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因父亲之死,迁怒卫青,把卫青打了,霍去病知道了就把李敢杀了,你怎么看这件事?

槿汐诗词


都别抢,我来答。

汉武帝是有愧于李广家族的,这么说吧,他不仅欠李广一个侯爵,还欠李广一条人命,更欠李广家族一个说法,毕竟他最后把人家全族都给灭了。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其实李广难封吗?一点都不难封,只要汉武帝愿意,按照李广的苦劳,也确实该给他封侯。虽然李广的运气确实很背,用王勃的话来说,李广真的是时运不济,霉到家了。

从汉文帝时代开始,李广在打击匈奴这个问题上就立下很多战功,但是汉文帝觉得现在正是太平盛世,封他当个候不合规矩。因为大家知道和平时期往上升迁是很难的,所以汉文帝还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句生不逢时。

假如你生在老祖宗刘邦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再话下。

不过汉文帝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的时候,卫青击败左贤王,取得了一次很重大的胜利。于是汉武帝就封他为候,不仅封他为候,把他几个还在吃奶的孩子都给封侯了。

可见汉朝的将领想要封侯虽然必须有军功,但含金量也不是那么高,封不封只是皇帝的一句话。李广当时也在跟随作战的军中,力气倒是出了,就是没达到那个标准,结果汉武帝就没给他封侯。另外李广也属实倒霉,要么就是被匈奴俘虏,给汉武帝留下不好的印象,要么就是后来迷路,延误了战机。

他也确实够命运多舛的。

当时因为迷路,卫青要审问李广的部队,李广的心里是羞愤交加,羞的是自己怎么偏偏就迷路了,愤的是本来打算借这最后一次机会立个战功,结果老天却这样捉弄他。羞愤交加之下,又怎么会甘心让卫青再往自己伤口撒盐呢?

于是就自尽了,他的儿子李敢觉得这都是卫青的责任,按理来说这倒也不能怪卫青,毕竟你延误了战机,我不可能不过问。但李敢觉得,如果不是卫青故意把父亲调离,父亲也不会迷路。

李敢这么想也是对的,因为当时李广的职务是前将军,这就是打头阵的。但是汉武帝曾经私下里觉得李广这人命运不好,就不要让他打头阵了,估计也是觉得李广就是个行走的扫把星。而卫青自己也有私心,他想让丢掉侯爵的公孙敖跟着自己。

等打赢了,他自然也就恢复侯爵了,汉武帝和卫青这么一合计,结果就把李广的小命也算没了。

这也就不难怪李敢替父亲打抱不平,跑到卫青府上把他给揍了一顿,也不知道卫青是心里有愧呢,还是觉得没必要把这事闹大,以免断送这个年轻人的未来。所以就没有声张这件事,但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事偏偏让霍去病给知道了,年轻人嘛,觉得自己的舅舅平白无故的被打了,必须把面子给找回来。霍去病也是够绝的,直接把李敢给射杀了,这下子事情算是闹大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基本上就毁了,从此会背上一个杀人犯的恶名。

但权力的好处这时候就体现了出来,汉武帝有心偏袒霍去病,就编织了一个借口说李敢是打猎的时候被鹿给撞死的。这种烂借口也真的是太不走心了,借口虽然烂,但是并没有人出来要霍去病偿命,毕竟封建社会就是那个德行。

而霍去病呢反正也是匈奴人杀的够多了,对杀人这种事也是麻木了,心理上也没有什么负担。之后还是比较潇洒的生活着,毕竟汉武帝那时候正宠信他嘛,霍去病这个人呢,虽然战功很高,但是人品并不怎么样。

他属于卫氏集团出身的外戚,从小就过着很优越的生活,所以对民间疾苦,人情冷暖这些事情都是不了解,也不懂的。他只知道媚上,但并不会爱下,像他出去打仗,汉武帝会特别给他准备食物,都不和士兵们一起吃。

士兵们饿得眼冒金星,他自己的食物吃不完都烂掉了,也不会分给士兵们。另外士兵们很累,一个个困的走不动道了,他自己还在那里蹴鞠。所以司马迁就说霍去病这个人从小出身优越,因此不懂得爱惜士兵。

另外霍去病也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第一次去跟卫青去打匈奴,带着八百个人杀了两千多个匈奴人,还俘虏了一票匈奴贵族,初战成名,封了个冠军侯。除了说他是个军事天才,再也找不到什么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他的成功了。

相比之下,李广家族的倒霉简直不忍直视,李广有个孙子叫李陵,因为和匈奴人打仗,没有得到汉军及时的支援,没办法只好投降了匈奴。因为这件事,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把李氏三族都给灭了,司马迁还因为替他说话,被斩了一刀。

一个家族倒霉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没谁了,给朝廷卖了这么多年命,啥也没捞着,结果反而落得个灭族的下场,汉武帝有愧于李广家族还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


围炉谈史


这件事情确实是真的,李敢打了卫青,后又被霍去病射杀,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氏家族就是任人欺凌的小白兔,也不意味着卫青、霍去病作为外戚一手遮天。

对于李家与卫家的恩怨,要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 一、李广先对卫青无礼

李广与卫青的恩怨,还要从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又带着大批人马出击匈奴说起。李广也参加了这次战役,不过当时汉武帝并不看好李广,认为他太老了,考虑很久才同意李广跟着一起出征。

汉武帝的这层顾虑,暗中传达给统帅卫青知道,因此,当李广自请为先锋去与匈奴单于交战时,卫青拒绝了,另派了自己的心腹公孙敖等人为先锋,正面与匈奴交战。李广则被他派到大后方。

李广大怒,没有跟卫青打招呼就走了,气呼呼地带手下,与右将军食其一起,合军从东道出击。

结果李广的迷之霉运再次发作,他又迷了路,没能打着匈奴。

卫青与匈奴单于交战,单于逃走,他也没能捉到人。

几路大军在莫府集结,李广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却一直没能封侯,这次原本想来立功,却连匈奴人影儿都没摸着,悲愤之下,他一时想不开就拔刀自刎了。

卫青作为一军统帅,跟手下大将却不能搞好关系,肯定应该负一定领导责任。但话说回来,李广不服调配,对待上级乍乍呼呼,想撒气就撒气,这种举动也十分不成熟。

何况,李广没能立功,最主要原因还是他运气不佳、总是迷路,有不少前科在那里摆着,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卫青,对他都不放心,不敢任用,也是符合情理的。至于说,卫青是否徇私让心腹公孙敖打头阵好捞功劳,这就见仁见智,但明面上,卫青的任命并不算错,李广即使不满,也完全不必自杀明志。

因此,对于李广之死,卫青有责任,但没有罪过,他大概也很难相信:老将军竟然如此刚烈,这种死法,未免不值得。

  • 二、李敢迁怒卫青反被射杀

李广死后,他的儿子李敢怨恨卫青,认为是卫青没有公平对待自己的父亲,这才导致父亲惨死。

李敢也是个刚烈汉子,生死看淡,说干就干,他也不管卫青位高权重,还是皇帝的小舅子,找个僻静无人的时候,就把卫青打了一顿。

卫青也算是个厚道人,没有跟李敢计较,反而还替他隐瞒了这件事情,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道怎的,卫青的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听说了这件事情。竟然有人敢打自己的舅舅?霍去病也是个狼人,比李敢胆子还大,直接趁打猎的时候,一箭就射死了李敢。

这下子,所有人都傻眼了,这小子还真是啥都敢干啊?

按理来说,明目张胆杀人,哪怕是皇亲国戚,就算判不了死刑,也得受点牢狱之灾,蹲几天班房是少不了的。

但霍去病身份特殊,他不仅是皇后的亲外甥,还是皇帝非常倚重的大将,才二十来岁就立下不世功勋,甚至许多人认为他比舅舅卫青更厉害、更有前途,纷纷改换门庭,从拍卫青马屁,转而去给霍去病当狗腿子。

汉武帝可能也想借霍去病牵制卫家的势力,因此喜欢霍去病更胜过卫青,即使霍去病犯下杀人大罪,皇帝也轻描淡写地掩盖了这件事,只说李敢是被公鹿用角顶死的。

李敢好歹也是一员猛将,最后竟落了这么个不明不白的死法,实在令人感叹。

杀人凶手霍去病,在第二年,也死于病中,有人说他是受了李家的因果,也有人说他是得了瘟疫,但不论如何,李敢与霍去病二人,都是出于维护自己亲人的目的而动手,都是胆大心大的武将,可能霍去病比李敢更放肆、更不知收敛,但只因迁怒就动手殴打顶头上官,李敢的作为,又能好到哪儿去?

所以,在李、卫、霍几家的恩怨中,真正占理的,恐怕只有挨了打的卫青,于情于法,他其实没有愧对李家,不过摊上两个火爆脾气的对头和外甥,也只能背了这口黑锅,成为史官司马迁笔下的罪人。

三、李家也是皇帝亲戚

有人觉得,在李、卫之争中,卫青等人占据绝对的优势,李家简直处处在下风,只有挨打倒霉的命。

其实,这并不是真相。

司马迁嘲讽卫、霍是外戚佞幸,但事实上,李广家同样也是皇帝亲戚,而且比卫、霍更像佞幸。

李敢的女儿是太子中人,也就是太子的女人,非常受宠。不仅如此,李敢的儿子李禹,也很得太子喜爱,而且颇有武力,但为人贪财好利。

一次,李禹与人喝酒欺负了对方,对方告到汉武帝那里,武帝就召来李禹,让人把他用绳子吊到老虎圈里,原本是想吓唬他,李禹也是个脾气烈的,一剑斩断绳索,就准备下去杀老虎,武帝一看,哇!这哥们儿太猛了,跟他爹、他爷爷相似,也是猛将,不能走失人才,赶紧让人把他救起来。

李禹逃过一劫。

由此看来,李敢一家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相反,他们太有烟火气了,送闺女进太子宫、送儿子巴结皇帝,邀宠的事情一件没少做,只可惜没有卫子夫、李夫人等的好命,没能女儿得道、带着一家鸡犬升天。

另外,李广的大儿子李当户,也是一猛人,汉武帝年轻的时候有个白月光韩嫣,二人虽然都是男的,但总喜欢在一起打打闹闹,韩嫣对皇帝也很是不尊重,当事人自己看来是在耍花枪,可外人看来,韩嫣就是大逆不道。

李当户就看不惯韩嫣,有次忍不住动手,打了韩嫣,武帝的这位白月光只能哭唧唧走了,汉武帝没有因此迁怒,反而觉得李当户挺勇敢的,给予重用。不过,李当户比他爹李广还早死,后面也没有戏份了。

总体看来,李广一家子,无论老子、儿子、孙子,都有个共同的特性,冲动、易怒,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李广名气不小,但与匈奴大小交战几十次,立功不多,到死也没能封侯。

不是皇帝太偏心,实在是他自己性格使然,沉不住气,缺少大将之风。


元二使安西


霍去病想要杀人就随便的杀人呗,肥皂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将军呢,虽然这件事情在朝廷上可能是会让很多人感到气愤,所有人都是知道有内幕的,但是凭借着汉武帝强大的权势,自然是能够将所有的事情给压制下来,再加上霍去病的舅舅是当时的大元帅大司马,谁能够把霍去病就地正法呢?



就算你是气不过想要去打霍去病,可是霍去病是当时汉朝第一将军,打仗是非常厉害的,更重要的是年轻,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所以碰到了这样既厉害又有背景的人,只能够说那人碰到霍去病只能说是他倒霉。

很多人对此感到非常的气愤,李广他们一家为汉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子孙就被这样给屠戮,真的是让英雄流泪了。

如果我们抛去霍去病的历史功绩,不看他是一个英雄的角色,而是站在法律上的角度上来看的话。霍去病不仅是杀了人,更重要的是在皇帝面前杀人了,皇帝是当时最大的官,也正是汉朝的最大的执法者,可是皇帝却偏偏的要去偏袒霍去病,最终是导致了李敢白死。


霍去病就是应该当场被皇帝给乱棍打死,才能够让很多英雄不再流泪,更重要的是树立好汉朝的心法,震慑汉朝所有人,但是他偏偏遇上了是千古一帝汉武帝,汉武帝能够镇压住所有人,所以他才能够偏袒霍去病。

所以李敢他最大错误就是碰到了汉武帝下面的那一群人,汉武帝非常的护犊子,所以他才会白白的死去。而且千万不要得罪汉武帝,像当年司马迁就是因为帮别人说了一句话得罪汉武帝,结果一下子就变成了太监。

在政治的历史面前还是要有背景的。


最帅汪公说


文帝时,李广16岁取得陇西大捷,数千人大胜老上单于十几万,功超万户侯。景帝时,能旁敲侧击的知道,李广的战绩,包括抓一个大当户,还有5个匈奴王来投降,见《史记周勃世家》。

所谓李敢刺伤卫青,根本不成立,卫青只不过被李敢揍了一顿。

第一,李敢单枪匹马杀透匈奴4万骑兵,英勇无敌,别说武技,单是力气,5个卫青都不是个儿。李敢赤手空拳能打死十个卫青。

第二,大将军被刺是大事,尽管是过气的,被打入冷宫的大将军。卫青被刺伤,卫青身边的卫士都是死罪,必然全力出击,李敢为自保,就算不杀,这些卫士受伤是免不了的,大将军府那么多卫士受伤,就算卫青想瞒,也瞒不住。

第三,李敢如果是死罪,霍去病有必要去刺杀李敢吗?没有必要,直接告御状就是了。

第四,霍去病打不过李敢,所以平时不敢刺杀,才选择围猎时暗杀。

第五,李广被卫青诬陷逼死,武帝知道卫青假传圣旨,卫子夫失宠,太子不受待见,武帝都把卫青边缘化了,李敢是武帝的左膀右臂,又怎么会帮卫青,处置李敢。

对于回帖里一些重复的问题,就不一一回复了,麻烦各位看这里:

一,李敢杀透4万大军包围的原文记载: 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 (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这段文字不但记叙了李敢杀透匈奴4万大军的事迹,同时说明李广这4千士兵都是新兵,广军士皆恐,要是换了李广那些久经沙场的老部下,或者是李广训练的羽林军,又怎么会恐呢

二,李陵和司马迁是好友的说法,纯属捏造。原文记载如下: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见《报任少卿书》)

三,李广16岁陇西大捷,见 晁错的奏章《言兵事疏》。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李广的陇西大捷,《史记李将军列传》也有记载。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四,李广文帝时,陇西大捷之后的战绩,为什么会加升为陇西尉!见晁错的《言兵事疏》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横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李广陇西大捷后,文帝先是把李广加封中郎,留在京城,数月后,接受晁错建议,派李广统领数千义渠兵和数千陇西子弟,连续三年不断打击老上单于。迫使老上单于不得不请求和亲。

面对李广如此大的战绩,文帝却手头紧,无侯可封,史记记载文帝的话。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文帝虽然将李广提升到2000石的陇西尉,文帝明白,李广的功劳足以与张良,韩信媲美,因为汉初能说万户侯岂足道哉的,只有张良韩信。但文帝还要重用李广,李广只有20岁,太年轻,以后征伐匈奴,有的是用武之地,过早提拔到顶,接下来没法奖赏了。因此,口头奖励,以免年轻人有想法。

五,《史记冯唐列传》记载。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太守魏尚缺了6颗首级,就被罢官削爵下狱,赏太轻,罚太重。文帝时边将,就是这样的待遇。文帝对于年少的李广李蔡兄弟的封赏,对文帝来说简直就是比加封车骑将军,长平侯还丰厚的奖赏。

六,《史记周勃世家》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公元前147年,匈奴王5人来降,景帝封5人为侯,景帝一共没有封多少侯,这次一下封5侯,大手笔。周亚夫反对封侯被免去丞相。李广在景帝时与匈奴60几战,当时主动出击的只有李广,这些匈奴王来降,显然是李广的功劳。这时李广35岁左右。

七,杀霸陵尉,武帝表扬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如下。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霸陵尉醉酒值班,这是死罪,他敢冒死出来嘚瑟,不仅是因为李广被免职。要知道,李广的门生好友众多,不乏高官,霸陵尉敢当众羞辱李广,如果他背后无人,这种小人,送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所以霸陵尉一直安然无事。然而,汉把重兵集结在河南地,东北方向兵力薄弱,抵挡不住左贤王的进攻,韩安国退守右北平,武帝不得已将李广请出山,斩霸陵尉为李广立威 。文中用了请字,强调霸陵尉不是李广想要调动就能调动的,这是武帝的意思。所以武帝事后,特地给李广写表扬信,夸李广做的好,希望他在右北平悠闲地欣赏美景。意思就是,霸陵尉有后台,我也把他送给李将军斩了,左贤王你李将军帮我摆平,右北平安定了,李将军就可以在右北平悠闲地欣赏美景。

八,关于卫青所谓七战七捷说法的谬误。

首先看原文记载的卫青七战。

第一战,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

卫青无功封车骑将军,出上谷击匈奴,卫青手握精锐,不击入侵上谷的左贤王主力,却跑去所谓龙城,而左贤王也没有追击卫青,却往反方向击溃公孙敖,并和单于夹击李广。说明李广奇袭单于,所以左贤王才会不理睬近在咫尺的卫青,卫青不顾大局,导致汉军损失万人,袭击单于计划失败,这种仗也能算捷吗?所以卫青无封赏是正常的,李广公孙敖替卫青担了死罪。

第二战,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

此战也无封赏,按某人的理论,千人以上封侯,卫青并未封侯。要么这数千是老百姓,要么就是为上一次不击左贤王,擅走龙城抵罪。

第三战,明年,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阳二千余人,败韩将军军。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令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具体数字原文记载了,获首虏二千三百级,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

一共六千,大部分是轻锐和间谍,这不就是拿着弓箭的牧民吗。全甲兵而还,说明卫青并没有遇到匈奴部队。

为了集中兵力给卫青,渔阳和代一带,韩安国加上李息只有数千人,根本抵挡不住左贤王的进攻,节节败退。于是,汉武帝把李广请出山,斩了霸陵尉为李广立威,李广到右北平,果然不负众望,左贤王退兵。至于交战与否,战果如何,史记有意无意地漏掉了,只写一句匈奴数年不敢犯。匈奴是虎狼之师,不吃苦头,怎么会轻易撤兵。但史记没有任何关于右北平战事的记载,所以不能妄下结论。

第四战,卫青出高阙无功,李蔡出朔方千里奇袭右贤王。功劳算在卫青头上,加封大将军,李蔡退役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多么明显的置换,李蔡识时务。

第五战第六战,定襄二战,卫青斩获1万多,损失士马十几万。苏建顶罪。宁乘说卫青没多少功劳,只是靠了皇后关系才做到大将军,建议卫青用千金贿赂正受宠的王夫人,卫青只拿出500金。

第七战,漠北之战。卫青获取单于人少的情报,假借武帝阴谕,强让公孙敖领前军,把李广打发到右军,并且把老百姓辎重队,步兵等一股脑塞给李广,严重影响李广行军速度,卫青自己带领近十万骑兵车兵,高速前进,进击3万左右的单于部队。结果卫青直面单于,说明公孙敖前军已经被单于击溃,而后汉匈损失相当,最后汉军还有追击,显然汉军数万损失只能是公孙敖前军崩溃造成。

卫青找李广顶罪,以诸校尉性命要挟逼死李广。回军后,全军无功。卫青门客都跑到霍去病那里去了,卫青从此失势,只能娶平阳公主维持他的地位。卫家三子被免侯,卫伉继承长平侯居然要平阳公主求情就是明证。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广虽是一代名将,心胸却并不很宽。在失势被贬的时候有天晚上要过霸陵亭,当时霸陵尉喝醉了不让他通过。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别说是前任李将军,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能夜间通过”——就为了这事,在不久匈奴入侵朝廷重新启用他的时候,竟然要求和霸陵尉一同赴任,等霸陵尉一到便把人给杀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是何等的气量狭小。

抗击匈奴几十年,虽出生入死,却是心心念念在封侯。最后一次随卫青出征漠北,也是他强烈的立功封侯的炽念作祟。让他走东路迂回原本就是照顾他,谁知道一个长年在沙漠与匈奴对仗的人竟然会迷失道路——这也能怪人家卫青吗?李广之死全怪自己心气太高,羞于面对晚生后辈的诘问。

李敢对卫青撒气,如果卫青按李广对霸陵尉的做法,恐怕不会有人说太多闲话。可是卫青没有,而是选择容忍。光凭这点而论,卫青的境界就比李广高的多。

再说霍去病,自古娘亲舅大,舅舅也属父一辈的。你李敢为父出气,我霍去病又岂能看着舅舅任人欺负。所以他替卫青出头从情理上来说也合情合理。只不过下手太狠,直接一箭射死——这就有点过份了。

最有意思的是汉武帝的态度。自古以来杀人者死的律令似乎在这里完全失去了效力。是对以前李广因小忿杀霸陵尉的回报,还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确定的是汉武帝正有意让霍去病取代卫青,正好这一出戏可以让汉武帝的意图不露痕迹的得以实施。——外甥可以替舅舅出头,自然也可以替舅舅带兵出征!

于是后面我们就看到卫青渐渐的边缘化了,霍去病正式开始崛起。封狠居胥,风头一时之冠!只可惜天不假年,少年早逝,也算是冥冥之中还了李敢的果报吧!


乱洒风云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中已经年迈七十的李广因迷路贻误战机,自尽而亡。李广之子李敢却认为父亲之死是因为大将军卫青长期刁难所致,于是当众责难卫青,并把其殴打一顿。此事过去许久,但公元前118年,霍去病突然因为李敢曾经殴打卫青之事,在甘泉宫狩猎场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李敢,这是偶然事件吗?



显然,如此明目张胆的射杀李敢,绝非是霍去病临时起意的。

漠北之战后,霍去病从卫青军中脱颖而出,深受汉武帝赏识,在军中一时风头无俩,身边逐渐聚集起一帮青年将领,迅速成为成为朝廷中一大势力,与卫青、李蔡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而他个人17岁功冠全军,21岁便纵横漠北,统领三军,形成了他心高气傲,倔强孤寂的性格。

卫青被李敢殴打后,由于卫青此人温和大度,低调谨慎,再加上对多年的老战友之死多有愧疚,所以并未宣扬被打此事。但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却不同,他得知后便愤愤不平,时刻想替他舅舅找回这个面子。公元前118年3月由于李敢叔叔李蔡,也就是当今宰相因为侵占先皇陵寝用地而畏罪自杀。紧接着在霍去病就在猎场射杀李敢。



李敢此时还是郎中令,九卿之一,霍去病再胆大也不可能对着汉武帝处决一位大臣吧,谁给的他这样的胆子?

事实上,是汉武帝给的他这样的胆子。

从时间线来看,公元前119年,李广自尽。公元前118年,李蔡自尽。同年,李敢被霍去病射死。短短一年多,李氏家族势力基本被连根拔起,这背后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授意,我却是不信的。

从李敢来看,他的死简直是咎由自取,其父之死且不说,就拿李蔡之死来看,堂堂宰相不懂礼法吗,竟然敢侵占皇陵用地?显然这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更说明李蔡是被汉武帝逼死的。李敢作为九卿之一,看不明白政治局势,还敢殴打国舅爷、大将军,的确是活腻味了。



为何说是汉武帝默许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呢?

这要从陇西李氏说起。陇西李氏在秦朝时便是一方大员,势力雄厚,其祖先乃与秦王一脉,属嬴姓,世代以出武将出名。到了汉武帝时,先拜李蔡为相,李广为将,陇西李氏势力达到了巅峰,朝中官员依附李氏者十之七八,就连陈汤这样的大将都依附在李蔡门下,可想而知当时李氏势力有多大。

这样的局面对于极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慢慢剪除李氏羽翼丰满者,如李蔡、如李敢等等,从李敢被杀,汉武帝包庇霍去病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氏的态度来。这样的态度,在后面还得到了佐证。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汉武帝怒而诛其全家更显出其态度,甚至司马迁就为李氏说了几句公道话,便让汉武帝施了宫刑,可见他对李氏集团的打压有多严重。




说到底,这都是汉武帝在幕后操纵着一切。霍去病也好、卫青也好、李敢也好皆是他手上的一颗棋子罢了,最终剪除了李氏集团后,卫氏最终全被清理,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儿子都没放过,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望风瑟瑟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题。


要弄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应该分为两件事来分析:

1.李敢为什么敢打卫青,而卫青挨了打并没报复和处罚李敢。

2.霍去病杀李敢的底气,要知道当时李敢已经封侯。


一、李广的怨念

《史记》: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这是李广在年轻时,拜汉中郎,为武骑常侍,跟随文帝身边护卫时,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对他期望很高,认为他封侯是迟早的事。


此话就像心魔一直深种在李广的心中,直到死时都念念不忘,未封侯成为其人生最大的遗恨,这也成为李广全家的怨念。

李广在文景帝时期,功劳很大,可是因他缺乏政治智慧,没把握住凭借自身军功封侯的机会。

1.文帝时的军功

李广当时年轻,不能独当一面,跟随大将周亚夫、张武等抵御匈奴的侵略,是本土边境作战,虽常有斩获,但未有开疆拓土之功,总起来说,功劳只够加官,未到进爵(封侯)。

2.景帝时的军功

景帝时,在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关键战役,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


汉封侯的标准:1.亲俘斩敌军王、相、将等重要人物者。2.对外作战,开彊拓土的主将。3.关键战役,作出重大贡献者。(夺旗、先登、破阵等)4.父兄立大功而死者,儿子或弟弟可蒙萌封侯。

李广此时,好不容易有了夺旗大功,可以封侯了,可是得意忘形,接受了景帝的亲弟弟梁王授给他的将军印,得罪了景帝(景帝和梁王这对亲兄弟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都在为皇位互相算计,李广成了政斗的牺牲品),还师后,他人都先后封侯受赏,唯独李广被景帝迁怒无封无赏。


3.武帝时的战绩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军事实力的巅峰年代,正史记载有26位将领在与匈奴的大战中封侯,可是李广在汉朝大军五次主动出击匈奴的作战中,独领一军却以三次未遇敌无功而返和二次全军覆没吿终。

王维的一首《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道尽了李广的悲哀!(数奇,命数不好的意思。)

出自《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旨,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这是汉武帝叮嘱大将军卫青,不让李广做先锋与匈奴单于作战,怕他的霉运带来不利的战果。何其悲哀,作为带兵大将,已经不被皇帝和统帅所信任!


二、李广之死

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领武帝旨意派李广迂回绕远路截击匈奴单于,可李广大军迷路,错失战机,使得单于逃脱,卫青要治其罪,李广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卫青故意把李广调离先锋位置,除了上文说到的受到汉武帝的警告;还有一个是有自己的私心,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时公孙敖刚丢了侯爵职位,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想让他多些机会与单于作战以获得军功复爵,所以李广不幸的成为偏师之将,最终导致他不仅未有寸功,还因此自杀。

到这里可以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作为武帝时位高权重的卫青为何在光天化日之下挨了李敢的暴打而无任何报复呢?

《李将军列传》: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1.心中确实有愧啊,让仇家打一顿出出气,自身心里也好过一些。如果不是他有私心,用公孙教替代了李广的先锋位置,李广也不至于自杀。


2.给武帝和其他大臣看的,忍辱负重,一心为公,不计私怨。(后世史家对卫青评价不高,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三、霍去病擅杀功臣的底气

《李将军列传》: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卫青对此事的隐忍,却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外甥霍去病,在随汉武帝甘泉宫围猎时故意射杀了以前的部下,现在皇帝近卫的侯爵李敢。

按汉律因私愤杀害国之侯爵者死!可是汉武帝是怎么处理此事的?众目睽睽之下,皇帝金口玉言说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可见,汉武帝有多宠爱霍去病,而李敢死的有多冤枉!

以上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是清风醉史,欢迎评论、互相探讨。


清风醉史


其实很正常!!!

卫青虽是大将军,但若无战事,平时是无军权的。列候之间,属于同僚、同事…私下互骂、互殴古来有之。一般无法论罪…

李敢是到卫青府上,找卫青理论,卫青初有塘塞。李敢气不过,揍了卫青。打的鼻青脸肿的…

卫青人本厚道,自知理亏,一没还手,二没声张。霍去病见了问之,也推说自己摔的。偏去病一抽筋,悄悄找卫府仆人一问,得知是被李敢打的。照说你一个骠骑将军冠军侯,也应该知道人家痛失父亲,过府辑问,份所应当。可他偏偏心胸狭窄,射死了李敢…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争功、嫉才……总之,紧接着被李敢祟死了!也就是说,霍去病21岁,应年早逝,是因为小孩儿心性,未成年……被他自己搞死的……若能娶个好老婆,组成家庭,必不致此!


太平洋水师


想想,霍去病一个22岁就死掉的人,能有那么大名气,那肯定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年少气盛不计后果,打仗也是有勇无谋,只不过匈奴人也无谋,让他占了便宜罢了


疯狂天才


这个问题涉及李广和李敢之死两件事情。

1、李广之死

李广是拔剑自刎而死,原因是李广随卫青出征匈奴,卫青安排李广从东路迂回出击,李广对此次安排有异议,但是碍于军令,勉强听从。

李广从东路出发,迷路导致没有和卫青形成合击,落在了大将军的后面。结果是卫青和匈奴交战,匈奴单于逃跑,卫青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

卫青给天子汇报,并且询问迷路的事情,还要审讯李广的部下,李广爱护自己的属下,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但是不堪受辱,于是自杀身亡。

2、李敢之死

李敢是李广的次子,李广死的时候,李敢当时在跟随霍去病打仗,后来李敢认为父亲的死是因为卫青的原因,所以找机会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声张,但是霍去病知道了这件事情。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卫青的妹妹,因此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而且两人同为私生子,霍去病的发迹离不开卫青的帮助,所以卫青被李敢打伤,引起了霍去病的不满。

霍去病因为军功,深得皇上的宠幸,于是趁着李敢随从皇上去雍县到甘泉宫打猎的机会,将李敢射死,并且谎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3、结语

李广的死其实是因为军中的新旧势力的交替,李广不再是皇帝所倚重的大将,而且李广年岁已经大了,被边缘化,偏偏李广因为迷路还被抓住了把柄,背了黑锅,所以李广即使不自杀,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

李敢之死其实是得罪了权贵的下场,卫青和霍去病是外戚中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卫青更是外戚中的领军人物,所以李敢和卫青作对,就是和整个外戚集团作对。

所以李敢之死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不自量力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