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史口鎮:小杞柳成了脫貧致富“香餑餑”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18日訊這幾天,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東寨村村委會主任牛民亮接到的杞柳苗訂單電話絡繹不絕。“真沒想到,我們村因為這杞柳種植在全市出了名,這不剛剛接到利津縣陳莊鎮四段村村主任張其坤的訂單電話。下午就派車來拉,我得趕緊去基地上看看大傢伙準備的咋樣了!”

牛民亮口中的“基地”就是位於史口鎮東寨村的東營綠色生態農業產業東寨示範基地。2018年12月,基地正式建立,同時成立了東寨村金柳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杞柳種植也正式“入住”東寨村。“大家夥兒都抓點緊,下午利津的買家就來咱這拉杞柳苗了!爭取在他們來之前捆裝完成。”牛民亮邊忙著捆紮杞柳苗邊吆喝道。

“我們村是省定貧困村,村裡老人較多,缺少勞動力。一直在尋找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年前,我們在‘學習強國’和電視新聞裡看到了史口鎮東寨村引進的杞柳種植項目,前前後後來了東寨四次學習考察杞柳種植,又結合村裡實際,最終確定了種植杞柳。”正在忙著裝車的利津縣陳莊鎮四段村村委會主任張其坤說道。“這不一聽說復工復產了,我們在第一時間聯繫了東寨的牛主任,一下子訂購了170畝9萬斤的杞柳苗。回去之後,我們就抓緊組織種植。”

“從2019年以來,除了利津縣陳莊鎮四段村,史口鎮初家村購買了杞柳苗16萬斤、勞家村4.5萬斤,龍居的西史、生家、莊子三個村8萬餘斤,廣饒陳官鎮碑寺村也向我們預定了6萬斤,近兩天就派車來拉。粗略算了一下,單出售杞柳苗就能帶來近40萬元的收入。”東寨村金柳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佃明介紹道。

忙碌的村民中,帶著口罩的68歲老人郭芹英正為杞柳條打捆。郭芹英於2013年被識別為市定貧困戶,2016年11月脫貧享受政策戶。“杞柳這個項目真好,自從俺們村種了杞柳後,村裡很照顧我們,每次有活都叫上我。這活不累,我能幹得了,這把年紀了,不用出遠門還能掙錢,我很知足!”在家門口有了份“工作”,讓郭芹英格外高興。在杞柳種植基地幹活一天大約能獲得70元的收入。從去年到現在,郭芹英已獲得近1萬元的收入。

“杞柳種植是一次投入多年收益,通過一年多的時間,不僅讓村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種植杞柳帶來的效益,還帶動了周邊的初家村、勞家村以及利津、廣饒等地也紛紛種植。今年我們又擴大了種植面積,總共達到了500畝。”東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駐東寨村第一書記、東寨村黨支部書記劉相波說道。“下一步,我們將在鎮上的指導和扶持下,建設杞柳深加工及編織工藝產業園,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從杞柳的種植、存儲、銷售、運輸等多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杞柳項目上來,讓村民的‘錢袋子’更鼓、日子更紅火。”談到2020年的杞柳產業打算,劉相波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