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城郊杏花開

又是一年芳草綠,春風十里杏花香。

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是杏花盛開的最佳時節,今年由於疫情防控還未解除,還不提倡春遊賞花,拿出去年看杏花的照片和視頻,賞花場景歷歷在目。

鄒平城郊杏花開


去年3月週末的一天,兒子回來,我們一家三口臨時決定陪著父母到鄒平城區西外環周邊山村去看杏花。邁入花海中,漫步杏林間,穿行在田埂小道上,徘徊在鳥語花叢中,觀賞田園之風,盡享春天的美麗。車到印臺山下的北面停下,進入了賞杏花的山坡。眼前所見,部分杏花已盛開,大部分杏花還是含苞待放。越往上走,花開的越多,開始是稀稀落落的,走著走著,大片的杏花就現在眼前。含苞的、半開的、怒放的連成一片,陣陣花香撲鼻而來,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踏青,賞花。

步入杏林,如同暢遊花海,一簇簇杏花綴滿枝頭,一隻只蜜蜂穿行於花間。透過陽光,遠看緋雲一片,近瞧雲霞萬朵。杏花,看一眼滿目芳菲,聞一下沁人心脾。暢遊杏林,花不醉人人自醉,恍如置身於世外桃源,如夢如幻,流連忘返。我們和其他遊客一樣,拿出手機,自拍、互拍,請遊客給自家照全家福等,好不快活。

鄒平城郊杏花開


據瞭解,杏是中國著名的觀賞樹木,其花色又紅又白,胭脂萬點,花繁姿嬌,佔盡春風。杏可配植於庭前、牆隅、道路旁、水邊,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同時杏還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樹種。這些漫山遍野的杏樹杏花生長於鄒平城區西邊的張高、賀家、姜洞一帶山村。這裡地勢特異、四面環圍之山皆扇形,春季偏暖,光照時間充足,外面冷空氣不易侵入,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由此鄒平的特產張高水杏以成熟早、質地優而聞名四方。張高水杏是生長在特異自然環境的地方特產,個大如桃,皮色鮮豔,脆而酸甜,香味濃郁,清爽可口,營養豐富。

水杏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高級營養食品和點心佐料,杏仁除了是貴重的中藥材外,鄒平人還將杏仁做成下酒佐粥的開胃小涼菜。把杏仁浸泡水中一天左右,扒掉外皮,再用清水泡上兩三天,中間換水兩三次,用開水煮熟過涼,放入煮好的花生米、青豆中,紅綠白相間,色澤光鮮,清香可口。

鄒平城郊杏花開


漫步杏林間,不由想起了八十年代初上初中也是這個時節到附近會仙山春遊的情景。當時山上山上還光禿禿的,杏樹也星星點點的在房前屋後,春耕時節還不到,漫山遍野空曠無人,更不用說遊人如織了。我們年級師生近400人碰到一個同學的爺爺引路,還給講了一些唐李庵,涯風口的情況,同學們回校寫作文,以《香山紅葉》為範文,套公式,把那位同學的爺爺也描寫成課文中的老向導,鶴髮童顏,紅葉般的品格,曾讓老師哭笑不得。

而杏林也是懸壺濟世,就死復生的代名詞。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醫生,名叫董奉,家住廬山。他常年為人治病,卻不接受別人的報酬。得重病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讓病人種植五棵杏樹;病情不重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要病人種植一顆杏樹。這樣十幾年以後,杏樹就有十多萬棵了。春天來臨,董奉眺望杏林,彷彿綠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間草房,住在裡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時候,他對人們說,誰要買杏子,不必告訴我,只要裝一盆米倒入我的米倉,便可以裝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換來的米,救濟貧苦的農民。 董奉去世後,“杏林”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人們在稱讚有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的醫生時,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等詞句來形容。以此看來,杏樹作為我國北方原生樹種,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中醫文化更是何等博大精深。


鄒平城郊杏花開


大千世界,千姿百態。杏花是北方開花最早的樹種之一,先花後葉,獨傲枝頭,雖然沒有綠葉陪襯,但有杏枝蒼涼古樸、厚重典雅,宛如一幅濃妝淡抹的水墨畫,栩栩如生,既可遠觀,又能近褻玩焉。春華秋實,而水杏卻在夏天結果,也可以說是獨佔先機。杏花沒有桃花及其它花木嬌媚,水杏也沒有水蜜桃與富士大蘋果香甜甘厚,但是卻佔了個“早”字,這個“早”字,就是杏的優勢,在無花可看的時候看杏花,在其它水果在生長的時候,水杏早已上市,這不是反季節人為設計,是時令的花果,這也是大自然優勝劣汰,自然選擇吧。人生也如此,就像四大名旦的程硯秋,在倒嗓之後,刻苦鑽研,獨闢蹊徑,創造了低迴婉轉的程派唱腔,成為京劇傳人和粉絲最多的流派。而不管職場、市場,實行差異化戰略,揚長避短,如同三國,天時地利人和各佔其一,也能有一席之地。

鄒平城郊杏花開

呂品,男,山東鄒平新民村人,多年從事宣傳工作,習書法、愛文學,酷京劇,好烹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