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四)

劉裕收到的消息很短,卻觸目驚心:盧循再反,何無忌戰死。


建康朝廷已經亂成一團,京城戒嚴。甚至商議遷都,往下邳去依靠劉裕。後來聽說盧循的軍隊在休整,才沒有帶安帝渡江。


而劉裕拋下軍隊後,單船渡江,至京口後並未休息,直奔建康。四月,劉裕入京,朝廷眾人這才有了主心骨,宣佈京城解嚴。由此可見,在面對征伐之事時,劉裕已經成為了當仁不讓的領袖。


劉毅很不服,他一直覺得劉裕只是運氣好,之前盧循擊敗何無忌後,他由於生病,所以沒有出征,但是朝廷眾人似乎並不因為他還在豫州,就不害怕盧循。這讓劉毅更想證明自己。

劉裕知道劉毅想要獨自出戰,趕快派隨自己徵南燕的劉毅之弟劉藩去姑孰勸說,並且帶去了自己的一封信: “我從前多次與盧循的軍隊交手,不能輕視,等北伐的軍隊歸來,我們合兵,出征。”


然而站在劉毅的角度解讀一下這封信 ,‘多 次與盧循交手’,可是誰不知道你劉裕正是因為多次擊敗孫恩、盧循才嶄露頭角;‘不能輕視’的意思就是我如果單獨出征就打不過盧循。聽聽這說的是人話麼!所以劉毅對弟弟劉藩說:“之前我讓著劉裕,所以你就真以為我不如他嗎!”這句話不僅是對劉藩所說,也是對朝廷眾臣的。


劉毅也學劉裕徵南燕的行為,抗表出徵。率兩萬軍隊,從姑孰迎擊盧循。


盧循剛剛擊敗了荊州刺史劉道規的軍隊,便迎來豫州刺史劉毅的二萬精兵。義熙六年

(410年) 5月,兩軍於桑落洲(今安徽宿松)爆發戰鬥。結果證明了盧循之前屢次失敗,不是盧循太弱,而是劉裕太強。


劉毅軍隊全軍覆沒,舟船全毀,輜重盡喪。劉毅在親兵的掩護下步行逃離戰場,奔回建康。


這一戰後,建康群臣徹底慌了神,因為賴以支撐的江州何無忌,荊州劉道規、豫州劉毅分別敗於盧循,而北府的軍隊剛剛征討完南燕,返回建康的士兵傷兵滿營,京城幾乎無兵駐守。更有敗兵為了掩飾失敗,向建康中人描述盧循軍隊有戰士十餘萬,運糧草的車百里不絕。絕望情緒籠罩了建康的每一一個人。


東晉朝廷為何如此懼怕盧循的軍隊?因為他們算是狂熱的宗教分子。

事情要從孫泰說起。孫家世奉五斗米教,孫泰以道術聚集了一大批次等士族出身的官員,他們皆以孫泰馬首是瞻。甚至執政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也很信奉他。孫泰的活動本質上是集結了東晉的一些次等士族,妄圖奪取權力。這使得一些高門門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陳郡謝氏感到了威脅。不久,會稽內史謝蝤(音you,二聲)舉報孫泰圖謀不軌,司馬道子將孫泰誅殺。但是孫泰的侄子孫恩卻逃往海上,沒有被抓捕歸案。

後來司馬元顯執政,為了對抗桓玄,增加軍事力量,發客為兵(即徵發士族門閥名下的農民為士兵,受朝廷管轄),引起了三吳士族豪強的不滿,孫恩趁機登陸會稽,以五斗米教的名義起義。無論是被司馬元顯侵犯了利益的地方士族,還是底層信奉五斗米教的教眾都彙集到了孫恩的旗下,一時之間有數十萬人。義軍們攻城掠地,凡是不信奉五斗米教的,皆遭到誅殺,嬰兒也不曾放過。甚至隨軍的家屬,如果攜帶嬰兒,不利於行軍的,就將嬰兒投入水中,宣稱是“賀汝先登仙堂, 我尋後就汝。”後來孫恩被劉裕連續擊敗,走投無路下跳海自殺。義軍餘眾推孫恩的妹夫盧循為領導,繼續在三吳地區攻略郡縣,當時趕上桓玄與朝廷開戰,雙方便都對盧循採取懷柔政策,以廣州刺史的名義安撫他。


雙方心知肚明,一旦朝廷緩過來,肯定會再次爆發戰爭。所以趁劉裕遠征,盧循從廣州進軍。一路先後擊敗何無忌、劉道規,現在又大破劉毅,距離攻破建康只有一線之隔了。


如果盧循攻進了建康,那這些高門大族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雙方不存在和平的可能,這也是朝廷眾臣如此恐慌的原因所在。


面對兵臨城下,朝廷出現了分歧。孟昶、諸葛長民等人認為應該奉皇帝渡江,往廣陵暫避鋒芒。劉裕認為一旦出京,軍隊一定崩潰,就算到了廣陵,那也是苟延殘喘。只能在建康堅守,方才有一線生機。孟昶屢次建議應趕緊逃走,劉裕終於生氣了,兩人大吵起來。劉裕說:“ 如果城破,我自當橫屍廟門,絕對不會苟且偷生”,孟昶也極為惱火,認為必敗,不如現在就殺了自己,省得到時候被盧循羞辱。劉裕憤怒的質問說:“你既然不怕死,為何不先打一仗,到時候失敗了再死也不遲!”然而孟昶回府之後,覺得走到這步田地,是因為自己曾大力支持劉裕征討南燕,所以導致京城空虛,盧循再反,他羞愧難當,上遺表將罪過攬到了自己身上:


劉裕北討,眾並不同,唯臣贊裕行計,致使強賊乘間,社稷危逼,臣之罪也。謹引咎以謝,天下!


然後仰藥自殺。

孟昶的死並沒有動搖劉裕的決心。他下令募民為兵,賞賜等同於隨自己從京口起兵討伐桓玄的士卒。並且親自引軍駐紮在石頭城(建康之西的要塞,緊鄰長江)。許多市民來看熱鬧,劉裕好奇的問參軍張邵,張邵回答說:“如果您沒有迴歸建康,那這些人四散奔逃都來不及,怎麼還有心情看熱鬧呢?賊軍到達後如果直接登陸,那憑著銳氣一鼓而下,我們就危險了,但是如果他們到達後在對岸集結, 那就必定失敗。”劉裕很贊同他的看法,於是登城遙望盧循軍動向。


縱觀劉裕一生,這一戰最為兇險。因為這一戰的主動權不在他的手裡,而是在敵人的手裡。所以當他看見盧循軍直奔新亭而來的時候,大驚失色,但是後來盧循軍不知為何,逐漸奔向了對岸, 劉裕極為開心, 知道自己即將度過這一關。


人道寄奴曾住(四)


盧循是隨先頭部隊一起抵達建康的,他的姐夫徐道覆建議直接登陸新亭,但是盧循害怕劉裕,認為等大軍集結後進攻,方才萬無一失。於是迴轉西岸,等待大軍的到來。徐道覆嘆息說:“我早晚被盧循害死啊,如果使我得以在英雄手下效力,平定天下也是易如反掌。”徐道覆的嘆息不是沒有理由的,此次盧循從廣州出兵,乃至擊破劉毅,都有徐道覆出謀劃策的功勞。


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等盧循集結完軍隊,劉裕這邊也已經佈置完善,兩軍數次交鋒,盧循軍都不曾突破晉軍防線,雖然一度在登陸丹陽郡,但始終不能擊破晉軍,逼近建康。隨著時間的推移,晉軍越來越強,而盧循軍銳氣盡失,最終於七月,返回江州的尋陽。


建康解嚴,劉裕立即下令孫處、沈田子率軍出海,直撲廣州,並且下令說:“大軍十二月之交必破盧循,你們先到廣州,抄他們的後路,使他們退無可退。”


建康的危機解除了,但是盧循軍返回尋陽後,很快溯江而上,攻打江陵,希望佔據中游,來對建康保持壓力。與此同時,益州的譙縱派出桓氏餘黨桓謙,領兵從上游順流而下進攻江陵。


劉道規令從襄陽來支援的魯宗之部隊守城,自己領兵出戰。時任天門太守的檀道濟先登陷陣,一舉衝破桓謙陣勢,導致桓謙軍隊大敗,桓謙本人也被殺死。隨即乘勝追擊,擊破盧循的部將苟林,江陵之圍遂解,等徐道覆率後援三萬趕到江陵時,已經只有自己一支孤軍,所謂兵敗如山倒,士氣全無的軍隊再次被劉道規擊破,徐道覆本人也逃回了盧循的本部。

十月,劉裕率領劉藩、劉敬宣、檀韶自建康出發,征討盧循。正如劉裕對孫處等人所下的命令一樣,甚至時間都驚人的一致。十二月,劉裕擊破盧循全軍,盧循、徐道覆分別逃跑,然而等待他們的,是已經被孫處、沈田子攻佔的大本營,最終二人皆被誅殺。至此,持續了12年的孫恩、盧循之亂徹底被平定。


義熙七年(411年) 3月,劉裕登臺輔,成為三公之一――太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