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一封感謝信:感謝中國共產黨,讓我住上新房,脫貧致富

一封感謝信:感謝中國共產黨,讓我住上新房,脫貧致富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日訊(石立新 張海濱)“感謝共產黨為我們建好新房,讓我住上新房子,過上新農村新生活,脫貧致富奔小康……”這是一封來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默戎鎮中寨村易地扶貧搬遷戶石慧蘭的感謝信,文字雖不華麗,但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搬遷群眾對黨、對政府、對扶貧工作的濃濃感恩之情。

像一顆金色的琥珀鑲嵌在綠色畫卷中,坐落在離“網紅景點”默戎苗寨僅兩公里的中寨村安置點依山傍水,鳥語花香,初冬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石慧蘭的屋子,整個客廳顯得格外明亮、溫暖。

“真沒想到,國家的好政策這麼好,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我是從心裡的高興!”今年56歲的苗族大姐石慧蘭熱情好客,笑得像一朵初冬的梅花,聊天中得知她一家三口因病被識別為精準貧困戶,2017年底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遷入安置點新居,瞭解到她家因病還有債務的情況,政府和幫扶幹部三番五次到家中噓寒問暖,加油鼓勁,宣傳扶貧政策,把她納入公益崗位,每月能拿到1200元“工資”,鼓勵父子就業、創業,樹立脫貧致富信心。

現如今愛人石生華在珠海打工,兒子在吉首做餐飲。“去年沒有回家,今年債務和貸款已經還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叫上兒子、孫女一起回家過年……”撥通了愛人的電話,傳來石生華激動的聲音。想到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讓石慧蘭萌生了寫一封感謝信的想法,表達全家人對黨的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本來想通過幫扶幹部寄給縣裡,卻被婉言拒絕,理由是幹部們“害羞”,如今只好貼在自家門口。

和石慧蘭信步在安置點內,寬敞的道路,漂亮的綠化帶,統一的房屋設計、整齊的佈局,平整的文化廣場,讓人心情愉悅,不知不覺身邊圍了一圈搬遷戶,談起搬遷大家你言我語,熱鬧非凡。

“還是搬過來好,看病啊,孩子讀書啊,衛生環境啊,出門啊比原來都好。”搬遷戶梁貴文說。

“這裡有兩個扶貧車間,不忙的時候,在家裡做事就可以賺錢,河對面就是我們入股的經果林和茶葉產業。”搬遷戶龍明雅說。

“政府想的細,給我們每家都修的有豬欄,還分了菜地”搬遷戶龍清生說。

……

交談中得知中寨村集中安置點為臨村安置點,已安置32戶12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設置了8個公益崗位,安排搬遷對象從事保潔、保安工作。安置點臨近默戎苗寨、鬼溪等旅遊景區,約24人參與鬼溪生態旅遊公司金果梨開發或在默戎苗寨就業。6戶23人參與白芨等中藥材合作社,按照近5年不擔風險的情況下參與分紅。原來看病難、上學難、飲水難、出行難、就業難等一系列困擾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也因為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落實迎刃而解。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也是“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中最難的的部分,挪窮窩、換窮貌、拔窮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近年來,古丈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標,狠抓落實,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全縣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古丈縣常務副縣長鬍丕宇親自專抓責任,聯席會議相關單位協同配合,通過精準識別搬遷對象,科學選址,總投資2.8億元,以統規統建、政府採購、分散自建等安置方式易地搬遷678戶2831人,確保群眾“搬得出”;推進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加強和完善社會治理、社區文化體系,促進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確保群眾“穩得住”;開發公益崗位,建立扶貧車間,加強就業培訓體系和就業服務體系,確保了有勞動力的每戶1人就業,確保群眾“有事做”;堅持在全縣扶貧大格局中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幫扶工作,確保各項扶持政策有效接續,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文化旅遊產業,全面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最終帶動群眾“能致富”。

謝絕了石慧蘭留我吃晚飯的盛情,回望中寨村安置點已是燈火通明,想起臨別時喜歡唱歌的她邀請我下次見面合唱一首“唱支山歌給黨聽”時,不禁感慨萬千,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實,不僅溫暖了眾多貧困戶的心,貧困戶的笑臉也溫暖了我們這些扶貧工作者,彷彿覺得腳下的路不是歸途,而是鄉村振興的新徵程,頓時腳步生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