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魏徵之明為何不勸李建成先下手?玄武門之變後為何還能位極人臣?

農在天涯


魏徵是勸過太子李建成先下手為強,除去李世民以絕後患的!只是李建成拒絕了魏徵的建議。這是有史書為證的,據《舊唐書》記載:俄而建德悉眾南下,攻陷黎陽,獲徵,暑為起居舍人。及建德就擒,與裴矩西入關,隱太子聞其名,引直洗馬,甚禮之。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及敗,太宗使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素器之,引為詹事主薄。

從這段史料可知,魏徵先是跟隨李密,後來一同降唐,之後被竇建德所俘,竇建德瞭解魏徵才能,讓他做起居舍人之職。再後來竇建德被擒,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很有才華,就讓他做了太子洗馬,對魏徵很是禮遇有加。魏徵看到李世民功勳勢力一天天壯大,常勸太子早做準備,但是李建成不聽。後來玄武門之變,太子失敗,李世民找來魏徵問:你離間我和太子兄弟之情,為什麼?魏徵回答:太子如果聽從我的建議,必無今日失敗之禍!太宗李世民對魏徵也很器重賞識,讓他作了詹事主薄之職。

由此可以得知,魏徵不但是勸過李建成早作準備,而且是每勸,也就是常常勸說建議李建成早作準備。然而李建成卻拒絕了!為什麼?原因可能是李建成覺得自己已經是太子了,繼承皇位那是早晚的事。只要自己不犯明顯的錯誤,弟弟李世民功勞再大,也翻不了船。而魏徵的建議固然有道理,但是一旦這準備對付李世民的事洩露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可能不保。為安全穩妥起見,不能有任何過錯讓李世民抓住把柄,所以寧可被動也絕不犯錯。結果事實卻證明,李建成錯了!

那麼作為太子李建成的忠實部下,還數次建議李建成作好對付李世民的準備。對於這樣一個,對手李建成的忠實部下,魏徵還毫不膽怯的面對李世民,承認自己勸過李建成早點動手。李世民為何還器重任用魏徵呢?這裡面其實隱藏了一個很大的密秘和交易。

不可否認,唐太宗李世民是個英明神武的帝王,也是個為民著想的好皇帝,天可汗可是受到天下萬民擁戴的!也創下了青史留名的貞觀盛世,但是李世民也有一個洗不去的汙點:殺死兄弟奪取的皇位。

既然抹不去這個汙點,那就想辦法抹黑對手,洗白自己吧。於是在流傳下來的各類史書中,大家看到的都是李世民如何英勇善戰功勳卓著,李淵的各種猶豫軟弱,李建成各種無能和歹毒陰狠,最後李世民是被迫動手自衛,才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繼承了皇位。而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也是國力空前強盛,天下歸心萬國來朝。

這些史料有真有假,關於李世民的固然不假,但是關於李淵李建成的史料卻不真,尤其是李建成被抹黑最厲害!簡直就是太子李太惡。這樣的抹黑,對於千年之後的我們,當然是不辯真假難說孰是孰非。但是你別忘了,當時還有很多身臨其事者,這其中就包括有才華又是有名氣的魏徵。李世民抹黑李建成的事,瞞得過別人能瞞得過魏徵嗎?當然不能!聰明如李世民如何不知這樣的結果,既然瞞不住魏徵,就要想辦法堵住魏徵的嘴巴,讓他承認史書說的是事實,承認跟隨我李世民才是對的!你魏徵不是很有才華嗎?很好,我治理天下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只要你甘心為我服務,幫我治理天下,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包括名臣的稱謂,我全都可以給你!唯一的條件就是:你要對以前和李建成的事情,閉口不言!

這個交易對李世民魏徵雙方而言,絕對是皆大歡喜的雙贏結局!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各類史書。




JSDD


魏徵是李建成的鐵桿嫡系,他很早就開始跟著李建成,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比如:當初李世民拿下洛陽功高蓋太子之後,魏徵就建議李建成親征劉黑闥,去戰場上建功立業,否則很有可能被李世民取而代之。隨後,李建成平定了劉黑闥,並建立了自己的以羅藝為統帥的嫡系軍隊。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了皇位之爭,魏徵向李建成建議幹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心下手,結果卻李世民來了個一箭穿心。隨後,李世民抓住了魏徵,並詢問他:為啥離間我們兄弟。魏徵說:“太子要早聽我的話,估計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於是李世民就把魏徵給放了。

魏徵能夠活下來全靠賣主求榮: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想法,他會在玄武門之變後大開殺戒,把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全部殺掉,出一口惡氣,但是尉遲恭阻止了他。本來李世民是要殺魏徵的,但是在尉遲恭的勸說下,李世民才放了魏徵的。而且魏徵曾多次置李世民於死地,李世民對他是恨之入骨,但是為了顧全以大局,於是就放了他。

後來魏徵為了配合李世民的政策。於是決定親自去河北安撫以羅藝為代表的的叛軍。走到半路,遇到了兩個李建成的嫡系大將正被押解去長安,魏徵命士兵放了他們。並一起去了河北,叛軍一聽李世民既往不咎,於是都放下了心。但是羅藝仍然要起兵造反,最終被部下殺害。

魏徵立了大功以後,並不是說李世民就不殺他了,卸磨殺驢的事情李世民還是做得出來的,於是魏徵為了討好李世民,他決定做一諍臣,處處給李世民作對,但是,李世民卻看上了他這一點。其實李世民知道魏徵這樣做,就是為了給自己博得一個明君的好名聲。魏徵一輩子都非常小心,他生活勤儉克己,李建成時候,他從沒有參與任何黨派的鬥爭,一直在河北群雄、山東豪傑、關隴集團之間來回遊走。因此李世民在貞觀之治之後對魏徵是非常的信任,並給予起高官厚祿。


公元前


大家好,我是微知,我答一下。

  • 魏徵畫像


第一點,魏徵不是沒勸過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李建成也不是不聽。李世民出人意料、鋌而走險,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集團才以失敗告終。

第二點,玄武門之變後,魏徵能在李世民手下位極人臣,一是靠魏徵的過人智慧,二是靠李世民的胸襟和眼光。特別是兩人在言談話語間達成一個默契,開始精誠合作,收穫雙贏結局,共同開創貞觀盛世。

一、李世民集團把魏徵視為“仇人”

唐高祖武德初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間的傾軋就開始了。李元吉之所以跟著大哥李建成死磕二哥李世民,是因為大哥是太子,李建成答應他,將來即位以後,立他為皇太弟,“故元吉為之盡死”。這就形成了以李建成、李元吉為首的“太子集團”。

唐朝開國,李世民功勞最大,被封為“天策上將”。他的天策府,等於大唐第二朝廷,府裡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試想一下,即便李世民不想奪太子位,手下人也一定會慫恿他去奪位。何況李世民絕非自甘平庸之輩,早就覬覦太子之位呢!

因此,唐朝建國不久,兩大集團圍繞大唐皇位,展開了殊死爭奪。如《新唐書·袁朗傳》中說,雙方“爭致名臣以自助”。

  • 李世民畫像


武德四年,李淵任命魏徵為太子洗馬。據《貞觀政要》的記載,魏徵是李建成向李淵提出,經李淵批准才得到這個任命的。新舊唐書都有記載,魏徵入東宮後,李建成“遇之甚厚”。《貞觀政要》記載,魏徵“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經常勸李建成早點下手幹掉李世民。

此後五年,魏徵深深捲入兄弟奪位的漩渦之中。史書中只記載了兩大集團各出“陰招”,想整死對方的情況,沒有記載具體哪個主意是誰出的。但是,我們根據其他史料的推斷,不難看出魏徵給李建成出過不少整李世民的主意。

《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六年,魏徵已經在李世民手下做到檢校侍中(宰相)。這年八月初四,李世民在九成宮宴請近臣。酒席上氣氛十分歡快,酒至半酣,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站起來,對李世民說:“王珪、魏徵過去追隨李建成,我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仇人一樣,想不到今天能坐在一起參加宴會。”

長孫無忌這話,恐怕是酒場上的無心之言。正因如此,也是他的真心話。李世民回答說:“魏徵,過去確實是我的仇敵,但他能盡心盡力辦他分內的事兒,這就值得表揚。我能提拔重用他,與古聖先賢相比,也毫無愧色!魏徵常常不顧情面勸諫我,讓我不辦錯事,所以我非常器重他!”

  • 長孫無忌畫像


魏徵聽到這裡,也站出來對李世民說:“陛下您鼓勵我勸諫,所以我才敢提意見;如果您不接受我的意見,我又怎麼敢冒犯龍顏、觸犯忌諱呢?”聽聽魏徵這話說得多麼體貼,一句話把功勞都給了皇帝。李世民聽後龍顏大悅,給在座的各位每人打賞15萬錢!

從玄武門之變到這時,已經6年了,魏徵已經成為李世民的重臣。而李世民集團的人仍清清楚楚記得,當年把魏徵當作仇人的往事,就連李世民也不否認。如果不是因為魏徵給李建成出主意整李世民,大家會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嗎?

那麼,以魏徵和李建成的深厚淵源,他又怎麼能在昔日“仇敵”李世民手下位極人臣呢?請看繼續看。

二、魏徵和李世民的“政治默契”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集團的人都成了李世民的俘虜,魏徵也不例外。新舊唐書和《貞觀政要》都記載了這個場面:

魏徵被帶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憤怒地責問他:“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

李世民很清楚,“骨肉相殘,古今大惡”,但他自己就做出這樣的事兒了。這個黑鍋,他自己不想背。他這麼問,實際上就是暗示魏徵:我可以要甩鍋了。

如果魏徵沒有聽懂這句話,向李世民求饒或者辯解,恐怕就沒有後來的魏徵了。但魏徵顯然聽明白了,當週圍的人為他擔憂的時候,他慷慨自若地回答:“太子如果聽了我的話,就不會有今日的殺身之禍。”

這話很硬、很直,但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魏徵這話有幾層含義:第一,我也給太子出主意搞你呢,很可能就把你搞死了,所以你的玄武門之變,有正當防衛的性質。言下之意,你的這個鍋,我們替你背了,是我們挑撥的你們兄弟相殘;第二,我是太子屬官,當然要為太子盡心盡力了。言下之意,我跟著你,也會為你盡心盡力的;第三,魏某人是忠誠的、有骨頭的,不會被嚇住。

  • 魏徵畫像


李世民一聽,魏徵聽懂我的話了,回答得好!他馬上“為之斂容”,剛才的滿臉怒氣,轉而變為肅然起敬的臉色,當場赦免魏徵,並任命他為詹事主簿。李世民一登基,又提拔他為諫議大夫。

從此,魏徵與李世民達成一個“政治默契”:過去的一頁翻過去了。就李世民來說:你替我背了鍋,我也知道你有才能,此後跟著我好好幹吧;就魏徵來說:我有我的志向,只要能實現我的志向,不必糾結皇位上坐的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

魏徵的志向是什麼呢?

三、魏徵不想做“忠臣”,而是想做“良臣”

魏徵志在做一代“良臣”。

新舊唐書都記載:貞觀元年,有人告發魏徵包庇親戚,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不久,溫彥博回奏,告發之事查無實據,但魏徵平時言行舉止不大檢點。李世民就讓溫彥博代表自己去批評魏徵幾句,提醒他以後注意點。

過了幾天,魏徵上奏說:“我聽說,君臣應該協和默契,用道義結為一體。不想著至公大道,只注意言行舉止的小節,那麼國家的興衰,就很難預料了。”

李世民一聽,馬上就明白魏徵的意思。他和顏悅色地說:“我(對讓溫彥博批評你的事兒)已經後悔了,你也不要因此就心懷隱匿迴避。”

魏徵連連叩頭,說:“希望陛下不要讓座做忠臣,要讓我做個良臣。”

  • 凌煙閣功臣圖中的魏徵畫像


李世民聽了很奇怪:怎麼還有不想做忠臣的人呢?他趕忙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魏徵解釋說:“良臣不僅讓自己獲得美名,而且讓君主也得到聖明的稱號,能夠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讓自身受到誅殺,讓君主揹著殺害忠臣的惡名,導致國破家亡,只留下他自己一個忠臣的名聲。這兩者差得很遠啊!”

李世民聽後非常高興,賜給魏徵絹五百匹,並說:“我希望你不要違背這些話,我也不會忘記國家安危的大事。”

此後,魏徵全心全意為唐朝興盛謀劃,不斷向李世民進諫;李世民也兢兢業業,不計較魏徵一些略顯過火的諫言,朝堂上形成風清氣正的氛圍。君臣齊心協力,開創出貞觀之治的盛世。

當然,魏徵的仕途一路開掛,貞觀七年位至宰相,封鄭國公。在李世民讓人繪製的凌煙閣24功臣圖中,魏徵位居第四。

看了魏徵的故事,您有什麼想法嗎?歡迎評論交流,共同分享歷史智慧。

《魏徵年譜》

《新唐書》《舊唐書》

《貞觀政要》


國學微知


魏徵其實已經勸過李建成了,只是李建成不聽勸罷了。

在成為貞觀名臣以前,魏徵的身份是太子洗馬。這個職位是皇太子東宮的隨從官員,始設置於漢朝,主要負責的工作是輔佐太子,教導太子政事。

根據史書記載,“隱太子聞其名,引直洗馬,甚禮之”,就是說李建成對魏徵非常禮遇,很看重他的意見。

魏徵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能夠威脅李建成地位的人,一直在勸諫李建成乾脆點直接動手,但李建成沒有聽這條建議,只是想軟刀子割肉,最後等來了玄武門之變。

根據《舊唐書·魏徵傳》的記載:

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及敗,太宗使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素器之,引為詹事主簿。

這條記錄是魏徵勸李建成先下手的證據。

至於李世民對魏徵的寬縱也很好理解——他是靠著政變上臺的,可以將李建成本人殺個乾淨,但如果株連太廣,就會影響政局不穩。

李世民是通過重用魏徵,才塑造了自己寬仁聖明的形象。


HuiNanHistory


魏徵勸了,李建成沒聽。魏徵之所以能被李世民重用,三條。



第一,李世民為了統戰需要,安定人心,沒有對魏徵下手。李世民本來準備大開殺戒,把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全殺了,但被尉遲恭攔住了。尉遲恭說,你要是這麼做了,就會人人自危,到時候反你的人會很多,得不償失。李世民聽了尉遲恭的進諫,饒了魏徵一命。



二,魏徵為了保命,出賣了李建成。李建成被殺後,他的嫡系都在河北地區,以羅藝為首,準備聯合突厥人跟李世民幹一場,給李建成報仇。魏徵親自前往河北地區,招撫了這幫舊部,羅藝也被部下殺掉。李世民大喜,決定重用魏徵。



第三,大唐有三股力量,關隴勳貴集團,山東豪傑集團,河北群雄集團。魏徵是平衡三股勢力的關鍵人物,所以被李世民所倚重。



以上觀點出自陳寅恪先生《隋唐政治史述論稿》。


唐風宋月


看魏徵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三國時期的呂布,兩個人都是多次更換陣營,但是兩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呂布最後是身敗名裂,而魏徵成為了一代名臣,究其原因,無非是魏徵投奔一個陣營之後,忠心耿耿直到這個陣營倒臺,而呂布卻反覆無常,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在背後坑主公了。

魏徵畫像

魏徵輔佐李建成,為何沒讓李建成先下手為強?

魏徵在公元619年隨李密一起投奔了李唐,從公元621年開始就一直追隨李建成,說魏徵是李建成的心腹也不為過,李建成任命魏徵為太子洗馬,他非常的賞識魏徵,對魏徵禮遇有加,而魏徵也沒有辜負李建成的期望,經常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當時天下未定,李世民帶著將領們在前線建功立業,李建成待在後方,李世民的勢頭都快超過李建成了。

影視劇中的李建成

魏徵輔佐李建成,自然就要為李建成的未來考慮,所以魏徵提議李建成,不要忽視李世民的威脅,也應當主動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了魏徵的建議,出兵平定了山東,後來局勢逐漸穩定之後,魏徵見李世民黨羽眾多,已經對李建成構成了嚴重威脅,又多次建議李建成一定要想辦法將李世民調到偏遠的地方去。

魏徵人品是比較正直的,他不像李世民心狠手黑,他也不希望李建成成為一個殘害手足的君王,所以他並沒有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剷除李世民,另外一方面如果他真給李建成提了這個建議,魏徵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畢竟手足相殘這是個汙點,如果還是手下的大臣提出來的建議,事成之後,魏徵多半也會被李建成清算,所以魏徵是不會讓李建成先對李世民下手的。

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還會重用魏徵?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魏徵這個李建成重要的謀臣,李世民當然不會放過他,但是魏徵對李世民說,如果李建成聽了自己的建議,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李世民一想,魏徵說的也有道理,而作為李建成的謀士,給李建成出謀劃策也是分內之事,所以李世民也沒有為難魏徵,繼續讓他出來做官。

玄武門之變

而魏徵在李世民手下能夠得到重用,這還和魏徵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魏徵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大臣,也有可能魏徵看李世民不爽,所以李世民在執政過程中,出了點差錯,魏徵常常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來,處理政務的時候,魏徵又非常的公正高效,所以他經常把李世民惹得火冒三丈,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處罰魏徵。

李世民曾說過,在貞觀以前,輔佐自己平定天下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後,矯正自己的過錯,防微杜漸這是魏徵的功勞。在滿朝文武大臣中,只有魏徵敢觸犯李世民的威嚴,進諫矯正李世民的過失。在大唐社會逐漸穩定之後,李世民有些安於享樂,魏徵又及時的進諫李世民,讓他要善始善終,後來李世民又派遣魏徵去輔佐李承乾,為自己培養接班人。

魏徵畫像

結語

魏徵雖然最開始是李建成的謀士,也給李建成出過打壓李世民的主意,但是並沒有對李世民造成直接的威脅,而魏徵也不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大臣,李世民見魏徵能為己所用也就接納了他,而相處下來,魏徵十分的忠誠,不為權貴,還敢對自己直言進諫,讓李世民非常欣賞他,所以魏徵在李世民執政時期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魏徵當然知道李世民的威脅,他也曾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殺了李世民,但是李建成當時還顧念兄弟情義,而且自己太子之位名正言順,父皇又信任有加,未有太重視李世民的威脅危險,所以沒有采納魏徵建議。

魏徵畢竟是臣屬,也不能力勸,死勸主上殺自己親兄弟。所以最終李建成沒殺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一方面李世民為了安撫李建成屬下殘餘勢力,畢竟太子黨勢力不小,要是逼的太緊,鋌而走險鬧出大亂子更不好收拾。重用魏徵這個曾經勸李建成殺他的舊臣可以向其他東宮舊臣釋放善意的信號,拉攏他們。

另一方面,魏徵有名望,特別是在河北山東一帶名聲很隆,可以幫助李世民遊說安撫這些地方,穩定局勢。

第三,魏徵本身很有才華,能治國安邦,而且只要他認定為主必定忠心耿耿,勸李建成殺李世民正是為他著想的忠心之舉。李世民當然能看出魏徵的才幹和忠心,所以肯重用他,而魏徵沒有辜負這般信任,施展平生抱負,一同開創“貞觀之治”成就一段君臣佳話。


十分之七君


說不定勸過也未可知呢?

魏徵是唐朝貞觀時期的名相,也是有名的直臣,唐太宗李世民以之為自己的鏡子。對於太宗皇帝,魏徵多次在公開場合據理力爭並指出他的錯誤,有時候激動了,唾沫星子都能噴到李世民的臉上,這常常使得李二下不來臺,多次生出殺意,多虧了長孫皇后的勸諫,魏徵才保住了自己的腦袋。當然了魏徵死後還是受到太宗的清算,這是後話了

但是你知道嗎?李世民如此倚重的大臣其實一開始卻是李世民的敵人

魏徵出生於北周末年,此後天下戰亂不斷,隋煬帝即位後東征高麗,修大運河極大透支了民力,於是天下不穩,人心思變。魏徵本是瓦崗麾下,後來王世充打敗了西魏,於是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不久竇建德又俘虜了他,於是魏徵又成了竇建德夏國官員,而後李世民打敗竇建德,魏徵被俘,又轉投李唐。當時魏徵這種經常改頭換面的人是很難被人信任的,但是太子李建成非常賞識他,不僅封為太子洗馬而且待遇深厚,因此魏徵是妥妥的太子黨,和李世民可以說是勢不兩立

那麼問題來了,魏徵是個明白人,那麼他為何不勸李建成先下手幹掉李世民呢?

其實這還真是冤枉了魏徵,對於李世民魏徵是保持了相當大的警惕,他多次對李建成建議要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小編記得以前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曾有魏徵多次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記載,只不過當時的李建成害怕父親李淵反對,不敢去做罷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確實有很多人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的,以李建成當時的勢力要暗中幹掉李世民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而當時建議幹掉李世民的人當中就包括齊王李元吉和文臣魏徵。但是這個建議一一被太子李建成拒絕了,當然李建成並不是婦人之仁,而是李建成根本無需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就可以成功繼位。但是事與願違,李世民最終還是逆襲了!


為何李建成不採納魏徵的建議

李世民在當時已經是李淵欽定的太子了,這其中不僅是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而且李建成也被李淵栽培多年,他是李淵苦心培養的接班人。所以李建成只要不出現再大的過失,皇位遲早是自己的,根本沒有必要去和別人一較長短。

其二就是李建成其實一直在對李世民進行政治打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因為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失利。此時李世民要麼眼看著被李建成和李淵一點點打壓,一點點削弱實力;要麼就奮起一搏,或許還有勝利的可能,最終李世民選擇了後者。

所以說李建成婦人之仁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一個勝券在握的人完全沒有必要對對手使用陰險的方法,不然可能還會得不償失。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勝券在握也有翻盤的可能,就是因為李建成太厲害了,所以他大意了,被李世民一舉翻盤。


李世民不殺魏徵是為了拉攏李建成舊臣

李建成已經當了多年的太子了,李建成在初唐時期是具備很大的勢力的,雖然李建成已經死了,如果李建成曾經的舊臣全部被逼反的話,李世民能不能做的了皇帝其實還是很難說的,即便李世民將他們鎮壓了,必定也是會大傷元氣的。對此,李世民寬容了所有李建成舊臣,並且重新量才錄用,魏徵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

魏徵的重用讓李建成舊臣投降李世民

魏徵不僅是李建成的屬下,而且是一個很忠心的屬下,即便是魏徵被李世民抓住了,還說是說出了因為太子心軟李世民才能成功的話。面對這樣反對自己的太子黨如果能夠赦免的話,李建成的部下肯定就不會造反了,所以李世民用魏徵給李建成的舊部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魏徵太重要了。

還有就是魏徵本身的能力了。正是因為魏徵具備非常厲害的政治能力和舉世無雙的口才讓李世民越來越器重他,所以魏徵的位極人臣一方面是因為李世民的政治需要,一方面是因為魏徵就很有能力!


唐朝的長老


作為李建成最倚重的幕僚,魏徵應該多次給出鞏固太子地位的建議,其中不排除種種制約甚至除掉李世民的措施(史上雖無明確記載,但理應如此)。然李建成性情直率、寬簡、仁厚,不忍心向兄弟骨肉下毒手;其次,李建成已被立為太子,如平穩過渡,將順理成章地繼承帝位;其三,李建成同樣戰功顯赫,他曾率軍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下長安,功勳不在李世民之下,且手下擁有一批謀士,因而對太子之位沒有危機感。應該強調的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後,為了證明自己獲得帝位的合法性,必須在史書中大書特書自己的戰功,同時貶低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歷史功跡。設使當年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得襲大統,誰敢說他不會成為一位賢明有為的君王?現在來說說魏徵後來為什麼仍然受到李世民的重用?這不能不說是李世民的英明之處了。李世民用人的原則可歸納為“任人唯賢,既往不咎”,除了魏徵外,原來李建成手下的人才在太宗朝大都得到了量才使用,如王珪、徐師漠、歐陽洵、裴矩、羅藝等人,他們都為大唐帝國的強盛作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