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平泉鎮:家家戶戶養肉牛 脫貧致富「有奔頭」

初秋時節,從德江縣城出發,沿著蜿蜒的村級公路行駛45公里,來到與遵義市鳳岡縣、務川縣接壤的德江縣平泉鎮。瞭解平泉的人都知道平泉鎮有大規模的肉牛養殖基地。通過多年來的摸索,平泉鎮探索出了符合本地特色的肉牛養殖道路,穩定了肉牛養殖市場促進了村民致富增收。

“在我們平泉流傳著一句俗話‘戶戶都養牛,家家不少二十頭’。”初見平泉鎮組織部委員牟連權,他便用這句俗話對平泉鎮肉牛養殖發展進行了總結。

牟連權說,平泉鎮肉牛養殖有多年的歷史,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平泉鎮坳田村不少村民在外地做牛羊買賣生意。有一次,購買的牛由於體型小等原因,倒賣不順。於是,村民們便把收買來的牛飼養起來,沒想到這批牛生長的特別快,肉質也不錯,到市場進行銷售的時候效益很好。

坳田村村民們便開始考慮自己養牛再賣牛,應該是個很好的出路。就這樣,坳田村從五頭、十頭、二十頭再到上百頭,逐漸擴大肉牛養殖規模。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們返鄉參與養牛事業,從中獲益頗豐。

德江平泉鎮:家家戶戶養肉牛 脫貧致富“有奔頭”

坳田村養殖肉牛園區一角 乾淨整潔的牛舍

“2017年,全縣決定把肉牛養殖產業作為‘一縣一業’來發展。坳田村則作為肉牛養殖示範村來打造。”牟連權說,隨著肉牛養殖產業的不斷壯大,坳田村黨支部扛起了肉牛養殖的“大旗”,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有效解決了購銷、養殖技術和病情預防治療以及養殖風險問題。

在坳田村黨支部書記彭洪剛的帶領下,來到坳田村肉牛養殖園區。一幢幢牛圈在大山深處,錯落有致。“之所以選址在這裡建養殖園區,是想打造‘花園式’肉牛養殖園區。現在已經有一部分養牛大戶入駐園區,計劃今年9月間所有的養殖大戶全部進駐。”彭洪剛說。

彭洪剛養殖的肉牛入駐在園區的6棟。踏進圈舍,牛兒“注視”著來訪的人。彭洪剛順手打開圈舍的手龍頭,給牛槽加滿水。“近來天氣太熱,要保證牛的飲水。”彭洪剛說,圈舍一端是飼草加工的機器,養殖戶自己種植畜牧草,自己加工成飼料,純生態養殖肉牛。

德江平泉鎮:家家戶戶養肉牛 脫貧致富“有奔頭”

彭洪剛在自家牛舍

彭洪剛養殖肉牛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從家庭式到合作社式再到現在的園區養殖,彭洪剛最大的感觸是“養牛不難,但要下得了辛苦。”

據瞭解,平泉鎮很多村都在發展肉牛養殖,通過肉牛養殖帶動了不少老百姓脫貧致富。上壩村村民牟永松早些年在浙江一帶做維修工,但由於眼睛有疾病在外務工有著很多不便。加之考慮到孩子讀書、父母年邁,2016年牟永松便返回家鄉。

回鄉如何才能掙錢養家?一直是困擾著牟永松的難題。2017年,在牟連權的政策宣傳下,牟永鬆開啟了肉牛養殖之路。“目前,飼養的有14頭牛,有幾隻將要生產,今年上半年已經賣了幾隻,收益6萬塊錢。每隻肉牛還有財政補貼1200元,”牟永松一邊收拾了牛圈,一邊說。說這話時,牟永松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

德江平泉鎮:家家戶戶養肉牛 脫貧致富“有奔頭”

牟永松整理著自家牛圈

牟連權說,其實根據牟永松一家的實際情況,當初是納入貧困戶行列的,但牟永松一再堅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脫貧致富。

牟永松一家居住的三層房是翻新的,裡裡外外透漏著這個家庭兩年來的變化。

“今年,平泉鎮要致力打造容納上千頭肉牛規模的養殖園區,新增20個肉牛養殖小區,實現肉牛養殖的專業化、規範化、產業化,推行循環經濟,增加附加產值,讓老百姓的生活‘更上一層樓’。”牟連權說。(馬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