫无了解,却也像巴菲特那样,将40%的资金投入到同一只股票中,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强调相对集中化的投资策略,是对专业投资人来讲的。对于没有时间去研究投资的一般人,巴菲特的建议是可以买指数基金,这样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获得和大盘相类似的回报。

所以说,巴菲特从专业投资的角度建议适当集中的投资,但其实他并不反对分散化投资。相反,对于一些对投资没有研究的人,巴菲特还建议他们通过指数基金来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

(摘自《资本帝国:巴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尔》,略有删减,以原文为准)

04 中国A股市场异常波动报告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资深人士带你

洞察股灾原因

规避未来风险

吴晓灵 等著

定价:46.00 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6年6月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2015年6—8月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异常波动”,持续性的“暴涨”“暴跌”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乃至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都不可小视。杠杆的过度无序应用、金融产品监管不完善、市场机制多空不协调、交易机制设计缺陷、投资者结构散户化问题、新股发行制度与上市公司行为规范的漏洞,以及媒体扮演的牛市思维助推器,这些都是造成本次A股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也暴露出我国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方面改进完善的迫切需求。

痛定思痛,我们更需要科学客观地总结本次股市异常波动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完善制度设计,提升市场信心,建立起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

2015年6月中旬至7月初,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异常波动”。从事后来看,这次股市异常波动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乃至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都不可小视,同时它也凸显了我国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亟需改进完善的迫切需求。

痛定思痛,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次股市异常波动,更需要科学客观地总结本次股市异常波动带给我们的“教训”。从国际经验来看,也正是各国对股票市场历次剧烈波动的分析与反思,才促使资本市场交易与监管制度的日趋成熟与逐步完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需要以客观的视角、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进行总结与反思。也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在本次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迅速组织研究力量,完成了本报告。

在本次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一直把握着如下两个特点

首先,本报告核心关注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层面,而不仅仅是某类投资者的市场交易行为或某类市场参与者在股市异常波动中所起的作用。

虽然本次股市异常波动所暴露的问题颇多,但是撰写本报告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理解本次股市异常波动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层面提出我们的观点,并就此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因此我们的报告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引发股市前期“暴涨”和之后“暴跌”的市场制度设计缺陷,导致市场参与者一致性预期形成与投资策略趋同化的交易与激励机制因素,政府在市场统一监管、系统性风险监测与应对、舆情监督中应发挥的作用等。另一方面,我们的子报告也尽量针对本次股市异常波动暴露的热点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例如场外配资规模的估计,股指期货在股市异常波动中的作用,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制度的影响等。不可否认,很多市场参与者与监管者的关注点和本报告会有所不同,例如,部分人士可能更关注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背后的市场情绪与市场走势,不同投资者的行为与产生的后果等,但是这些并不是本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

其次,尽量科学客观地总结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经验与教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时候,事物给我们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看山如此,看本次股市异常波动也会如此。

股市异常波动的背后涉及了较多利益相关者,当回头反思这段历程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往往受自身利益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与市场无实际利益关联,我们力争有独立客观的表述。

当然,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所有成因和对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可能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远非本报告所能全部涵盖,所有的经验教训也很难在如此短时间之内全部总结。基于我们报告的研究视角与核心关注点,本报告可以看作是抛砖引玉。对于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持有不同立场、具有不同背景的市场参与者对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进行更充分的讨论与分析,也需要在未来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对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进行总结与检验。

本报告发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我们也听到了各种声音。如此大的反响,是我们未曾预料的,却是我们欣然看到的。在这里,我们无法也无意对各种声音做出一一回应。如果能够通过本报告促进各界人士思考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进一步地能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建言献策,我们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摘自《中国A股市场异常波动报告》,略有删减,以原文为准)

骆新说 | 对话真的能够解决分歧和纷争吗?

骆新说 |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从入门到精通,帮你读懂美股“熔断”| 金融与投资类书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