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千萬不要去小公司上班。”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上一份工作是大公司,現在的工作是小公司,體會非常深刻。

1. 小公司福利沒有大公司好

前公司管吃,四菜一湯,葷素搭配,而且是自己打飯,平時披薩、小龍蝦、漢堡雞塊也是經常給訂。

每個月會發2件公司的產品給員工用,到年底也會發很多產品。入職五險一金。

現在的公司,吃飯一頓扣4塊錢,2個菜一葷一素,打飯有專人,我估計是定量的,前面打多了,後面的人就不夠了。

目前沒有發過什麼產品類的福利,面試的時候說轉正後上五險,我要求入職就上才給上的,沒有公積金。

2. 沒有明確的漲薪制度

前公司不管是哪個崗位,都有明確的漲薪制度。

每個崗位有幾個級別,你達到了相應的級別,就可以漲薪了。 年終獎會有明確的評比標準,你拿多少年終獎都會給你說明白。遇上過節過年,會提前發工資。

現公司目前還不知道情況,至少面試的HR沒有說明漲薪制度,年終獎目前不清楚。沒有遇到過節提前發工資的情況。

3. 個人發展局限性

大公司比較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公司發展快,會帶著員工一起發展,但是工作強度也大。

小公司全看老闆了,如果老闆沒有什麼規劃,也就是混日子而已。有的崗位可能清閒一些,但是學到的東西也少點了。

從我的角度來說,大公司帶給我的成長還是很多的。在前公司養成的很多習慣,現在都很實用,比如寫日報,彙報問題的方法等。

能去大公司,還是儘量去大公司吧。

歡迎關注 ,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阿朱讀書


經歷過大公司,也經歷過小公司,不得不說,大公司很容易讓人頹廢,小公司很容易讓人奔潰;

1、大公司

畢業就去了一家上市公司,體量還可以,在裡面待了一年多,公司標準的“朝九晚五”,加班是要打申請的,不打申請不算加班,還要被批判;待久了,確實變成了“只會插科打諢”的玩法,自己後來想想,都後怕,一種很明顯的感覺:“人生已經到頭,可以養老了”;

優點:不得不說:體制健全,穩定、工資準時發、同事和諧,領導也很nice,真心不錯;

缺點:螺絲釘式的生活,很無味,一年甚至十幾年,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曾經的同事,做產線測試,已經測做了10多年,屬於無固定期限合同,但絕對想不到的是,2016年+10多年工作經歷,工資不到6K;不過隱性收入可以,不能喝他們比,很早他們就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穩定是第一要素;

2、小公司

之後陸續在幾家小公司待過,現在也在,不得不說,小公司弊病很多,有能力的人,老闆很怕你,但也需要用你,能力太強,老闆要打壓,能力不夠,老闆要鞭策;隨時空降一個“組長/負責人”,各種瞎指揮,都是見怪不怪了;現在在努力向大公司面試靠攏,不再想考慮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矛盾問題,經歷過,就不會糾結了;時候到了,就該走了:

優點:接觸面很廣,基本上想學,別人都會教你,綜合提升還是有的;“運氣”佔很大比例,個人運氣很好,去年接觸到了中興、華為等巨頭公司出來的人做同事,原因就不說了;經歷過十幾年的磨練,不得不說,大公司出來的人,達到的高度,比我們這種沒見過世面的,完全是兩個概念;老闆提出200萬美刀,能把我嚇到,對他們而言,卻是稀鬆平常;最新學會的Cadence也是在那些大神的帶領下入的門,大部分小公司而言,基本不會考慮Cadence,一來是會Cadence的人,基本不會考慮小公司,二來,小公司也開不起會Cadence人的價;最多來一個orCAD繪製原理圖,PADS繪製PCB,這種不倫不類的搞法,活脫脫成了四不像,確實有人化腐朽為神奇,但大部分還是無法神奇的;

缺點:大部分管理混亂,毫無章法,屬於游擊隊,東搞搞、西搞搞,能把東西做出來,但其大部分還是不屬於產品級別,基本沒有認證的概念;老闆一言堂、領導瞎指揮,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確實不易長待;

3、總結

能去大公司,就去大公司,小公司問題很多,但若是真想磨練自己,小公司也可以,但不能待太久,有個兩三年,足夠了,千萬別留念,該走趕緊走;

但最核心的東西,還是要記住一句“打鐵還得自身硬”,再厲害的公司,只能給你提供“背書”,不能幫你過完人生,萬事還得靠自己,不斷學習、進步;


電子空與無


我呆過三四個大公司,也呆過無數個小公司。大小公司我是這樣定義,上市公司都算大公司,整個集團公司幾千上萬員工,它下面又分N個子公司,超小公司就幾個或幾十個員工,中型就一百幾十人吧。

我畢業就進入一家上市軟件公司工作三年,五險一金,一日三餐全包,菜式豐富,還有下午茶之類。去面試時報銷車費與住宿費,實習時還提供公司宿舍,很人性化。工資水平一般,965工作制,極少加班,下班吃完晚飯不走的、週末回公司的大多蹭飯、打遊戲、嘆空調。公司老員工很多,當領導的都是憑資歷年限升上去的。平時久不久有講座分享會,組織看電影,每年集體旅遊。呆久了,有養老院感覺,人變得有點麻木,缺少工作生活激情,學到東西也不多,每天就收收郵件,擰擰螺絲,提升有限,工資也提得好慢。久不久也會有同事跳槽離職。

後來又去到一家報業集團的新媒體部工作一年,算國企,工作更自由了,很多人都是上班遲到早退的,沒啥時間觀念,每週中午某一天還會組織去體育中心踢足球賽,回來去集團健身房沖涼換衫,到三點才上班。大公司只提供個平臺,學東西都靠自學的。

後來還去了一個上市電商公司,雖然雙休、有飯堂,但是工作很忙,週週都做活動,總選在晚上測試發佈,每週會有一兩天改bug很晚下班,一個月就有可能一天通宵。經常開會,每個項目活動都很趕的樣子,很少有自己學習提升的時間,那時我有了兒子,不太想花費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就在叫我辦理轉正申請時離職了。

去的小公司更有意思,有一家公司只有兩人,小小的辦公室,上班第一天,老闆給檯筆記本我,叫我改一套什麼系統,好像要馬上看到效果一樣,催得老急,第一天工作就被他折騰到腰痠背痛。第二颳風下雨我就不想上班了,這種小公司,連個勞動合同都沒,第一天上班就催要命。老闆看到我遲遲沒到,打電話給我,講了半小時大道理,我還是放棄了。

我還做垮過兩個小遊戲公司,都是被大學同學忽悠入去,他算遊戲負責人,拿到風投,市面上什麼遊戲火就抄什麼遊戲,基本一年時間錢燒沒了,公司解散。

我還進過一個大公司裡面拿到風投集體離職創業的移動開發公司,七八個人小團隊,從事App開發。

還進入過一個頁遊的上市公司,跨境電商的外貿公司。

如今我在一個小公司當技術負責任人,公司發展不好,剩我一個幹棍司令了。

大公司福利穩定,晉升困難,講究做人,稜角圓滑,交際好的容易混得開;小公司福利差,自由散漫,方向不明確,抗風險能力低,隨時倒閉。


碼小豬自駕遊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要去小公司上班?

我簡要說說我的原因吧!

首先,小公司勢必人員素質跟不上。我之前有一份工作,我是本科大學生,可我公司裡基本專科以及一些高中生都能來,感覺招人基本無要求,甚至我們是互聯網公司,一些40多歲大媽都能來當銷售,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真的不是我歧視,只是不是我的圈子而已。我果斷的離職了。

再者,小公司晉升制度、培訓制度都不完善,有的甚至沒有,你進去什麼工資,幾年後還是這個工資,你進去什麼樣,幾年後還是那個樣,根本沒有培訓。

第三,小公司工資待遇不高,福利制度不完善也甚至沒有,很多小公司都沒有五險一金

第四,小公司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很容易失業。

所以找工作儘量找體制完善一點的大公司,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職場小妖精


正好,我剛才一家小公司離職,這公司給我感覺是一團亂。第一就是我入職的時候,我們公司人事似乎忘記給我和另外一個同一時間入職的同事籤勞動合同了,剛開始我以為是公司都沒簽合同。但後面入職的又簽了。本來想著去補籤,也就算了。如果那樣,我的入職時間推遲了,這樣對我也不好。第二個就是我去年要過年了,工資沒給我發,說什麼網銀壞了,銀行櫃檯已經回家過年了。愣是給我推到了年後。第三個就是工作時間沒任務,等到了快下班了,開會的開會,任務的任務來了。根本沒有什麼時間規劃的。

還有就是這公司太會算計了,國家法律規定,一天正常上班不能超過8個小時,一週不能超過44個小時。一般公司都是朝九晚五,上五天。中間休息時間也算進工作時間。這公司就是朝八晚六。週六還要上半天班。平時週末請假還扣考勤。加班沒加班費也沒調休。

再有就是公司企業文化也有問題,雖然公司小,但也有幾十號人了,老闆股東和最開始幾個員工都是外地人,我們後進來的都是本地人,他們是不是就講他們那方言,搞的我們這幾個本地人一臉懵逼。而且公司開年會,都是他們那幾些人在玩,我們後面進來的員工就是去湊個數,吃頓飯的。想融也進不去。

我本身也是從大公司辭職的,為的就是不想以後就限制在一個崗位了。而且各種工作辦事也慢,從立項到實施,一般都要很久。為了自己前途和錢途才來的小公司。但是沒想到的是這家小公司在沒有大公司的毛病的同時,自身其他毛病更多。不過我還是覺得所有小公司都不是像我這樣的。畢竟中國這麼多大公司,除了國企和外企。都是從小公司發展來的。所以啊,小公司我覺得吧,小公司可以去,但是要自己去觀察這公司適不適合你,或者說自己全方位去評價一下這家公司。如果不對,趕緊離職,不要耽誤自己時間


街角回憶29316330


為什麼有人說“千萬不要去小公司上班”?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它過分的誇大了外因對個人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發展,最終起決定作用的絕不是外因,而是我們自己本身。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我們村裡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從農村外出打工的打工仔。

當時這兩個從農村老家出發,準備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原本計劃是一同往南方去打工。

可是當他們臨行出發之前,有一個年輕的打工者突然決定改變想法,打算由南方改為去北方。

他們最初決定前往南方的理由是:南方的經濟比較發達掙錢較多,於是他們都很嚮往南方。可是臨行上車出發之前,其中的一個年輕人,聽其他到過南方打工的人說:南方經濟雖然很發達,但是南方找工作不太容易,生活比較艱難。

於是這兩個年輕人在出發之前就產生了分歧。一個年輕人堅持要去往南方,另一個則改變了當初的想法,由南方改往去了北方。

很快那位去往南方的年輕人,到達南方以後,發現的確如旁人所說的那樣,南方的經濟非常的發達。

剛開始遲遲無法找到工作,很快所帶的盤纏已經快花光了,無奈之下這位年輕人,就只好夜宿在火車站候車室裡,以此來節約自己的開銷費用。

就在這個年輕人夜宿火車站的時候,他發現有一些來南方打工的人,半夜下了火車後,無法找到自己想要去往的地方,常常在火車站裡著急不已。

於是這位年輕的打工仔,突發奇想決定為這些人帶路收取費用。

就這樣這個年輕人白天休息,晚上就在火車站專門等的那一些打工者,不知道去往何處時,給他人帶路而賺取費用。

慢慢的這個年輕人,發現在南方有很多找錢的機會。只要你隨時注意觀察,留心身邊的一些情況和信息,都能夠找到找錢的機會。

就這樣這個年輕人,慢慢的在南方扎穩了腳跟,後來他經過自己長時間的觀察,發現撿破爛兒也能夠掙到錢。

於是這個年輕人就立即改收破爛,先是挑著扁擔,走街串戶的吆喝著收破爛。就這樣過了兩三年,這個年輕的打工者決定自己租一個便宜的小店來駐收破爛。

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有更好的休息時間,還有固定的工作場所,不想讓自己再過著走街串戶的生活。

這樣又過了四五年時間,這個到南方打工的打工仔,居然也有了一份很好的收入,成為了村裡比較富有的人家。

而那個去往北方的年輕人,到達北方之後,發現當地的經濟比較落後,找工作並也不是很容易。

無奈之下這個年輕人,只好到一些建築工地去下體力活。就這樣慢慢的過了半年時間,這個年輕人發現,這樣的工作很辛苦也掙不了什麼錢。

於是這個年輕人就想學習建築技術。終於他利用下班休息之機會,邀請一位建築師傅喝酒,然後說出自己想拜師傅學習建築的技術。

這個年輕人就這樣慢慢的跟師傅,學習起建築技術來。過了兩年之後,這個年輕人發現這樣的工作儘管收入還可以,但是比較辛苦。

於是這個年輕人又有了新的想法,決定想嘗試承包一些細小的建築工程,由自己來做老闆修建。

就這樣這個年輕人,便開始承包修建細小的小產權房,整天起早貪黑的在工地上忙碌不停,沒日沒夜的工作。

又過了五六年,這個去往北方的年輕打工者,在當地建築行業裡終於佔有了一席之地,承包的建築工程也越來越大。

這樣過了大約10年之後,他們分別在春節回家過年的時候,再次相遇,談起10年前他們外出打工時的決定,彼此都覺得自己當初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這兩位打工者所去往的兩個地方,比作不同的企業。經濟發達的南方就像大企業;經濟落後的北方則像小企業,最終這兩位年輕打工者都取得了成功。

通過這個故事就生動的告訴了我們,不論企業的大小,其實這並不是我們成功的核心條件。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自己獲得成功的,不是靠外在的條件,而是靠我們自己的主觀努力與奮鬥。

客觀的說,大企業有大企業的優勢,但也有它的缺點與不足;小企業有小企業的優勢,但也有它的不足與缺點,關鍵就是看我們自己如何去對待與處理這些問題,這才是問題的核心你根本。

選擇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最根本的還是要看我們自己究竟是如何去應對和處理,因此不能過分的誇大外部條件的影響作用。否則就會讓我們陷入一種無能的被動狀態。

你對此問題又有什麼新的看法呢?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2018年畢業,在小公司上班,規章制度都是老闆想怎麼制定怎麼制定,上班交手機,公司斷網,每月一次考核,考不過就罰500,大家有能力的還是去大公司學習吧,我們的社保都不按規定交,工資想發多少發多少。每個月發工資都會走很多人。被辭退也沒有賠償金。可能公司裡全是實習生吧,都沒有維權意識。我在上海,祝大家來年找個好工作。

最可怕的是你不能去醫院看病,一旦公司發現住院之類的就會辭退你。我們公司的電工、主任就是這麼辭退的。


奮青呀


“逢言職場”觀點:題中的觀點太絕對了,我們應該客觀、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大企業有大企業的優勢,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美。每個職場人的職業生涯都是一個過程,從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最終形成職業生涯路線。

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面臨不同的選擇,去小公司發展,有很多的機會,努力嘗試過才不會有遺憾。

我朋友圓圓,2015年一畢業就進入一下電商小公司。五年過去了,直到今天圓圓還在這家公司上班,但是這家已經不是小公司了,圓圓也不在是職場小白,已經成為是公司的銷售總監了。假如圓圓一畢業就去一家大公司上班,她的職場進階就會是另一片風景了,不太可能上升到目前的總監崗位和取得驕人的成績 。

小公司也有很多優勢,也有許多不足,下面我們具體分析:

一、小公司的優勢

1. 容易得到領導重視和發展

小公司基本是以業務發展為首要任務,以老闆為中心,只要你努力和方向正確,能夠快速引起老闆注意,職業發展更快。

在小公司工作,人員較少。每個人員工都在老闆的眼皮子底下,與老闆在接觸機會多,只要你表現的好,非常容易得到老闆的關注,給你表現的機會就越多。

各種工作都可能接觸和執行,把握機會充分發揮你的價值和潛能,進而有加快的自己職業發展,也收穫更多的獎勵。

2.做事機會多,練就多樣化能力

小公司的員工很多都是身兼數職,可以快速鍛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培養獨立開展工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晉升發展會比較快。

如果你能進入一家有發展前途的小公司,小公司的發展潛能和速度之快,無法想象,能夠給員工更多的發展機會,也能夠早日實現個人獨當一面,帶團隊等晉升。

比如,案例中的圓圓,剛入職的時候既做行政,又做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老闆發現她的銷售天賦很高,就重點培養做銷售了,才有今天的銷售總監位置。

小公司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都是老闆親力親為,只要你認真對待工作,抗壓能力足夠強,表現好,老闆都會看在眼裡,一定會給你足夠施展才華的空間,提升更多的能力。

二、小公司的不足

1. 格局和思維受限

因為是小公司,所以它業務範圍非常有限,人員的數量也有限。長期在小公司的話,那麼接觸的東西就會相對少,我們的視野、格局和思維方式就容易被小公司的環境所限制。

2.缺乏工作氛圍

小公司,人員少,上班的辦公環境可能比不上大公司,辦公氛圍就沒那麼好。老闆可能經常外出辦事,出差,經常不在公司,員工沒有約束就會比較隨意。這對一些新人來說,缺乏人帶,去小公司發展,可以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當然小公司也可能存在家族式現象,職位晉升到一定階段上不去了,這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去大平臺發展。

綜上,當我們選擇小公司時,根據自身情況來定,它有很多發展機會,也會有不好的地方。

相對來說,新人去大公司,會更容易養成好的工作習慣和系統的培訓學習;非職場小白,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想更多、更快的提升和展示自己的,可以考慮在小公司,能獲得快速提升及發展。

適合當下的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歡迎關注@逢言職場,HRM,專注職場領域,分享實戰職場乾貨、走心成長心得、職場進階秘籍。感謝點贊.評論~


逢言職場


有在大公司上過班,目前在一家小公司,員工不到10個人。目前覺得在這個公司挺好的。下面來說一下我呆過的幾家公司吧。

剛畢業,第一家公司,想要有發展,然後選擇了一家醫療行業軟件的公司,總公司在北京海淀區,偏遠的地方有一棟自己的大樓。在各個區域有辦事處。當時是2015年,在南京,給的工資是2500一個月,未滿3個月沒有五險一金,崗位是實施工程師,出差會有補貼,然後公司提供住宿。因為不想半途而廢,整整在這個公司呆了1年整,1年內江蘇省大部分城市都去過,蘇州,無錫,常州,揚州,鎮江,丹陽,泰州,鹽城,啟東等。基本上就是一個電話就得出差的那種,工作的地方也是跟醫院的信息科打交道。基本上有問題就是24小時服務的。且不說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就說出差時基本上都需要帶電腦,而且還需要帶換洗衣物,日常用品,偶爾有些時候還得帶一些吃的,揹包最起碼有20多斤,有些地方沒有高鐵直達,只能坐長途大巴車,有時候到達目的地已經晚上10點多(這個公司有點好的就是跟7天連鎖酒店有合作,出差基本住7天,也算是比較安全方便,不需要自己找酒店),其實我也不知道當時我一個人在外地是怎麼熬過來的。因為這個工作性質,有時候出差會受限,再加上是辦事處不是總公司,天高皇帝遠,除了工資照常發以外,感覺總公司的一些制度,福利都沒有感受到,唯一有一次可能有晉升的機會是要去北京總部工作,最後因為是女孩子,被強烈要求回武漢,第一段工作告一段落。總的第一段工作去了很多地方出差,吃了很多地方的美食,也玩了一些地方,所以覺得還是有收穫的。工作中也是一些積累的,裝服務器,調試網絡,裝一些程序,排查問題等。至少不會再工作還是個小白。

第二家公司,也是一家有200多員工的公司,算是中型,是一家物業管理軟件公司,總部在深圳,武漢是分公司。也是做實施工程師,但是出差範圍就更廣了,由於工資原因,後面提出了離職。但是一直有很之前的同事聯繫,瞭解到最近2年有出現對手公司,一些大客戶被挖走了,一些客戶流失,公司進行阿米巴模式管理,結合某些原因,員工也有流失,最近同事吐槽公司,緊抓工作,要求每週一下班後例會,每週二週四下班時間延長至8點,大小周。相比之前雙休正常下班,很多同事也都接受不了。

第三家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公司,做的是客服崗位。因為員工不多,沒考勤管理, 但是好在都比較自覺。中午休息2小時,基本也是雙休,請假也沒有大公司那麼多流程,工作也沒有之前那麼複雜,壓力大。同事都說適合養老。所以目前覺得還可以。至少同事之間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沒有一些公司的部門之間的勾心豆角摩擦。


深海沁漁


大公司和小公司我都去過,個人覺得都是很好的經歷。

其實我入門級的很多實踐經驗是先在大公司學到的,剛進入上市公司時,我才剛畢業一年左右,在裡面我只是一個總部會計身邊的一個會計助理,後來老闆身邊的財務離職,經理覺得我機靈,讓我暫時接管一段時間,老闆都是脾氣很大,幾次都是被嚇哭,老闆經常在國外公司,國內很多大大小小的麻煩事,需要去幫忙處理,從而我也學會了一點人際溝通和處理方法。

後來招到合適人選,我就回到財務部做回助理,再後來負責上海分公司賬目的會計離職,我舉手🙌要求接活,經理答應了,從那開始了我的會計實戰生涯…

緊接著集團內部矛盾,很多股東要求分賬,所以集團很多大牌客戶被單獨分出來成立一個VIP小組,需要一個財務,因為是麻煩事,很多會計不願意接管,我當時雖說接了上海分公司的全盤賬目,但是國內總部的會計助理工作,我依舊也做著,加上老闆那邊的工作,多多少少老闆有時還會囑咐一點給我,所以我在當時的工作量,每晚加班是常事。因此,我也沒主動要求接VIP小組的活。

可後來負責VIP小組的老總要求經理推薦一個人,經理推薦了我,可能覺得我願意學習吧,的確我也願意學習,也就試著接了…果不其然,每晚加班的更晚了…

在上市企業前前後後,我整整待了2年而已,但是我學了很多,後來離職,老總要加薪,但是由於一些原因,我還是離職了…

在大企業,有什麼問題,除了自己,還有同部門很多同職位的同事和兩個部門經理可以幫忙出主意和解決,所以少了一份風險概念。

後來我出去面試,有一次面試一家大企業,問我期望薪資,我提出比上市企業時多出1000元的薪資,當時是一個會計經理面試我的,她告訴我,你這個薪資在大企業可能給不了,但是在小企業應該可以。大企業分工明細,小企業一人多用。

後來機緣巧合,面試了一家小企業,對方答應了我的薪資要求,也有很多額外福利,年獎金是平均幾倍薪資每年往上遞增…

後來才發現,其實它小,是運營方式比較單一而已,並不複雜,所以人工量並不需要很多,顯得企業規模就小了,其實企業的年業績量並不小。自然,我也是天天加班剛開始,後來久了,找到工作方法,也就得心應手了。在小企業,沒有像以前大企業那樣,遇問題有部門很多同事還有經理給你一些建議或主意,凡是大小事務都要自己來,自己去摸索和解決,它深層的磨鍊了我的適應能力,處理能力,獨當一面的能力和工作中財務管理的運用。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

所以不是小企業就不好,每個企業相當於一個小社會,企業內部問題每家企業都有,即使是制度非常完善的大企業,也避免不了存在內部問題,職場,本來就是競爭和生存,安逸不能帶來永久的利益,找到合適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沒有貴賤區分,適者生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